多事之秋,邱处机带领弟子和百姓忙秋收,突然有人前来拜访

俊颜聊文史 2024-07-20 11:34:30

长篇历史小说《问道无常之降妖伏魔手》第三卷:长春真人西游记

第一章 收在多事之秋

前文链接:第二卷第五十八章

听着门外的马蹄声渐渐远去,李志常这才重新挥舞起扫帚,一下一下地扫动着地上的落叶。

这已经说不上是多少次听到军队从道观门口经过了,有时候能够听得懂他们经过时的呐喊声,有时候却是异族语言大声的嘶吼,带着凶狠的气势,听着是在追赶前面奔跑的敌人。虽然叽哩哇啦的听不懂,但是光凭凶猛的气势已经足够让人胆寒三分。

这两年一直很不太平。李志常一边扫着地上的落叶一边想道。

地上的落叶还不是太厚,只是薄薄的一层,叶子也还没有全黄,有的甚至还是通体碧绿的颜色,毕竟现在还只是初秋,还不到树叶全部掉落的时候。

“不是宋朝的军队袭击金人,就是北方的蒙古部落冲进金人统治区。这打打杀杀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完?”李志常想着,手上的动作一点儿都没有停滞。

师父让他们修心,他记得很清楚,所以无论外界是什么样的环境,他都尽量保持内心的清静。

其实,他从小就一直是个心静的人,所以虽然现在每天外面厮杀声不断,但是心境却并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改变。

不仅他是这样,道观里的各位师兄也基本如此。

唯一让他们觉得变化大的,是道观里逐渐增多的新弟子,以及前来借住的周围百姓。一场仗打下来,兵士伤亡那是必然的,而遭殃更多的还是战场周围的百姓。

家园被毁,生活无着,而一时又无处投奔,有的人就只能来道观里安身。虽然来到道观里,有的却还不想就此出家,所以就只是暂时住着,等外面稍微安定一些再做打算。

“师父从来也不知道拒绝他们!”李志常看着地上越积越多的落叶,想道,“不知道这样下去,观里的粮食能够支撑到什么时候!”

虽然心里这样想,他也知道师父是不会把这些人赶出去的,最多是让他们和弟子们一样,去地里参加劳动,以保证观里能够自养。

尽管如此,道观的生计仍然只能勉强维持,全然不像战乱之前。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能够彰显修持的重要!”李志常想起师父经常对他们说起的这句话,此时细加回味,觉得实在是无比正确。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总要保持身心的清静。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地上的落叶慢慢积累成整齐的一大堆,李志常把落叶一起推到角落里,然后又用旁边的毡子盖上,用砖头在周围压住,以免风吹来再把它们吹散。

在道人眼里,没有什么是必须弃置不用的,比如这成堆的落叶,要么是填作灶里的火,要么就是成为田里的肥。

“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原本就是祖师之训。

看看院子里已经收拾整齐,李志常这才走到门口,“哗啦”一声拖动门栓,接着双手一用力,把两扇大门向里一拽,只听“吱扭”一阵响,两扇大门向两旁分开来。

他随之后退两步,先把右侧的门推至大开,接着又走到左边,把左边的门也打开来,这才抬起头向远方望去。

门口的路上静悄悄的,什么人都没有,刚才奔跑的军队此时已经跑得没了影子。

周围的百姓畏惧兵祸,一旦有军队经过都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老老实实地窝在家里。

“乱世的百姓不容易!”李志常抬脚迈出大门,抬眼看看东方天空已经升起来的太阳,想道,“好在我们滨都宫在此地多少有些名气,不管哪朝的军队经过,都没有滋扰,倒是一直平安无事!”

想到这些,李志常就尤其佩服师父邱处机:“他看起来也没有多么凶狠的态度,但是过往的军队一旦听说了他的名字,就不敢进道观里来吵闹,甚至连在道观前聚集都不敢!正因为这样,不仅滨都宫能够得以保全,就连周围受到军队滋扰的百姓知道这种情况后,也常常跑到这里来避难!”

李志常正这样想着,突然听到身后轻微的声响,连忙回头看去,正是邱处机缓步走上前来。

李志常连忙躬身行礼:“师父!”

邱处机微微点头笑了笑,继续向前走去,抬脚迈步出了观门,背了手缓缓向道观前方的田野走去。

李志常知道师父是去看看地里庄稼的长势,连忙跟随在身后陪同着走了过去。

邱家原来有不少田地,后来邱大壮虽然不在此地居住,但是在他的意识里,土地却是一点儿都忽视不得的,所以田地一直都有人耕种,数年不曾荒芜。

后来,邱处机把此处建成宫观之后,考虑到弟子逐渐增多,饮食还需要自给,于是不仅继续耕种邱家原来的田地,还在周边又开辟出了不少荒地。这样一来,滨都宫里的粮食、蔬菜都能够自给,再不用去外面购买。

随着这两年战乱频繁,周围州县的百姓受战祸极深,路上经常见到四处讨饭的人群。每每有这样的人经过,邱处机一定会让弟子们赠与丰富的饮食。

时间一长,就有更多的人闻讯前来,有的甚至直接申请在此出家修行,也好在这乱世中求得一个安身之所。

人多了,压力当然就大。

邱处机背着手向前走着,偶尔弯下腰去看看田里的庄稼,慢慢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来,看向李志常,说道:“可以安排收割了!”

“是,师父!”李志常应道,脸上也不由自主地荡起些笑意来。

他来这儿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时间里,在他心中,邱处机不仅是他的师父,更多的时候是像父亲一般的存在。看到师父高兴,他就高兴。

地里庄稼的收割安排在当天早饭过后。

随着李志常把要收割庄稼的事告诉滨都宫里的弟子以及暂时借住的百姓,院子里马上就弥漫起喜悦的气氛。人们纷纷到库房中寻找称手的工具,有的还试试刀口的锋利程度,觉得刀刃不够锋利的,干脆拿出磨刀石,“噌噌噌”地在院子里磨起刀来。

民以食为天,所以每到丰收季节,田间庄稼那成熟的气息最能够刺激人的神经,尤其对于饱经战乱的人来说,去收割田里的庄稼,不仅意味着粮食的丰收,更多的还有由此带来的暂时安定的意味。

都是普通百姓,谁不盼着生活安定,能够丰衣足食呢!

大家在院子里忙碌的时候,不禁就带着各种向往和期盼纷纷说笑起来。一时气氛无比融洽。

邱处机先是在院子里看了一会儿大家热闹非凡的场面,不时地回应向他打招呼的人们。

因为想参加收割,邱处机换了一件旧的棉质道袍,道袍不知道已经穿了多少年了,原本深重的颜色已经被水洗得泛了微微的白色,显出更为柔软的质地来。

一支木簪把花白的头发紧紧地束起来,牢牢地束在脑后,却仍然有几根头发不大听话地挣脱了木簪的束缚,缓缓地在秋风中飘动。

胡须不长,刚刚洒落到道袍的襟前,花白的,有时随着他说话的动作抖动,有时又随风向旁边飘去。

和已经变白的须发相比,他的脸变化却并不大,皱纹很少,只是在偶尔微笑的时候才在眼角显出细微的几道来。肤色是淡淡的小麦色,脸颊微红,是没有离开过田间劳作的健康肤色。

李志常跟随在师父身旁,看师父在院子里巡视一番后向门外走去,他连忙快步跟了上去。

身后尹志平、张志素、宋道安、赵道坚、夏志诚、宋德方、于志可等弟子也纷纷拿着工具跟着走了出来。

院子里已经准备好工具的百姓们也都跟了上来,刚才兴高采烈的谈笑声突然就停止了,大家突然变得略有些严肃起来。

好像收割庄稼是一件非常庄严、不容小视的事情。

邱处机走到田边,尹志平带领弟子们很快分散开来,均匀地分布到田里。

李志常把手中的镰刀递给邱处机,邱处机接过来,弯下身子,左手轻轻一揽面前的稻谷,右手挥动镰刀,听到细微的沙沙之声,手里已经多了一把沉甸甸的稻穗。

他拿起稻穗,向着正站在田地中间的大家伙挥了挥,一时,大家一起动手,都在田间忙碌起来。

邱处机弯下身子,还准备继续劳作,旁边的李志常一见,连忙迈步上前,握住邱处机手里的镰刀,说道:“师父,我来吧!”

“哦。”邱处机嘴角牵动一丝笑意,并不和李志常争执,任由他把手里的镰刀接了过去,然后站直了身体,举目四望。

大家已经都忙碌了起来,“刷刷刷”的收割声音非常整齐,刚才的欢声笑语已经听不到了,偶尔响起的是对手里丰盈的稻穗的赞叹,或者惊呼。

今年的庄稼长得很好,好像知道滨都宫里多了好几十口人,所以特意多长了,好养活这么多人似的。

有风吹过来,带着干透的稻谷的气息。

太阳已经升起很高,光线毫无遮拦地洒下来。

这样的天气持续两三天,收割下来的稻谷就足可以晒干入库了。

邱处机想着,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人不活人,天活人呢!他带着些许感慨地想道,盘算着收完这些稻谷,再在地里种些什么,才好供给这许多人的吃喝。

正在这时,只见北边的大道之上黑压压来了一队人马,人吆喝马的声音极有气势,虽然远远的看不清是哪朝的服色,但是看这阵势,显然并非前来投奔的逃难百姓。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

0 阅读:12

俊颜聊文史

简介:讲述过往人物,让历史更鲜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