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打小报告”的人也不受领导待见?其原因,非常隐晦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3-29 04:30:49

打小报告,是某些职场人员获得领导青睐的“终南捷径”。然而走这条“捷径”,并不是毫无风险的,一旦稍有不慎也可能被其“反噬”。那么什么原因可能导致“反噬”情况的出现呢?从下面的案例之中,咱们就能够窥见端倪。

【案例原文】王锷家二奴告锷子稷改父遗表,匿所献家财。上命鞫于内仗,遣中使诣东都检括锷家财。裴度谏曰:“王锷既没,其所献之财已为不少。今又因奴告检括其家,臣恐诸将帅闻之,各以身后为忧。”上遽止使者。己巳,以二奴付京兆,杖杀之。

【案例剖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王锷家二奴这个告密者最终的结局,不但没有通过所谓“终南捷径”走向人生巅峰,反而因为这次“投机”而粉身碎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所导致的。

1.未击中要害

俗话讲:“开弓没有回头箭。”告密这种行为,就类似于这种情况,信息一旦披露出去,就不可能再“撤销”回来。因此,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职场,那两者的关系一定是水火不容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举报者选择的内容就极为关键,必须要能够一招制敌,击中对方要害。本案例中,王锷家二奴显然选择的“内容”就不够分量,只是举报对方一点若有似无的“经济问题”,而这个对于中唐时期割据一方的“藩镇”来讲,可以说都是极为轻微的问题。

2.对第三方价值不大

“打小报告”,将隐秘信息汇报给大领导,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些信息对大领导(这个关键的“第三方”)有足够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就是彼此之间“结盟”的关键。案例之中,唐宪宗本来打算就相关线索去展开调查,却被宰相裴度所“劝止”,其主要理由就是“价值不大”(裴度谏曰:“王锷既没,其所献之财已为不少。”)。既然做这件事情,能够产生的回报微乎其微,那么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其进行下去。

3.扰乱当前大局

当时大领导唐宪宗,正艰难地推行“削藩战争”,集中全国力量对付淮西藩镇吴元济。没有也不可能再“节外生枝”,展开对另外藩镇的攻击。因此,王锷家二奴的举报行为,无疑是扰乱当前领导的大局,给领导平添烦恼。因此,其结局也只能是“己巳,以二奴付京兆,杖杀之。”

同样的举动为什么有的人做成功了,而有的人失败呢?这看似相似的表象低下,往往有更为深刻的逻辑。因此,我们做出某些“非常之举”前,一定不能“想当然地”效仿之前的成功案例,而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能出奇制胜。

(欢迎想系统学习兵法的朋友搜索并关注今日头条号:“谋略与兵法”,欢迎大家私信留言。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0 阅读:0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