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竞争都是资源的比拼?而谋略家利用资源的技术,让人拍案叫绝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4-09 01:50:13

谋略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其实不在于其拥有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其利用资源水平的高低。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深谙谋略的高手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可以先研读下面案例。

【案例原文】诸将还越,式大置酒。诸将乃请曰:“谋等生长军中,久更行陈,今年得从公破贼,然私有所不谕者,敢问:公之始至,军食方急,而遽散以赈贫乏,何也?”式曰:“此易知耳,贼聚谷以诱饥人,吾给之食,则彼不为盗矣;且诸县无守兵,贼至,则仓谷适足资之耳”又问:“不置烽燧,何也?”式曰:“烽燧所以趣救兵也,兵尽行,城中无兵以继之,徒惊士民,使自溃乱耳。”又问:“使懦卒为候骑而少给兵,何也?”式曰:“彼勇卒操利兵,遇敌且不量力而斗;斗死,则贼至不知矣。”皆拜曰:“非所及也!”

【案例剖析】本案中,谋略家王式只凭借微不足道的资源,就战胜了气势汹汹的叛贼,最终巩固了大唐王朝的基业。他成功的原因令很多人费解,以至于他的下属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看懂,不得不向其当面求解。而笔者反复研读案例,发现他之所以成功,在于其对于现有资源的利用水平极高,尤其是对于物资,信息和人力这三大资源运用,可谓炉火纯青,远超他人。为什么这么讲?咱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详细解读。

1.物资层面

案例之中,下属对于王式挪用紧缺的军粮去赈济贫苦百姓尤为不解,甚至是激烈反对。关于这个问题,事后王式做出了详细解答,他的解释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军粮的作用。军粮的基本作用在于养兵,这是防御性质的。其实更大的作用在于“招兵”,利用“食物”的诱惑引导贫苦百姓来“投军”而不是“投贼”,这是进攻性质的。二是,物资的地位。在竞争或斗争之中,人之间的较量才是第一位,物质只能辅助人员之间的较量,处于从属地位。用他的话来说“且诸县无守兵,贼至,则仓谷适足资之耳”,即没有足够的人力守卫,过多的物资反而会“资敌”。

2.信息层面

孙子兵法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从古至今,历代谋略家都极为重视信息在竞争与合作之中的作用,王式也不例外。但在本案例中,他却一反常态地“不置烽燧”,看似严重地背离兵法条文,却是真正领悟到兵法精髓后的作为。为什么这么讲?有两点原因:一是,他懂得的信息泛滥的副作用,过多的信息,会刺激人脑做出过度的反应,反而瞻前顾后难以决断;二是,他知道不同的信息应该匹配不同的人员。如果敌军骤至的信息,被基层人员知悉,势必会“徒惊士民,使自溃乱耳。”因此,高明的谋略家不是信息的“搬运工”,而是信息渠道的“管控者”。

3.人力层面

关于用人,历代谋略家都有其独特的见解。鬼谷子讲:“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而本案例中,王式的用人策略,严格地继承了鬼谷子的思想。他选择一些身性怯懦之人去搞侦察,其用意就是利用其不耻逃跑的习惯来反馈信息。而一旦使用过分勇敢的人干这项工作,很有可能因为其恋战,而导致就地阵亡,而丧失传递信息的功能。

总而言之,一切竞争的本质都可以看作是资源的比拼。然而资源能不能在竞争中发挥作用,不仅仅只是“机械地”看明面上的占有情况,更应该“辩证地”对比,谁更能发现资源和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

(欢迎想系统学习兵法的朋友搜索并关注今日头条号:“谋略与兵法”,欢迎大家私信留言。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0 阅读:0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