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疾病中,腺样体肥大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病症,尤其在儿童群体中更为多发。腺样体肥大不仅会导致鼻塞、打鼾、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面部形态。
面对腺样体肥大堵塞90%的严重情况,许多家长往往选择手术治疗。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希望通过中医调理的方式,寻找更为温和、自然的解决方案。

中医调理腺样体肥大不仅针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还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中医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这些方案旨在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体质和免疫力。这种整体调理的方法有助于减少腺样体肥大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医案,介绍一个“小方子”在中医调理腺样体肥大中的神奇疗效。
患儿晓杰,男,6岁,因长期鼻塞、夜间打鼾、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约90%,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但患儿家长担心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问题,决定寻求中医调理的方法。
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多与肺脾虚弱、痰湿内阻有关。在仔细询问,以及查体后辨证认为:晓杰平时食欲不佳,容易感冒,面色苍白,舌苔白厚,这些都是肺脾虚弱的表现。同时,长期的鼻塞、打鼾也说明有痰湿阻滞于鼻窍。因此,治疗应以健脾益肺、化痰通窍为主。

基于上述辨证分析,为患儿制定了一个“小方子”,主要成分为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
黄芪: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
党参:健脾益气,改善脾胃功能。
炒白术:健脾燥湿,帮助消化。
半夏:化痰止咳,减少痰湿。
陈皮:理气化痰,调理气机。
柴胡:和解表里,疏通鼻窍。
升麻:升阳举陷,有助于气机上升。
防风:祛风解表,预防感冒。
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甘草:调和诸药,增强药效。
此外,还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加入了浙贝母、山海螺等化痰散结之品,以增强疗效。同时提醒,患儿服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经过3个多月的中医调理,患儿鼻塞、打鼾等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复查结果显示,腺样体肥大程度有所减轻,堵塞后鼻孔约60%,不再需要手术治疗。家长对中医调理的效果非常满意,决定继续巩固治疗。
不难看出,腺样体肥大虽为儿科常见病,但并非必须手术治疗。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合理的用药,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