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是否还在】“924”行情以来,我大A股的行情可谓一波三折,甚至又有些“磨人”了,所以,不少朋友问我,现在牛市是否还在?首先说明一下,熟知我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向来认为,我们投资的希望切不可寄托在牛市到来上,实际上,不企盼牛市,不将财富的希望建立在牛市到来上,我认为才是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真正成熟的标志,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经验告诉自己,熊市才是甜蜜蜜,牛市才是害人精。
最近,我看到李迅雷先生的一篇公众号文章《对资本市场“共识”的再思考:股市上涨能否促消费?》中引用了一组数据,即在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股票市场泡沫破裂时期,只有2.5%的高净值投资者在这轮行情波动中是赚钱的,85%的普通投资者的2500亿左右资金被0.5%的高端投资者给赚走了。这组数据来源于作者安砾、楼栋、施东辉的研究论文《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2022年发表于《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论文作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取了全部投资者(约4000万账户)的日频持仓信息和交易记录,样本期覆盖时间为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
李迅雷指出,虽然他们选取的是2014-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时的特殊例子,但在过去30多年A股的估值水平不断下移的背景下,大部分投资者要获得价差收入非常难。少数人赚钱,大部分人亏钱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如实说,我本人作为经历者,2015年那轮疯牛确实有点特殊性,即当时无后出现了十几次跌停、停牌的大股灾,出现了罕见的流动性危机,但从历次牛市最后的结果看,我大A股“七亏二平一赚”的投资生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所以,个人投资者如何让自己成为那个10%的长期赚钱之列呢?这里,我还是要重复那段我自创的快要重复一万遍了的“名言”(以后还会重复的):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亚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买入、分段买入,并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或价格合理的优秀或伟大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是的,正是这段“名言”,让我这么多年来(我在股市里摸打滚爬近25个年头了,也应该算是“老江湖”了吧)安然渡过了股市里暂短温暖的春,更是安然渡过了那漫长严寒的冬,并且还取得了自己较为满意的回报。
然而投资这东西还是要讲究一些辩证法的。比如说,我们说投资不要寄希望于全面牛市大潮上涨上,但不等于我们不去感知。如果非要让我说一点“直观感觉”的话,我的判断是:我们仍然处于一个上升的慢牛趋势之中。
在我近期的札记中,我不止一次说过,投资要有一个大的历史观。所谓大的历史观就是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去看问题,这个“制高点”,形象夸张一点说,就是站在泰山上都不行,要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看问题,如此才会“一览众山小”。
比如,可以打开上证指数的年K线图,看它一次次的历史低点,如1990年的95.79点、2005年的998.23点、2008年的1664.93点、2013年的1849.65点、2018年的2493.90点,到2024年的2635.09点(注意,这个低点是2月份就创下了),然后将这些低点连成一条直线,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股市也呈现出一路向东北的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的。
所以,我说过,我们完全有理由预期,将来随着我们国家的强势崛起(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股市未来“拷贝”美股的历史走势,将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实际上,自“新国九条“之后,我大A股的生态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诸如:不少上市公司提高了分红(包括中期分红),或进行注销式回购;在政策指导下,进行市值管理;国家层面的监管力度空前;央妈推出的两个货币政策工具(这次不一样);中证A500等指数基金的资金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引导长期资本入场,国家队入场等等。
作为一个股市的“老江湖”,我认为,如果对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不关注、不研究、不洞察,是不应该的,至少也说明自己还是相当迟钝的!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东西,这就是我大A股的成交量,即当下的沪深日成交量均超过万亿,或超过1.5万亿。过去我研究技术时(我本人曾有8年之久研究技术,也曾研究得昏天地暗的),曾牢牢地记住一句话,即别的指标是骗人的,但是量是无法骗人的(我现在还有每天收市后看一下大盘成交量的习惯)。是的,我大A股从“924”之前日成交量萎缩至5000亿左右,到今天的如此放量成交,这说明市场的活跃度已经是与924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即我大A股当下实际上正处于慢牛趋势之中,那是要犯方向性错误的(因为我知道,很多的投资人又开始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了)。
自然,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那句话:虽然我们有自己的直观感觉和判断,但是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不能寄希望于未来全面牛市大潮的上涨上,为什么呢?因为最终给予我们长期投资回报的不是大盘,还是那些少数的超级明星企业,我们投资的主要精力还要精心打造自己的诺亚方舟组合,这才是确保我们赢得未来的“胜利之本”!
【价值投资无“痛点”】有观点认为,价值投资是有“痛点”的,即在某个时间阶段价值投资也是无效的,比如当下,你重仓的茅台,今年就下跌了10%之后,相比较之下,一些热闹股、概念股的股价早就连续突突地上涨了。但在我看来,这何痛之有呢?
说到底,这仍然是股价先生的思维。而在股权先生看来,一是投资是个马拉松,并不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即投资你必须要有长期主义的眼光。二是评估投资业绩的体系应该放在透视盈余上,而不是一时股价或上涨或下跌的所谓市值上。因为你账户里的市值每个交易日均会上波动的,在短期来讲,这就是一个精确的错误。我觉得,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之所以投资总是入不了门,就是因为他们将自己一时的成败得失全部锚定在了股价波动上面,这种投资者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至少不是纯粹的价值投资者。以本人为例,我对半年报时“个人家庭非控股的多元化公司”的透视盈余早就做了评估,对今年个人家这个公司的业绩增长还是十分满意的。这里也顺带说一下,关于2024年的总结,到年底我就先不做了,因为到明年4月30日,上市公司的年报才公布完毕,届时自己再做所持公司的透视盈余。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做法。
此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先生不灵光的“脑袋”不是来“指挥”我们的,而是要来被我们利用的,这就是他人所谓的“痛点”,我们可以将它变成“甜点”,即:我们完全可以从从容容地落实投资的“八字诀”。
仍以我公开分享的女儿账户为例,这个“多元化的非控股的小公司”今年除了收入与净利润保持了增长外,今年收到上年度的分红总额(包括2023年11月茅台的特别分红)已达96008.3元(含税)了,所以,我时常自豪地对女儿说,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相当于这个“小公司”给你每月开“薪酬”8000元了!而且,预计以后还会逐年提高的。——当然,至于我个人家的主账户分红收入,还要比这个高些,呵呵。
如果投资达到这个地步,你说还何痛之有?大凡那些感觉有“痛点”的,我认为还是没有深刻地悟明白那个十分浅显道理,即:要想富,攒股数。
前面,我已经说明了我当下的直觉判断,即我大A仍然处于慢牛升势之中,其实无论“牛”也好,“熊”也好,拉长时间周期看,我相信,一家长期拥有较高资本回报的优秀公司最终必然会成为那个优秀的自己(与牛或熊无关),至于市场先生何时才会发现它的“优秀”,我们有时不好判断,但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须知,我们个人投资者不同于机构投资者(他们才盼着的是股价上涨再上涨),我们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我们完全等得起!
再退一步说,哪怕是不处于慢牛升势之中,即便往最坏处想,即我们也碰到个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我们有这个“甜点”,又有何惧哉?!
所以,我这里再说一遍,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的投资者,而不是投机者,在投资中真个是有“甜点”,而无“痛点”,因为我们可以上涨收钱,下跌攒股。想来,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以前的札记我说过,芒格的书,比如《穷查理宝典》是应该反复阅读的,如芒格所提到的25种人类误判心理学,就应该像一些宗教信徒反复念经一样,时时地反复阅读。
比如,芒格在谈到“艳羡/妒忌倾向”时,就谈到“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忌妒”。是的,忌妒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做价投的,就要注意“时时勤拂试”,不断地克服自己的这种妒忌心,别让它太强烈了反噬自己,因为大凡感觉有“痛点”的,我不用猜,就应该是他们的忌妒心在作怪。
记住,在这个世上,总会有人比我们地位高,总会有人比我们有钱,也总会有从人比我们投资做得好,如果我们时时处处充塞着忌妒心,我们“忌妒”得过来吗?!
所以,投资不忌妒,不盲目攀比,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茅台的过去和未来】12月6日,雪球上一位名叫“远山淡影”的球友发表了一篇帖子“感悟茅台”,对其观点我深为认同,现复制如下:
茅台当前动态PE22倍,与2001年上市首日的PE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公司上市至今的所有涨幅全部由业绩+分红贡献,和估值是完全无关的。公司2001年净利润3.2亿,预计今年净利润860亿,累计增幅也同样接近300倍。
茅台上市首日市值80亿,当前1.9万亿,再算上分红累计涨幅超过300倍。有的投资者会幻想要是在茅台上市首日80亿市值买入就好了,那其实很难熬。因为如果上市首日买入,要被套牢整整三年,茅台的市值直到2004年才回到80亿。茅台上市之后就遇到三大重磅利空:1,消费税上调。2,茅台业绩个位数增长。3,宏观环境不佳。所以股价一路阴跌,市值跌到了50亿。
所以,买股票就是买生意。股价最终表现只和累计自由现金流相关,和估值是没有关系的。有些投资者总想着在便宜时买入,贵了卖出。但对于好生意来说,不卖才是最好的选择。
以前,我也说过,估值的修复往往是一次性的,我们长期投资,拉长时间周期看,最终我们还是赚取企业增长的钱。茅台这个投资品种,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那么,未来呢?
就此,我也算了一笔账:
按茅台860亿净利润计算,如果未来20年能够保持年化10%的增长率,则20年后,可实现净利润5785.65亿。从1.91亿万市值(2024年12月6日的市值)计算,届时,如果:
1、市场给予10倍市盈率,则市值57856.5亿,20年年复合收益率可达5.7%;
2、市场给予15倍市盈率,则市值86784.75亿,20年年复合收益率可达7.86%;
3、市场给予20倍市盈率,则市值可达115713亿,20年年复合收益率可达9.43%;
4、市场若给予25倍市盈率,则市值可达144641.25亿,20年年化收益可达10.65%。
可见,时间周期越长,最终还是赚取未来业绩成长的钱,即取决于未来茅台的净利润年复合收益率会是多少。我个人的判断是,未来茅台这种品种,最终会类似于高息债券式投资。
当然,未来20年的时间过于久远了,未来十年呢?
我个人的判断是,考虑到茅台当下的体量已经不小了,再奢望像过去20多年净利润保持年复合收益率27%以上的增长(从2001年3.28亿,到2024年的860亿),是不现实的了,但是保持一定增速(6%、8%,或10%?)的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
不过,就当下(或未来十年?)茅台这只“大象”来讲,我认为它仍然是成长股,或者说是价值兼具成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