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病逝,离世前一日的护理日常曝光,内容让人热泪盈眶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墨

编辑|林画

1976年9月8日,北京中南海游泳池。

8号早上的时候,毛主席的头脑还很清醒。他用力张开嘴,用微弱的声音冲旁边的人说话。但是因为喉咙里实在发不出声音,于是拿起铅笔在床上用力点了三下。

旁边人一看毛主席用笔点木头床,就想到了毛主席有可能是要看日本民主党总裁三木武夫竞选的情况。

可没过了多久,毛主席突然面色发青、呼吸急促,嘴唇都开始发紫。

毛主席身边的医师王新德立刻冲过来抢救,忙活了20多分钟,毛主席的心跳终于恢复了正常。

可是到了当天傍晚时候,毛主席的血压开始下降,虽然一直使用药物,但血压始终无法控制。

医务人员马上再次施行紧急抢救,人工呼吸、打强心针。

然而,这一切对于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主席来说已无济于事。到了9月9日的00:10,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毛主席生前的秘书林克等人著有《历史的真实》一书,其中详细记录了毛主席临终前最后几天的情况,内容让人热泪盈眶。

那么,这份记录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毛主席的病情到底到达了什么程度?毛主席临终前又经历了什么呢?

让我们一一道来:

晚年的病情

早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毛主席的医疗小组就已经成立了。第一次成立医疗小组时,毛主席的病就已经开始危及他的生命了。

这种病症并不是心脏病也不是帕金森,真正危及生命的病症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这种病大多发生在50多岁的中老年身上,发病初期一只手的肌肉开始出现跳动,并发生萎缩,肌肉力量逐渐减退。

随着病症的发展,肌肉萎缩逐步向手背上侧和同侧的下肢发展。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这种病症还有一个别名——“伟人症”!因为有很多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得这种病去世的,其中还包括两位美国副总统。

而最终导致毛主席去世的肺心病,其实是这种病症的并发症。

但那时毛主席的身体症状还不明显,在老人自己的坚持下,医疗小组被解散了。

直到1974年的6月,随着毛主席病情加重,中央决定再次成立医疗小组。这次的小组成员主要都是全国各地神经科和内科的著名专家,其中有中南海门诊大夫李志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胡旭东、解放军总医院的黄克维、上海第一医院张沅昌、上海第二医院徐德隆和北京医院的神经病学专家王新德等人。

据王新德回忆,他是1974年冬天第一次见到的毛主席。此时的毛主席已经不像照片上和电影里那么神采奕奕,而是一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面容也有些憔悴。

那时的毛主席虽然已经有些口齿不清了,但是依然健谈。他习惯的见到人先询问对方的姓名年龄和哪里人,当王新德回答之后,毛主席还专门问他这个“王”是不是“琅琊王”的王?

王新德开始给毛主席进行检查,他发现毛主席的脚底肌腱反射亢进,肌肉活动有些无力,舌头萎缩,还带有纤维颤动。

医疗小组很快确定了基本病情,但是根据中央的要求,主席的病情依然是保密的。

王新德等人为毛主席制定了全套的医疗计划,但当时的医疗水平和科技水平有限,而毛主席的病症又几乎是不可逆的,再加上毛主席的年纪也大了,所以还是以保守治疗为主。

但医疗小组还是要求毛主席改掉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其实毛主席的日常饮食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粗菜淡饭。

主食与普通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主要是小米、糙米和黑豆、芋头,菜可能比平常人家丰富一些,但也都是日常菜样。

但毛主席的餐桌有两点是不一样的,首先是辣椒,毛主席吃饭时顿顿都要有一碟干辣椒,由于舌头萎缩嘴里没有味道,有时毛主席就不爱吃菜,干脆用馒头夹着辣椒吃。

另一处不一样就是红烧肉,毛主席偏爱红烧肉是人尽皆知的,但他也不是顿顿都吃。

毕竟当时经济还比较困难,毛主席也舍不得顿顿吃肉。他也有个不好的习惯,红烧肉里就爱吃肥肉,因为他认为肥肉能补脑。

但医疗小组却知道吃辣、吃肥肉的都是不健康的,加上毛主席本人嗜烟如命,大量的吸烟也对他的病情有严重影响。

在医生的建议下,毛主席同意尽量少吃肉,吃也是吃瘦肉,甚至同意把抽了几十年的烟减少甚至戒掉。

吃肉的问题还好说,但戒烟对于毛主席来讲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有几次,他都远远的盯着桌子上的烟和烟具,最终摇摇头走开了。

有一次周恩来看到毛主席想抽烟又抽不到的痛苦,就建议他不如少抽两口过过瘾。

可毛主席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甚至告诉自己的生活秘书张玉凤,把他所有的烟全部收走!

最终,这个有着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民”,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成功把烟戒掉了。

毛主席终究年纪大了,病情依旧越来越严重。到了1975年,他的白内障已经严重影响视力。其实在两年前,他眼睛已经有问题了,接见外宾和参加活动时很多时候都是看不清楚的。

而此时毛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完全遮蔽了眼球,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毛主席本人却坚决反对,因为他从年轻时候就反对打针吃药,认为应该坚持锻炼,用自身的抵抗力去杀灭病菌。

上手术台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事情,他年事已高,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因此拒绝手术。

医疗小组专门请来了中医科学院的副院长,专家唐由之教授。

唐教授很有办法,他找到张玉凤商量要用一句古诗词来劝解毛主席。

唐由之再次找到毛主席,详细的讲解了手术的步骤和情况以及风险。

不出意外的,毛主席再次拒绝了手术。

但唐由之却提到古人其实也做白内障手术,而且手术一做立刻见效,这一番话果然引发了毛主席的兴趣。

唐教授就引用了白居易的一首诗:“盒中空燃决明丸,金针一拨日大空!”

毛主席闻言大笑:“这首诗还能这样解释?”

随即两人相视一笑,毛主席的态度也因此有所松动,最终同意了手术。

手术前毛主席还提出要求,让张玉凤打开收音机播放一曲昆曲的《满江红》。手术过程非常顺利,5分钟左右就完成了。

看淡生死的革命者

虽然毛主席不愿意做手术,但是对于自己的病情却并不畏惧。他不止一次的对医疗小组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也到了自己去的年纪了。”

无论病情多么严重和痛苦,毛主席在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面前却从不表现出痛苦和悲伤的情绪。

每次医生给他看病的时候,他都故意表现出自己的幽默。因为毛主席明白,给他看病的医生多少都有些紧张,他用这种方式来让医护人员放松心情。

空闲时间,毛主席还爱看昆曲和喜剧电影。听昆曲和戏剧的时候,还时不时的跟着哼唱几句。

尤其对于喜剧电影,毛主席还是很偏爱的。有好几次都要求工作人员给他播放侯宝林主演的《游园惊梦》,以及《局长到来前》和《第十二夜》等电影。

每次看电影的时候,毛主席都笑的前仰后合。工作人员担心他笑的太厉害,喘不上气来,有时就拒绝给他放电影。

这时的毛主席就像个老小孩一样,还会跟工作人员赌气。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和年纪的增长,毛主席的情绪也越来越容易失控了。

据毛主席的护士孟锦云说,有一次他们在一起看电影《雷锋》的时候,当听到雷锋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是公社的儿子”这句话时,毛主席居然偷偷的拿起手帕擦眼泪。

在孟锦云的印象中,毛主席是没有这么脆弱的。

还有一次,孟锦云给毛主席读报纸。其中有一篇新闻是涉及河南水灾的情况。某个县发了洪水,数千人受灾。报纸报道的时候解放军已经赶到,灾情已经有所缓解。

孟锦云念完这篇报道的时候,却发现毛主席居然再次掉下了眼泪!她赶紧拿起毛巾帮毛主席擦拭眼泪。

毛主席解释道:“我没事的,你继续读报吧,我感觉个人感情现在越来越脆弱了,听不得天灾人祸,一听就忍不住伤心。”

一番话,让孟锦云也差点流下眼泪来,知道毛主席依旧在关心着所有的国人!

从此她也提起了注意,以后再读报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开这些消息。毕竟毛主席年纪大了,情绪激动不利于他的健康。

即便年龄和病情让他的情绪容易激动,但毛主席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依旧彰显着他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绝对信仰。

由于特殊时期,毛主席身边的医护人员也开始佩戴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

他看到像章上“毛主席万岁”的字样,就很生气的让他们都摘下来,说道:“我身边可不兴这个,什么万岁?人怎么能活一万岁!”

毛主席还不止一次对王新德说:“我的病怎么样,你们要如实对我讲,不要顾忌也不要怕!若是孔夫子还在世,地球就装不下这么多人了,不挤破了地球才怪。”

可按照医生的一贯原则,他们还是没敢向毛主席这种危重病人透露真实病情。

但即便身体欠佳,毛主席对于身边人的关心却从没有变过。他对于身边的人缺点从来不姑息,该提的都会直接提出来。但是遇到别的事情时,却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保护。

到了1976年年初,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越来越恶化,几乎到了完全不能进食的地步。

无奈之下,医护人员只能对毛主席采取鼻饲,将精心调制的营养物质通过插入鼻子的管道输送进去。

但这种鼻饲还是会有轻微的不适感,加上毛主席呼吸已经开始不畅,另一个鼻孔还要插入氧气管。这就导致他只能长期卧床,时间长了,他两侧髋骨都长出了褥疮。

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毛主席却始终不曾因为身体的疼痛向医护人员发火。当鼻饲管弄疼他时,他也只是勉强向护士挤出个微笑。

1976年1月30日是农历除夕,这也是毛主席过的最后一个年。

他的两个女儿,李敏嫁人后搬出了中南海,想要回来看他一眼很不容易;李讷虽然还住在中南海,但因为离婚后精神状态不好,也很少来毛主席居住的游泳池。

所以,过年的时候陪伴毛主席的,还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

这些日子毛主席的病情有所缓和,可以让生活秘书张玉凤用小勺一勺一勺喂他吃饭了。厨师刻意做了毛主席喜欢吃的红烧肉和武昌鱼,张玉凤把鱼肉用勺子碾成肉泥给毛主席喂了好几口。

听着墙外的鞭炮声,毛主席就对张玉凤说,大过年的,你们也去放些鞭炮吧。

工作人员们有些不好意思,一来是觉得在庄严肃穆的中南海里放鞭炮不太合适,二来也怕声音太大,影响毛主席休息。

但毛主席却不在乎,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年轻人,大过年的,应该放些鞭炮。

就这样,中南海的红墙内第1次响起了欢快的鞭炮声。看着工作人员脸上的笑容,主席也开心的露出微笑。

伟人的最后时刻

1976年,注定是让中国人永远铭记和永远悲痛的一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总理的心跳停止了跳动。

其实早在1975年年底,周总理做了最后一次手术之后,病情就已经重的无法下床了。

而那时的毛主席病情也十分严重,由于喉咙肿痛舌头萎缩,说话已经吐字不清。每次跟人说话的时候,都需要最了解他的张玉凤来给做翻译。

两位伟人同时都倒在病榻上,甚至两人的病榻相距都不远,只被一条西安门大街阻隔——一个在北海西岸的305医院,另一个在中南海游泳池。

在总理去世的十几个小时前,周总理的病危报告就一份接一份的送到了主席的病榻前,毛主席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一份又一份的病危报告,直到最终的噩耗传来。

当天在主席房间值班的正是护士孟锦云,关于周总理逝世的条子就递到了她手里。她一脸震惊又一脸悲痛的看着手中的纸条,眼泪默默的从脸颊滑落。

回到毛主席卧室时,毛主席正在看书。小孟没敢直接告诉他实情,而是坐在主席旁边的沙发椅上,拿起一本书心不在焉的翻看。

吃过午饭后,主席又睡了两个小时。直到下午3点左右,政治局送来了总理正式的讣告。孟锦云看毛主席刚刚睡醒,精神头还不错,决定把实情告诉他。

按照时间,这正是小孟给毛主席读报的时间。孟锦云先是读了几篇其他新闻,然后突然非常郑重的说:“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

毛主席听着缓缓闭上眼睛,但眼泪却滚出了眼眶。孟锦云自己也哭出来,泣不成声的读完了整篇讣告。

主席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任由泪水缓缓流淌。此时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他们之间的感情。

半生的风雨同舟,半生的起起伏伏,如今周总理率先离去,对于毛主席来说一定是个沉重的打击。

总理的追悼会定在了1月15号下午,开始之前中南海游泳池这边,把轮椅、氧气袋、甚至抢救措施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主席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

但可惜病榻上的毛主席连下床都困难,最终也没能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但他还是强忍病痛,听完了邓小平书写的周总理悼词,并再也忍不住情绪失声痛哭!

之后他亲自下令,让邓小平主持周总理的追悼会,并宣读周总理的悼词。

周总理去世后,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下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同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去世,这对毛主席又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从1929年开始,朱毛的名字就连在一起,这一次甚至让毛主席有了时日无多的感觉。

最大的打击来自于7月28日,凌晨三点,河北唐山爆发了7.8级大地震,24万人因此丧生。

因为北京也有震感,工作人员们都很害怕。因为毛主席住的其实是游泳池的更衣室,都怕地震掉下来的石头瓦片砸到毛主席。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从柜子里拿出一床旧床单,四个人拽着挡在毛主席头顶。

毛主席醒了以后奇怪的看了一眼床单,冲他们微微一笑,问这是干什么?

孟锦云赶紧说道:“地震了,这次比邢台那次还严重的多!”

毛主席却大度的说:“这是自然规律,不用怕,总有一天会天塌地陷,怕什么!”

“您是不害怕,我们怕!待会儿还有余震呢!”

毛主席却继续笑着说:“怕也好,不怕也好,我看你们抻条单子也没什么用。房子塌下来,这条单子能挡得住?”

毛主席一番话让孟锦云他们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于是把单子收了起来。

由于毛主席住的老房子不结实,秘书张玉凤就去跟汪东兴商量,趁着毛主席睡着,就把他搬到了后来修建的202别墅,看着自己搬了家,毛主席还跟他们赌了好长时间的气。

当唐山大地震的统计数据递交到毛主席面前时,看着巨大的伤亡数据,毛主席再次流下了眼泪,失声痛哭。

但从此之后毛主席的身体更加虚弱,甚至几次陷入生命危险,幸亏有医务人员抢救,才转危为安。

一直到9月8日上午,才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根据《历史的真实》一书中记录的信息,八日傍晚,毛主席的血压就已经不稳,到了半夜瞳孔就已经扩散。

书中原文记录——“04时,抽吸两下,血压测不到;0:06时,自主呼吸完全消失;0:10时,心跳停止。”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主席永远合上了眼睛!

参考资料:

一个护士眼中的晚年毛主席 郭金荣 国际人才交流 1992-05-30

“红墙医师”王新德细诉伟人毛主席的最后岁月 余玮;吴志菲 党史文苑 2006-01-10

毛主席晚年真正病情和临终心态 张荣久 档案时空(史料版) 2006-01-05

毛主席临终的特别关注 王永钦 湘潮 2003-12-20

毛主席晚年生活的片段回忆 张玉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20

0 阅读:26
行走的洛阳铲历史视频

行走的洛阳铲历史视频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行走的洛阳铲历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