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全国31个省市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终于全部出炉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做一个系列文章,陆续分析重点省市的经济和楼市情况。
今天的第一期,我们先聊聊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
先亮观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广东,真的要有危机感了!
01
粤苏差距再缩小,广东为何“失速”?

从总量上来看,广东、江苏继续稳坐TOP2的位置,但二者此刻的处境并不相同。
从增速来看,广东上半年GDP实际增速仅3.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位于全国31个省市倒数第四。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这个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相比之下,江苏省GDP实际增速5.8%,乘胜追击,继续缩小和广东的差距,并首次把差距缩小在2000亿以内。
事实上,最近几年,广东与江苏之间的差距一直在减少。
2019年时,广东GDP高出江苏9.5%,之后的4年时间里,这个差距逐渐缩小到8.1%、6.2%、6.1%、5.8%...
时间来到2024年上半年,粤苏的差距只剩下3%,照这个趋势下去,广东全国经济第一省的宝座,恐怕是要不保了。

那么,广东经济为何“失速”?特别是与江苏相比,广东的问题又出在了哪里?
经济的带动无非是看“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
我们逐一来看看。
先说投资。
投资,大致可以分为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
作为一个房产号,我们重点聊聊房地产投资。
大家都知道,今年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都是抗压状态,可真要比谁更惨,广东说第一,怕是没人敢说第二。
整个上半年,广东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高达16.8%,对比全国整体下降10%和江苏下降9.5%,广东的下降幅度属实让人揪心!
具体是咋回事呢?
看房地产投资景气度,最直观的就是看卖地!
今年上半年,广东的卖地可以用“凄惨”二字形容。除了肇庆和珠海同比有所增长之外,大湾区其余城市卖地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像广州这样的卖地大户,上半年只卖了4宗地,卖地收入仅仅64.8亿元,与过去三年同期的平均水平相比,下滑高达90%!
地卖不出去后,广州的其他产业如何呢?
拿广州的传统支柱产业汽车来说吧,合资企业丰田、本田这类燃油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新能源车的竞争又被重庆斩于马下。
在这种背景之下,广州上半年GDP增速只有2.5%,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虽然说每次提及于此,总会有人拿三级财政来为广州辩护,但老实说,哪怕比全口径财政收入,广州也真的有点不够看了。
与其找借口,不如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佛山的卖地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拿下了大湾区最高的卖地金额70亿,但与过往相比下滑也很明显!佛山作为工业型城市,未来的产业转型是城市能否逆袭的关键。
东莞就更不用说了,上半年更是一块地没卖!作为与深圳祸福相依的城市,东莞不管是经济还是楼市,未来还是要看深圳的复苏节奏。
至于深圳,虽然上半年只卖出去1宗,但对城市经济整体影响不大,毕竟深圳的产业发达,土地财政依赖度是全国最低水平,上半年GDP增速仍然有5.9%的水平,算是广东成绩单上少有的惊喜了。
总的来说,广东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受房地产下滑拖累非常明显。
有人可能要说了,房地产投资下滑不可怕,地卖不出去也不可怕,现在要搞产业转型了,新兴领域的投资可以顶上啊!
可问题是,产业转型不是说搞就能搞成的,上半年广东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足以说明,其他领域的投资没能补上房地产的窟窿。
而且,有些偏概念的产业,真金白银投进去,以后能不能盈利,还是个未知数,前些年玩芯片、新能源折进去的投资可不在少数。对比之下,还是土地这种实实在在的不动产来的实在。
再者,地卖不出去后,财政上不来,想发力经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不要说地卖不出去后,对下游的装修、建材产业的影响了,佛山在这方面应该有一肚子话想说。
所以,卖地的减少、房地产投资的减少,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绝不是数据体现的那么简单,它的影响是以点带面的,全方位的。
可以肯定,要刺激经济、重振投资,房地产一定还会是广东各市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02
聊完了投资,接下来,再来看消费。
从种种信号来看,一个扎心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
——广东人开始不消费了!
上半年,广东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简称”社零”)总额2.35万亿元,只增长了区区1.2%!
“社零”是啥?
就是大家在一个地方吃喝玩乐花出去的钱,它是最能代表一个地方消费活跃程度的指标。
社零增速越高,代表消费越活跃;相反,代表消费越低迷。
广东上半年1.2%的社零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7%,更加低于老二江苏的4.9 %!
分重点城市来看,深圳、东莞的社零增速只有1%,广州2%,佛山2.4%...
拿深、穗两个老大哥为例。
先说深圳。
众所周知,深圳今年的出口表现很强,在全国遥遥领先,可消费却如此萎靡,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出口强,说明生产确实旺盛,工厂火力全开的干,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
但另一方面,在广东打工的牛马们,拿到微薄的工资后,是真的不敢消费,直接躺平,拒绝消费。
外需和内需,上演了冰火两重天。
再说广州。
从广州披露的大类数据来看,汽车、石油、家电这类非必需消费下滑的厉害,说明大家的心态就是除了吃喝拉撒这些必选消费,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过冬的节奏。
就连粤A车牌的价格都被“打”下来了:当年“开四停四”限行刚开始执行时,粤A车牌一度拍到四五万,可今年最近一次竞价1万元就拿下了。
只能感叹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深圳和广州的消费萎靡,背后是什么?
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居民杠杆率太高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的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也讨论过,广东核心城市的居民杠杆率普遍较高,深圳和广州的居民杠杆率都达到了85%以上。
相比于富庶已久的江浙地带,广东的财富积累时间相对短,人口年轻化程度高,所以存款相对有限。
过去几年买房的人群中,大量的年轻人背负了高额的债务。
这轮房价调整下来,深圳、广州的跌幅又是最深的。
高债务+房价下跌的双重暴击,让打工人的消费信心全无。
相比之下,长三角整体的债务水平、民富程度就要比珠三角更优,消费表现也自然好于珠三角。
未来,对于债务压力小的城市,无论是消费还是楼市,都有望在复苏的节奏上先行一步。

03
最后,再来看进出口。
可以说,进出口算是广东唯一支棱起来的领域了。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广东的进出口增长13.8%,占全国外贸比重稳定在20%左右。
这背后的大功臣是深圳。
可以说,是深圳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广东全省的进出口亮眼表现。
——上半年,深圳市进出口额达到2.2万亿,同比高增31.7%,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出口达到1.4万亿,同比高增34.9%,在全国遥遥领先!
深圳对外出口连续31年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也正式超过上海,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城。
相比之下,广州的进出口同比负增长,但因为总量较小,只有深圳的1/4左右,对全省的拖累影响被一夫当关的深圳给扭转了。

总的来说,受深圳的带动作用,广东省在进出口方面的表现还算亮眼,也是支撑广东经济正增长的一大因素!

04
最后,说几句。
一、粤苏之争
粤苏之争的本质,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之争。
江苏的“十三太保”,个个身手不凡,百花怒放,“苏大强”论民富程度、均富程度远胜过省内贫富差距悬殊的广东。
而广东的地理条件、路网条件决定,很难全面发展所有城市,所以围绕深圳和广州,打造超级都市。
只不过,随着全球贸易链重构,广、佛、莞这种过去以低端代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增长乏力,让深圳越来越显得“独木难支”了。
好在,广东也在积极探索改变。
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广东在积极探索大湾区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加速融合之路。
至于未来的效果如何,江苏模式和广东模式谁能笑到最后,只有留给时间来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