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了。陈赓和王近山接到命令,赶到了战场前线去打仗。大家都没想到,这回碰上的国民党军队,是他们里面最厉害的一支,所以这场仗打了很久都没啥进展。他们俩一起努力还是赢不了,看来这次遇到的对手真的很厉害。
这事被粟裕知道了,他立刻派了一名勇猛的将领去帮陈赓和王近山。有了这位勇猛将领的帮忙,淮海战役最后以我党的成功收尾了。这位勇猛的大将到底有多厉害,就连陈赓和王近山都没拿下的战斗,他居然赢了!这场仗为啥这么难啃呢?
这位勇猛的大将就是陈士榘。抗战结束后,两党矛盾越闹越大,蒋介石表面上装得跟我党关系好,背地里却偷偷调集军队,想独占整个国家。
到了1948年,国共内战打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拼尽全力,想在战场上赢得一场大胜。1948年秋天,解放军在华北、中原和华东这些地方,开始对国军进行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国民党军队被打得所剩无几,中野和华野部队在多场战斗中连连告捷。解放战争的局势开始逆转,解放军慢慢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导权。
为了让国家早点迎来和平,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中央决定抓住时机,继续打击国民党军队,希望能一下子把他们打败。蒋介石看到国军老是打败仗,心里很不服气,还是一门心思想着要对我党进行反攻。现在的情况,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的命令,打算在淮海一带打一场大仗。
这么做就是为了打败敌人,让全中国获得解放。中野和华野在收到中央的命令后,马上就着手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淮海战役行动方案。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华东和中原一带安排了好多军队,想挡住我们军队的进攻。
徐州是国民党在中原最关键的战略要地,蒋介石把三个兵团都派到徐州来把守。所以,徐州就成了淮海战役最开始的一仗。虽然蒋介石部署了许多兵力来守卫,但国民党军队在那时在战略上意见很不统一。
部队里大家的斗志不高,国民党快要撑不住了,这样的形势对我党赢得胜利很有帮助。中野和华野在徐州周边多次跟国军打起来,很明显,国军处于下风,根本挡不住。蒋介石为了让徐州的三个兵团避开危险,下令他们往南边转移。
同时,叫南方的军队往北方开进,把所有士兵都集合起来,来对抗我们。另外,黄维带着他的部队也从黄坪集那边北上,三支军队都将在宿县碰头。我军了解到情况,立刻让中野和华野一起动手,在徐东打了一场阻击战,成功拦住了从东边过来的国民党军队,让他们没法支援,也断了他们的退路。
我军主动出击,没几天功夫,就快速攻下了淮阴、淮安这些地方,把国民党军队堵得严严实实。东面那支军队被打败后,接下来就是区寿年和黄百韬带的部队了。为了让国民党军队彻底消失,解放军用了个巧妙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分成好几块,然后集中力量,一块一块地打败他们。
这种打法对国民党的部队特别管用,没多久,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就大减,让他们根本没法抵抗。区寿年和黄百韬的军队被打败后,就只剩下黄维带着的那支队伍了。
我本来想着,按照安排好的步骤,啥都能搞定,结果没想到,老天爷就是喜欢出其不意。中央压根儿没想到,淮海战役打到快结束的时候,竟然变成了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解放军压根儿没想到,黄维兵团在最后一搏时竟然这么厉害,就连陈赓和王近山两位将领联手,也没能把他们打败。
黄维兵团其实就是黄维带领的国民党部队,因为这支队伍最早是从国民革命军的第十二兵团演变来的,所以大家也习惯称它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黄维是这个队伍的领头指挥官。
为了让国军被成功打败,毛主席亲自来指挥,他打算先让华东野战军在徐州那边守着,防止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聚到一块儿。同时,再派两队人马去拦住往北方去的军队。另一边,往北走的黄维兵团被刘伯承元帅带着大军给团团围住,最后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这样一来,国军的主力没法聚在一起,就很容易被打败,但偏偏事情总不按计划来。蒋介石想让南边的军队往北走,同时叫徐州的三个兵团往南冲,可国军的内部其实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蒋介石失去了民心,他手下的士兵都不想再跟他打仗了,军队里士气很差。
所以,在我军的阻拦下,这两个部队好几天才慢慢挪动了几公里,一直没能碰头成功。没想到的是,黄维的部队走得特别快,只用了两天就全体过了浍河,顺利到达了指定地点,跟上了大军。
他们不知道,之所以能这么轻松地过河,其实是因为我军早就在对岸给他们挖好了坑。看到时候到了,刘伯承元帅一声命令,咱们的队伍就开始对国军发起了猛攻。刘伯承大将军派了陈赓和王近山两位猛将到前线去带兵打仗,敌人已经掉进了我们设的陷阱,接下来能不能打赢,就全看这两位将军的聪明才智了。
大家都知道,中原野战军早先叫“刘邓大军”。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很强,在抗日战争时,“刘邓大军”总是冲锋在前,从不缺席。陈赓和王近山这两位可都是了不起的大将。陈赓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多年,经历过无数战斗,不论规模大小,他总是能赢,很少吃败仗。他在战场上非常勇敢,不怕牺牲,建立了许多大功。
王近山也是个大名鼎鼎的大英雄。他军事本事高强,带领我军赢得了好多好多的胜利。可就是这么一支已经准备得很充分的军队,在遇到黄维兵团时,还是没能挡住他们的猛烈进攻。陈赓和王近山带的队伍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
发现无法一下子打败国军后,他们赶紧把这事儿告诉了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元帅听了也非常吃惊,他没想到黄维兵团的战斗力竟然这么强。
陈赓和王近山在前线对峙了好久,一直没啥新动静。没过多久,这个消息就传到了粟裕那儿,粟裕讲道:“我给你们安排一位猛将过去,肯定能帮你们打赢这场仗。”
而这位勇猛无比的将领,正是陈士榘。陈士榘出身贫寒,家里是种地的农民,1927年他加入了共产党,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后来,他跟着毛主席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
后来,因为第五次反围剿没能成功,红军只能开始长征,他也加入了长征的队伍,跟着大军一起走了很远的路,参加了好多场战斗,确保了大军的安全。抗战那会儿,陈士榘在战场上特别出名,全靠他出色的打仗指挥本事。很多次战斗里,他都巧妙地变换战术,成功地把日军的攻势给挡了回去。
他在战场上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新奇的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为抗战胜利帮了大忙。陈士榘不光是战场上的一名优秀指挥员,还热心投入抗日队伍的组建和练兵工作。他在怎么练兵、怎么打仗以及部队怎么建设上,都有自己的主意,让军队的打仗能力和士兵的精气神都提升了。
打仗那会儿,陈士榘还管着给部队安排和提供后勤保障的事儿。他实施了好多方法,保证前线战士们能得到需要的物品和援助,为战斗能够顺畅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陈士榘在抗战时期也帮忙搜集和分析情报。
他通过好多方法收集消息,给打仗的计划和做决定帮了大忙。另外,陈士榘在打仗时也很重视搞心理战和做宣传。他利用喊话、宣传等手段,帮助动员老百姓,加强统一战线的工作。
他主动和各行各业的人联手,发动老百姓一起抗日,建立起一个大大的抗日联盟。他提振了大家的信心,打击了敌人的士气,为赢得战争立下了大功。
这么棒的一位大将军,接到任务去帮陈赓和王近山打仗,立马就到战场上了解情况去了。凭着他多年的战斗经历,他建议自己带一队人马去当先锋,而现在的中野主力部队则在旁边协助。
他咋就想到了这种打仗的法子呢?当中野军“挺进大别山”以后,队伍还没完全缓过劲儿来。中野军固然勇猛,可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而且在大别山打仗那会儿,为了方便行军,我们扔掉了好多枪支弹药,可黄维的部队用的可都是美式武器呢。光说武器这块儿,两军之间的差距就已经很明显了,王近山的部队情况也是这样。所以他们打黄维兵团的时候使不上劲儿,没法一下子就赢。
陈士榘一眼就看穿了他们为啥赢不了,这足以说明他在军事上十分老练聪明。王近山不愿意用陈士榘的方法,两人甚至还吵了起来。但最终还是靠陈士榘的帮忙,成功赢得了胜利。王近山现在态度大变,不停地夸奖陈士榘:“你真是个勇猛无比的将领!我佩服你,太佩服了!”
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当上了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司令员,并且还兼任特种工程指挥部的头儿。他带头搞国防工程建设,给咱中国的国防事业添了不少大功劳。陈士榘也当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的头儿,他费了很多心思来培养新的军事人才。
1955年的时候,在授衔的大会上,陈士榘得到了开国上将的荣誉头衔。陈士榘将军一辈子都彰显着英勇无畏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他的故事鼓舞了一茬又一茬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