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撒切尔夫人离开人民大会堂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点迷茫。她压根儿没想过,中国那位“矮个子”领袖,讲起话来会如此强硬,简直有点不讲情面了。中国人虽然生活条件有限,但在战场上,他们从不畏惧牺牲。“铁娘子”心里一遍遍回响着这句话,不由得琢磨:英国真敢动手吗?不敢吧。虽说英国刚打赢了一场仗,赢得了全球的喝彩,但要是想跟中国打,那简直是白日做梦。就连平时总是很强硬的“铁娘子”,这时候心里也有点害怕了,一不留神,就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摔了个跟头。
这张照片抓怕得真好,要是你不去注意周围人那慌张的样子,光瞧瞧撒切尔夫人,这时的她就像个真心的信徒,在对中国表达敬意。没过多久,英国就决定在1997年把香港交还给中国。想知道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时,跟中方到底谈了啥,能让英国这么“听话”吗?
香港的风雨飘摇,得从那轰动一时的虎门销毁鸦片事件讲起。清政府关起门来不跟外界往来后,中国的发展就慢慢停了下来,而西方的国家却一个个变得强大起来。时间一长,这些强大的西方国家就开始打起了拥有大片财富却不愿进步的清政府的主意。西方那些强大的国家,在琢磨怎么拆散清政府时,想了个坏主意,那就是贩卖鸦片。
可就在西方强国疯狂掠夺中国的时候,中国上演了一出震惊全球的大事——虎门销烟。1839年,虎门开始销毁鸦片,用的是海水浸泡的方法,一共花了23天时间,把害人的毒品全给处理干净了。但清政府没想到的是,这海水一泡,反倒惹恼了西方的那些强国。
1842年8月29日,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打输了,清政府没办法,只好签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岛给了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政府和英国、法国签了《北京条约》,这样一来,九龙半岛的南边部分就被英国管了起来。1898年,中国和英国签了个协议,说的是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地方还有边上的262个小岛,租给英国用99年,也就是一直到1997年6月30日。那时候,英国政府原本打算租用整个香港还有它周围的地方,一租就是100年,可李鸿章他们坚决不同意,英国政府没办法,只好降低了要求。因为按照当时的国际法规定,如果香港被租借一百年,那么它的主权就完全归英国所有了,这意味着香港不再是中国的领土,而是变成了英国领土的一部分。还好,那样的事没成真。但就算这样,香港一点点被侵占,始终是我们心里的一道疤,忘不了。
按照协议,香港在1997年6月30日就要租期满了,得回到中国这边来。但英国并不想这样,于是撒切尔夫人就来中国进行了谈判。撒切尔心里打着小算盘,一门心思想要把香港的主权从中国手里抢过去,甚至为此挑起了一场战争!这场仗打的是当时海军实力排在全球前八的阿根廷。
1982年4月份,马岛冲突打响了。短短两个月时间,英国就让阿根廷元气大伤,彻底击碎了它成为大国的梦想!过了三个月没多久,撒切尔趁着大好形势来到中国谈判,她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咱们国家,会怎么来应对这些情况呢?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和我们非常敬重的改革开放领头人商量香港的事情。撒切尔夫人讲道:我身为英国的头儿,能见到你真的很开心。邓公听完便道:“我好几个英国首相都见过了,他们一个个都走了,不过呢,我们还是很高兴你来。”两位国家领导人碰面时,肯定会先聊几句客气话,但在这个微妙的话题上,就连这些客套话里也都带着点儿弦外之音。从这点就能看出来,接下来的谈判,气氛肯定会相当紧张。
其实情况就是这样,会议一谈到正事,撒切尔夫人就变得非常坚决,压根儿没想过要把香港还给中国。撒切尔夫人说:“只有英国管着香港,香港才能继续繁荣。要是中国非要收回,那香港可就遭殃了。”邓公很明显听懂了撒切尔话里的另一层意思。因此他回答说:要是中国在收回香港的时候,真的碰到了“大麻烦”,那中国就得再琢磨琢磨什么时候、怎么收回香港了。
邓公提到的那个时间,就是说我们要早点把香港收回来;至于怎么做,那肯定是用武力手段,这没什么好怀疑的!聊天时,邓公拿晚清政府和那时签不平等条约的官员们打比方,清楚地表明了咱们国家要收回香港的坚定态度:要是1997年我们还拿不回香港,那咱们不就成了第二个晚清政府,领导人岂不成了第二个李鸿章他们?这样的话,老百姓还怎么能信任我们呢?
最后,邓公对撒切尔夫人取得胜利后转而访问中国的意图心知肚明。因此,他意味深长地提醒道:“中国人虽然经济上可能还不是很富裕,但在面对战争时,我们是不畏艰难的。”聪明勇敢,守住原则,寸步不让,这就是邓公在当年会谈上展现出来的样子。可以看出,邓公根本没把马岛战争放在眼里,撒切尔费尽心机构建的那股“威风”,根本起不了啥作用。
这时,撒切尔夫人才明白过来:香港跟马岛不一样,香港虽然有钱,但它后面站着中国呢;而中国跟阿根廷也不同,中国的强大,英国是比不上的。会谈结束后,撒切尔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离开人民大会堂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摔了个跟头,这才有了后来被称为“世界名画”的那一幕。
撒切尔夫人回到英国后,得好好琢磨下怎么把香港归还给中国这件事。所以,在接下来的14个月里,英国总共进行了22次会谈,而撒切尔夫人也四次来到中国,参与这些谈判。最后,中国方面立场坚定,死守底线不肯让步;英国方面态度慢慢缓和,不得不承认要在1997年把香港交还给中国。撒切尔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的日子》里写道:我们当时跟一个大国打交道,那个大国很强硬,实力也远超我们。
尽管英国把香港放手了,但他们心里还是不太乐意。他们不敢公开在政治上搞破坏,可私下里使的坏招子却真不少。1984年9月24日,美国想搅乱香港的平稳过渡,就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风波。这下子,香港的金融市场乱套了,好多股民急着要卖掉股票,还拼命去换美元。对于这样的混乱情况,邓公只是说了:要是现在英国管不好香港,让那里乱糟糟的,那我们就只能派军队过去,保证香港的安稳。
另外,邓公也直白地说:咱们中国和阿根廷不一样。没错,中国跟阿根廷不是同一个国家。说到香港回归这事儿,中国非常有决心,也很有信心,这份信心啊,就是靠我们强大的军事力量撑起来的。面对中国明确而有力的警告和坚决的态度,撒切尔夫人只能又一次选择退缩!
1997年7月1日,我们回到了祖国的大家庭中。过了好多年,撒切尔回想起那一刻,她说她还清楚地记得前一天下的大雨,那天她心里特别难过。说到邓公,撒切尔还是显得有点不甘心。她叹了口气说:邓公这个人很爽快,但又不失礼貌,我挺佩服他的聪明才智。一国两制的政策让香港还是香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但真让人难过的是,邓公忙活了这么多年,到最后却没能亲眼见证香港回归的那激动人心瞬间。那时候,好多国人眼里含泪却带着笑,可心里最挂念的人已经永远离开了。邓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