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掰手腕没有掰过老爷子,李世民当政后是如何处理的

姑娘说历史 2020-05-09 10:38:12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史称“玄武门之变”。

两个月后,李渊被迫退位,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李渊称为太上皇。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解释太上皇的意思的:“太上的意思就是无上至尊。至古以来皇的功德大于帝王,帝王皆尊称为父皇,所以叫太上皇”。

但唐高祖李渊却没有体会出一丝的荣誉感,相反,心里感到十分的沉重和压抑。

李世民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要进行革故鼎新。他否定了当年高祖当政时制定的许多政策。

这其实是在用实际行动向天下人表明,太上皇当年的执政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错误,必须及时予以揭露、批判和纠正。同时,他要和旧时代划清界限。

这些李渊都忍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执政理念,你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反正自己是“无官一身轻”。

但是这并没有完,让他感觉到更恶心的是,公元629年,李世民又开始反攻倒算,这边找茬痛扁自己的亲信裴寂,那边给他的铁杆刘文静平反这件事。这简直就是在打他李渊的耳光!

过去高祖每逢外出巡幸,都要让裴寂在家里留守,给他看好家。麟州刺史韦云起告发裴寂谋反,高祖让刑部公开审理,事后对裴寂说:“我取得天下,就是你促成的。之所以把案子交给刑部公开审理,就是想让天下的人相信你不会谋反。”

高祖置酒赐宴于含章殿,三巡过后,裴寂叩头说:“当初陛下起兵太原,约好天下平定之后,允许老臣辞职归田,现今四海太平,望赐骸骨回乡。”

高祖听了,流着眼泪说:“不能这样,你为宗臣,我为太上皇,在一起逍遥快活于晚年,不是很好吗?”

听了太上皇此话,裴寂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公元627年,太宗亲临郊祠,命裴寂与长孙无忌同乘金辂之车,裴寂辞让,太宗说:“你有佐命之功,无忌尽力于王室,除了你们俩谁还有资格参乘呢?”

坐在车上,软软的坐垫并不能让他感到舒适,裴寂才体会到有个成语叫“如坐针毡”了。

因为裴寂从圣上的一句话中,读出来弦外之音。所谓的“佐命之功”,无非就是再次强调,你是我父亲的人,不是我的;长孙无忌现在才是我真正的铁杆、我可以依赖的干将!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僧人因妖言获罪,连带上了裴寂,李世民就借机免了他的官,命令其返回原籍。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可不是一般的都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京城多繁华呀。回到老家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那个穷乡僻壤,多不方便,多没面子。

人家都是回家光宗耀祖的,自己混了一辈子,变成了个平头百姓,那是多难堪的一件事情!思前想后,裴寂上奏,请求留在京城。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裴寂的确没有心机。在这件事上,李世民就是在找你的茬,要痛扁你,你还不躲得远远的,让他把你忘掉,老在唐太宗眼皮下晃荡,不知哪天想起旧怨,夺取你的项上人头,那还不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但就连这一点愿望也让唐太宗给剥夺了,严厉的斥责到:“要论你对朝廷的贡献,哪能升到这样的高位?你不过是蒙受太上皇的恩泽,侥幸在群臣中位居第一而已。武德年间,贿赂公行,朝纲紊乱,问题都出在你的身上。只因念在你是故旧,不忍心依法处置,你能活着回到家乡,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裴寂听了此话,吓出一身冷汗来。

就是自己关键的一句话,打动了太上皇,导致刘文静哥俩被斩,其家也被抄没。现在太宗也来个如法炮制,找个更重的罪名砍他的头,甚至是抄他满门,我裴寂不也得受着?走走走,赶快卷铺盖走人。

裴寂滚回老家了,这事还没完,含冤的人还没有昭雪呢。接下来一步,就是下诏追复了刘文静的官爵,让其子刘树义承袭了鲁国公的爵位,还把一位公主许配给了刘树义。

直到这时,唐太宗才算是解决了一件心事,如释重负的轻舒了一口气。

李渊很清楚,当年太原起兵就是李世民的首功一件,自己也曾经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在建立唐朝后,却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不光是食言“涮”了他一下,而且后来还对他的帮派极力打压,甚至差点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对此段的悲催经历李世民心中一直是念念不忘的。

现在,尽管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但自己老二儿子心里的这个结一直没有解开。所以拿裴寂来大做文章,还替刘文静平反,并且公然把武德政治涂抹得一团漆黑,贬低得一无是处,除了出于一定程度的报复心理之外,其主要目的就是给他施加压力,并且向他发出强烈的暗示,别站着茅坑不拉屎,赶快迁出太极宫,我好正常的办公呀。

看来,自己是没有理由继续再“赖”在太极宫中了。

李渊无奈而悲凉地想,既然迟早要被人“请”出去,那还不如识相一点,主动滚蛋,免得到时候大家难堪。于是李渊终于想明白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

公元635年五月,失意凄凉的李渊驾崩,终年七十岁。这个大唐帝国的开国之君,终于走完了最后的历程。群臣上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同年十月,葬高祖于献陵。

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因病去世,十一月葬于昭陵。李世民万分悲伤,日后也每每思念,于是在宫城的御苑中建筑了一座瞭望台,经常在此眺望,以慰思念之情。

有一天,李世民和魏征君臣二人,一同登上瞭望台。让魏征和他一起眺望昭陵。

魏征说:“臣眼花,看不见。”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后感到很奇怪,魏征老眼昏花了?

于是又指给他看了一次。魏征忽然说:“哦,臣以为陛下看的是高祖的献陵;如果是说昭陵,那臣早就看见了。”

李世民一怔,随即明白过来,魏征这个老混蛋,话里有话呀。说好听点这是在趁机进谏,说不好听的就是在拐弯抹角的骂他呀!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你当皇帝的难道不明白?你一门心思的只想死去的老婆,却把故去的老爹忘到了脑后,你如何做天下人的表率?

李世民十分尴尬,只好含泪命人拆毁了这座瞭望台。不管昭陵还是献陵,我干脆什么陵都不看总成了吧?看你们还有什么奇谈怪论!

《贞观政要》这把李世民的一举一动写了个仔仔细细,许多地方真是仁君的表现。但就是对老爹这个心结上,始终是解不开。

直到后来他的晚年,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权而闹得不可开交,李世民烦不胜烦的时候,才理解了当年李渊的难处。都是自己的骨肉,看着他们这样的惨杀,心里头是在滴血呀!

但是,已经晚了,晚了,他已经没有时间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要不然有句俗话说得非常到位呢?天下什么药都能买到,就是后悔药买不到。

是啊,李世民可以拥有一切,但就是得不到这副后悔药,就算你是皇帝也得不到!

参考资料:《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0 阅读:4

姑娘说历史

简介:华夏五千年,听俺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