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一九六)孔门师生情:鸣鼓攻之

翻蓁熙 2024-03-02 17:40:25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鲁国大夫季氏比鲁君周公还要富有,冉求却还在替他搜刮钱财以增益财富。孔子说:“此非孔门弟子所应为,门人可以敲着鼓,大鸣大放地去声讨他。”

-- 原典出处《论语 · 先进篇第十一》

这章说的是鲁国国内的事,季氏,鲁大夫,诸侯之臣;周公,鲁国君,天子之臣。现在诸侯之臣比天子之臣还要富有,说明季氏专政,鲁君失权。

冉求,孔门政事科高才,善长经济,当时为季氏工作。做些什么事呢?“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聚、敛,都有收集、汲取的意思,钱财怎样聚敛?通过提高赋税。

当时季氏想要增加赋税,又不想变成众矢之的,所以委派冉求以弟子的身份征询“国老”孔子的意见,希望得到孔子的支持。孔子则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反对聚敛,主张薄赋。

最后季氏依然增加了田赋,并由冉求实施。借用冉孔师生关系以壮大声势,企图利用孔子的影响力为新政背书。

孔子则不愿被利用,所以说出了下面一段话,“非吾徒也”,此非孔门弟子所应为,这不是我孔丘的教育。明确表态,冉求违背教导,不中我意,不合我道。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发动门人弟子“鸣鼓攻之”,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批评就批评,责备就责备,为什么要“鸣鼓”这么大动静?目的是什么?孔子不想被季氏利用,也不想被时人误解,更不想令后人迷惑。因而采用“鸣鼓”这样引人注目的方式昭告天下,增加田赋,聚敛附益不是我孔丘的主张。

“攻之”一词,有虚有实,佯攻冉求,实攻季氏。看似责备冉求,实则声讨季氏。

孔子怀义,季氏怀利。孔子与季氏隔着冉求对峙,同时也是义与利的对峙。

鸣鼓攻之,一场热闹而成功的行为艺术。千载之下,鼓点飞扬,旗帜鲜明。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