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知识|(十)中国传统山水画主要有哪些流派?

翻蓁熙 2024-02-11 18:48:07

问:中国传统山水画主要有哪些流派?

答:

“北派山水”与“南派山水”

南北山水画派的形成在唐以后的五代,这个时期由于地方割据政权大量存在,导致了南北地域地理上的隔离,而此段时期恰是中国山水画延续盛唐而发展的上升期,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中原与江南南北开始形成具有独自特点的山水画派。

五代时期,后梁画家荆浩开创了“北派山水”,代表人物是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关仝和后来的李成、范宽三人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擅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小斧劈皴”等描绘北方石质坚硬的山体(如图一)。

而与“北派山水”相对应,南方有以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为代表的“南派山水”。他们多用松散舒展的线条,如披麻皴等来表现江南丘陵绵延起伏之态,反映了土质疏松平缓的地貌特征(如图二)。

前者气势宏伟,后者平淡天真。

图一 五代 关仝《秋山晚翠图》(局部)

图二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局部)

“两宋院体山水画派”

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们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于是南北画派开始了融合,便形成了以郭熙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 (如图三)。

宋室南渡以后,生活在北方的画家在南迁的过程中,又把北方画派的文化精神带到南方,与江南烟云笼罩、空气湿润的自然景色所产生的诗情画意相互融合,为“南宋院体山水画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开创了空灵秀丽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如图四)。

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和形式,迎合帝王宫廷需要,讲究法度,周密不苟,且倾向于表现自然,侧重“真”和“实”,提倡山水画的写实风格。

图三 北宋 郭熙《早春图》(局部)

图四 南宋 马远《踏歌图》(局部)

“米派”

“米派”山水是“南派山水”的分支。

北宋末叶,“米派”山水在山水画流派中异军突起。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充分发挥水墨材料的特长,用泼墨、破墨、积墨以及水墨横点的排比,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蒙变化的境界(如图五和图六)。

图五 北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图六 北宋 米友仁 《云山墨戏图》(局部)

“浙派”

明代前期以“浙派”山水为主流,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戴进是浙江人,故得名。戴进作画劲爽精微,于淋漓畅快中显出秀逸之致(如图七);而吴伟则豪迈简括、纵逸洒脱(如图八)。

“浙派”与“明代宫廷院体派”当时都取法“南宋院体山水画”,但“浙派”更重笔墨表现力与文化修养,风格更具个性。但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浙派画家由于一味追求恣肆、狂放,流于草率,而被新兴的吴门派所取代。

图七 明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图八 明 吴伟作品(局部)

“吴门画派”与 “松江画派”

“吴门画派”盛行于明代中期。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都是吴郡人。

吴门画派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沈、文两人主要发展了元代文人画传统,注重笔墨表现,强调幽淡的意境(如图九和图十);唐、仇两人则从南宋院体绘画入手,笔墨谨严,风格雅秀(如图十一和图十二)。

“吴门派”的出现振兴了文人画,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图九 明 沈周作品(局部)

图十 明 文徵明 《拙政园》(局部)

图十一 明 唐寅 《金昌送别图》(局部)

图十二 明 仇英《江边行旅图》(局部)

"松江画派“是晚明松江府治(今属上海市)下三个山水画派的总称。

一是以赵左为首的“苏松画派”(如图十三);二是以沈士充为首的“云间画派”(如图十四);三是顾正谊代表的“华亭画派”(如图十五)。

此派是“吴派”的延续,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高峰,并以温润、娴雅、含蓄、重视笔墨情趣享誉画坛。(如图十一)

图十三 明 赵左《山庄读书图》(局部)

图十四 明 沈士充《寒塘鱼艇图》(局部)

图十五 明 顾正谊《秋林归棹》(局部)

“黄山画派”与“虞山派”

“黄山画派”以清初宣城梅氏一家为嫡系。他们是梅清、梅羽中、梅庚、梅府等,及流寓宣城的石涛。石涛在宣城与梅氏、戴本孝等交往。他们相互影响,以画黄山而著名,故称“黄山派”(如图十六)。

“虞山画派”的代表是王翚,康熙皇帝曾命他主持绘制《南巡图》(如图十七),王翚为江苏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画派”之称。其崇古风尚,对清代山水画影响很大(如图十八)。

图十六 清 梅清作品(局部)

图十七 清 王翚 《康熙南巡图》(局部)

图十八 清 王翚《溪口白云图》(局部)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1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