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知识|(十一)传统山水画中怎么表现树木?

翻蓁熙 2024-02-11 18:47:46

问:传统山水画中怎么表现树木?

答:

在远古文明时期的绘画中,树木最先是以图腾的形式出现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树木的装饰性和实用性逐渐被人所关注,在经过历代画家的描绘后,画家对树木的表现手法在不断的演变中逐渐成熟,并且总结出了一套表现树木的程式。

树木一般可分成五个部分,即根、干、枝、梢、叶。树根一般有露根和藏根之分,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形,以露根居多(如图一);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如图二)。

图一 南宋 夏圭《坐看云起图》

图二 元 吴镇《渔夫图》(局部)

按照树种皮纹的不同来分,有“鱼鳞纹”、“豆瓣纹”、“横纹”和“解索纹”等不同的皴法。如松树皮呈鱗状纹(如图三), 柳树皮呈斜裂人字纹,梧桐的树皮呈横纹,柏树皮呈扭曲纹(如图四)。

图三 元 赵孟頫 《双松平远图》(局部)

图四 宋 苏轼《枯木怪石图》(局部)

按照树枝生长的不同来分,向上生长的树枝,一般称为鹿角枝,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如图五);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槐等(如图六), 平生横出的类型,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如图七)。

图五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局部)

图六 宋 李成 《读碑窠石图》(局部)

图七 元 张可观 《露台月夜图》

按照树叶生长的不同来分,有“互生”、“对生”和“轮生”的区别。按照画法的不同来分,有“夹叶”和“点叶”两种方法。

用线双勾成形的称为“夹叶”(如图八和图十),而直接用笔墨点出叶形的叫做“点叶”(如图九和图十)。依其形状可分为胡椒点、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鼠足点、垂藤点、松叶点、竹叶点等许多不同的形状(如图九)。

图八 夹叶法

图九 点叶法

图十 明 沈周 《青山红树图》局部(夹叶法与点叶法组合)

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树种,其画法有一套完整的程式。比如松树树枝平生,具有粗糙的鳞状的树皮,针状的树叶。

画松树枝干时,用笔要苍劲,毛而不光,用鱼鳞纹的皴法表现(如图十一);而梧桐树皮纹光而滋润,树纹的皴法宜用较淡和较湿的笔墨卧笔横刮,树叶柄较长,叶呈掌状(如图十二)。除了松、竹、柳、梧等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叶子外,其他特征不明显的,统称为杂树。

图十一 元 盛懋 《松石图》(局部)

图十二 南宋 夏圭 《梧竹溪堂图》(局部)

除了一棵树的表现方法外,多棵树的画法也有讲究。画两棵树时,要把两棵树的形态进行组织,生长方向不能完全平行,两棵树的造型也不能完全相同,两棵树或并拢,或分开,有分有合,讲究左顾右盼之势。此外,点叶时还须分出浓淡,营造空间感(如图十三和图十四)。

图十三 元 吴镇 《双桧平远图》(局部)

图十四 南宋 马远 《柳岸远山图》(局部)

画三棵树时,也要注意章法,要将三棵树表现成一个整体。比如两棵树距离较近,另一棵距离较远,或者其中两棵树交搭,使得它们的关系紧中有松,松中有紧,成为一个整体。两棵以上的树点叶一般运用不同的方法,画面便显得丰富(如图十五和图十六)。

图十五 元 倪瓒 《云林画谱册》(局部)

图十六 元 倪瓒《江岸望山图》(局部)

此外画面中的中景树和远景树也有特定的表现方法。中景树和远景树在画面中的作用是使景拉开距离,营造画面空间,所以中景树的细节描绘需要简单,画出树干和主要的树枝,再点上树叶即可。虽然如此,也要注意中景树的造型(如图十七)。

图十七 北宋 米芾 山水立轴 (局部)

同中景树相比,远景树一般不画枝,画枝亦从简。画远树只要一干直上不分枝叶,加横点或横线,画出树形,或者不画树干,只作横点(如图十八)。

图十八 明 沈周 《青山红树图》(局部)

古人将山水画中的树木视为框架。树木在山水画构图中起到了一个统帅全局的作用。画面中树木的疏密、大小、虚实、位置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画面的趋势和平衡。

成片的树木可以产生一种规模效应,从而营造出一种秩序感。并且树木不同的品种、季节、疏密布局等因素可以烘托出不同的氛围,从而表现不同的主题。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