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知识|(二)如何理解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观念上的差异?

翻蓁熙 2024-02-13 08:01:09

问:如何理解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观念上的差异?

答:

贡布里希提到:“中国艺术家不到户外去面对母题坐下来画速写。他们竟用一种参悟和凝神的奇怪方式来学习艺术,这样,他们就不从研究大自然入手,而是从研究名家的作品入手,首先学会“怎样画松”“怎样画石”“怎样画云”。只是在全面掌握了这种技巧以后,他们才去游历和凝视自然之美,以便体会山水的意境。他们回家以后,就尝试重新体会那些情调,把他们的松树、山石和云彩的形象组织起来,很像一位诗人把他散步时心中涌现的形象贯穿在一起。”

中国画中这样的绘画观念和方法与西方绘画的观念是不同的。

中国画追求的不是客观的“真实”。所以很多人觉得一些传统中国画中描绘的对象与真实的人或物有些像,又有些不像,是因为客观对象被作者上升到精神境界。西方绘画主张“人文主义”,更多表现“人”的价值。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是渺小的,而“自然”是很大的。尤其表现在山水画中,它更加追求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下图一)。

图一 南宋 佚名《赤壁图》(局部)

所以在“人文主义”影响下的西方绘画运用“焦点透视法”,这种透视法就是一个人的视角。而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则是一群人排开然后将所有人的视觉效果叠加。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在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如下图二)。

图二 意大利 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局部)

而中国画的透视法则是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如下图三)。

图三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此外,中国画尤其注重笔墨,对线条质感的要求很高。一直以来都是以线作为塑造客观物象的基本手段,并且在每一个时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审美。比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等形容线条特点的词语。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由曹仲达创作,形容线条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如下图四)。

图四 北齐佛像 按照“曹家样”塑造的佛像

“吴带当风”出自唐代吴道子,形容线条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如下图五)。

图五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而西方绘画则比较注重客观物象的体面和光影,线本身却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直到后期印象派西洋画家们开始注重心灵动力的表达,才将线条作为表现手段。虽然线条的功用与中国画有某些相似,但是表达意义却是不同的。中国画线条蕴含哲理,它不仅表现客观对象,并且反映了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蕴含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和修养,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而在人物造型上,中国传统人物画不讲究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西洋画注意观察肌肉的穿插关系与构造的整体关系,人体结构要表现得真实(如下图六)。

图六 比利时 彼得·保罗·鲁本斯油画(局部)

而中国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在人物形象的表达上,重在扩张人物的心境特点,表现性格(如下图七)。

图七 明 陈老莲《摘梅高士图》(局部)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7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