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才刚开始,
调整当中还会有暴雷,还会有债务违约,
但是政策层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变化。
如果调整得好,借鉴日本经验,
我认为3~5年能调整过来。
但是不要抱希望说,政策对了,明年或后年就会好,这不可能,
王石这段话的表达很明显又很大胆。
中国房地产长期来看,通过一系列的积极调整肯定能够企稳,平安着陆,
但是短期来看,即使政策对的情况下也得3~5年的一个调整周期,
明年,后年市场不可能有很明显的一个好转,
最起码对于房企是这样的。
其实王石已经属于乐观派了,并且对于房地产的预判走势也有很强的专业经验。
我们都知道2018年王石在万科年会上,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
当时,房地产市场可是一片欣欣向荣、价格到2021年才达到历史顶峰,
全国房商品房销售额达到18.2万亿元,房地产销售总额在全国GDP占比高达15.9%,
所以,能在高峰转折点前两三年就能够预判市场提前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真的需要专业的支撑,强大的预判能力。
最起码在当时,很多百亿房企还在向千亿冲刺,千亿房企还在向万亿冲刺,
比如恒大、碧桂园,融创结果大家这两年都看到了。
所以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对于市场的判断却是,
即使政策积极有效的调整之下,短期市场的阵痛也是三到五年的一个周期。
因此当下的房地产市场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大的转向,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投资观念的改变。
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两个托底政策,比如降低首付,放松限购,降低房贷利率,
以及给房企开一两次座谈会,进行一场融资就能完成的。
特别是近期比较热议的房企白名单。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
但是你看一下他们邀约的房企,要么是一些具有国央企背景的,比如绿城。
要么是背后具有强大母公司支持的,比如美的置业。
再者就是体量偏小,或专注一座城市开发,但资金稳健的房企,比如伟星,滨江,
当然了还有之前一直被融资重点照顾的万科,龙湖,新城这样的头部房企。
至于那些出险房企,根本就没有几个能拿上台面的。
目前为止只有一个碧桂园,
就连重组已经上岸的融创都没在这个行列之内。
很明显银行也知道哪些能给,哪些不能给,哪些是面子工程。
毕竟融资仅仅是第一步,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看市场端的销售回血能力,
市场站不起来,一切都白搭。
并且对于房地产的整体调整来看,想要走出债务经济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债务不可能凭空消失,是需要企业不断创造现金流、创造利润来进行弥补的。
这个过程日本用了20年,当然了这和日本出台托底政策较晚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咱们有前车之鉴,积极做出调整,可能也得需要3~5年来平衡债务的问题,
如果调整不理想的话,那这个周期可能更长。
先把房租交了再说吧!
俺感觉现在对楼市不感兴趣了,不知为啥?
现在炒房客是不会买房的,他们其实在卖房,卖房之后炒股。等他们把房子卖了,房价就没人管了,等着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