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疫苗进展,用后3年持续无复发?癌症,距离根治还有多远?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2-11 14:20:38

针对癌症的研究,本月又有一条好消息传来,关于这一点,《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也进行了报道。

参与这项研究的受试者并不多,只有9人。

不过,这9人的情况可都不算好,高风险肾细胞癌,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患者在接受个体化癌症疫苗之前,还先接受了癌症切除手术。好在,从目前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在长达40.2个月的随访中,这9名受试者都没有复发,学者也没有观察到剂量相关毒性。

然而,大家应该也发现了,这项研究的局限性还是很明显的,人太少了,是否对于每个人都有效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尚不得而知。

正如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主任接受采访时提到的那样,这项研究的发表,确实是一个进步!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如果真想在临床上开展下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那么,现阶段,对于肾细胞癌患者来说,我们能选择的治疗方案有哪些呢?手术、化疗、放疗、介入、靶向等临床上常用到的手段,肾细胞癌患者都可能接触到。

不过,具体选择哪项治疗方案,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我们来通过李涛(化名)的情况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李涛曾经以为,自己的一生会平凡而安稳。

直到他坐在诊室里,医生拿着那张白色报告单,沉默地注视着他,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这无情的事实。医生的脸色有些凝重,但言辞却平和:“李先生,您的情况是肾细胞癌,且已进入高风险阶段。”

肾细胞癌,尤其是高风险类型,意味着癌细胞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复发倾向,治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手术、化疗、放疗,这些常见的治疗方式都不能保证完全治愈,医生的语气充满了无奈和谨慎。

李涛的手紧握着椅子扶手,指尖泛白,冷汗不断渗出,额头的细密汗珠在灯光下闪烁。他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并不仅仅是一场手术,还是一场关乎生命的赌博。

李涛回到家里,走进自家厨房,厨房的温暖和忙碌的气息让他感觉到一种极度的不协调,仿佛不属于这里。他盯着锅台上未曾做完的晚餐,手指无力地拂过桌面,脑子却在不断放空......

治!

这是沉思一晚上,李涛做出的决定。

医院的气氛总是让人感到压抑,白色的墙壁,冷冰冰的空气,还有那无休止的忙碌。护士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李涛穿着病号服走向手术室,他的步伐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走在钢丝上。手术室的大门被推开,医生和护士们匆匆而过,准备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动作。李涛被推向手术台,温暖的麻醉剂迅速涌上大脑,他的视线渐渐模糊,直到彻底失去意识。

手术过后,李涛从麻醉中渐渐醒来。他的身体被绑缚在床上,右侧肾脏的手术痕迹疼痛剧烈,仿佛有一股针尖不断刺入他的身体。手术室外的寂静让他感到一种孤独,他的身体被冷冷的设备包围,仿佛孤岛上的一只迷失的船只。医生告诉他,虽然手术顺利,但由于癌细胞的扩散性,复发的几率依然很高。李涛听到这话时,没有过多的表情,他只是机械地点了点头,心中空荡荡的,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

然而,李涛并不知道,最严峻的考验远未结束。在术后几个月,尽管他的身体在逐渐恢复,但每次的复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焦虑。

那种等待结果的感觉如同一根悬挂在头顶的利剑,时刻准备着让他感到窒息。一次又一次的影像学检查,虽然初步结果显示没有新的癌细胞生长,但那种无法摆脱的恐惧却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涛的体力有所恢复,但内心的煎熬没有丝毫减轻。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医生终于给出了他最不愿听到的消息:“您的肾细胞癌有复发的迹象,我们需要更为密切的观察。”

这一刻,李涛仿佛被打入了深渊。

复发,这个词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被绑住了,他无法再自由地呼吸。医生解释说,复发后的癌症治疗难度更大,效果也不如术后的治疗那样直接和明显。李涛的生活似乎再一次被判了死刑,他努力不让自己在医生面前失控,但那股压抑的情绪让他几乎要窒息......

然而,为了活命,只能咬牙继续坚持,因为再次手术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李涛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启了化学治疗的进度条......

李涛的故事差不多就讲到这里了,很多患者可能和他的遭遇大同小异,如果上述研究真的能在临床实现推广就太好了!

或者说,那天真能实现“癌症根治”,那可就更好了!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

“癌症,距离根治,到底还有多远?”

癌症,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每个转角都隐藏着不可预测的风险,患者在其中挣扎,寻求着出口。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传统的手术、化疗到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等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不断突破自己设定的边界,但癌症的根治依然遥不可及。

癌症就像是一颗深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虽然我们能控制它的蔓延,甚至能暂时抑制它的生长,但要将它彻底消除,似乎依旧困难重重。

每种癌症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免疫系统反应、基因特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即便是一种看似普遍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或肾细胞癌,其治疗方案和效果也常常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大相径庭。

癌症细胞不像是单纯的敌人,它们是极为聪明的生物体,能够在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下隐匿自己,甚至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突变逃脱药物的攻击。这就像是一场追捕游戏,免疫系统和癌细胞之间的较量,往往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

我们所拥有的治疗手段,只是这一场漫长战斗中的一小部分武器。手术可以去除肿瘤,但它无法保证不会有癌细胞潜伏在身体其他部位;化疗和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但它们的副作用和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让癌症的治疗方式更加多元化,但即便如此,许多癌症患者依然面临着治疗失败和复发的困扰。疫苗虽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潜力,但它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能适应的方案,个体差异仍然是医学中无法忽视的问题。

癌症,距离根治还有多远?

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但正是这份无尽的探索,激励着无数人继续前行。

当然,阶段性胜利也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

我们就拿202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在三十年间,美国总体癌症死亡率实在下降的,且下降幅度不小,为33%;在这一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吸烟人数的减少”、“癌症早筛的开展”、“癌症治疗方式的不断完善”等等。

我国也曾发布了相关数据,就好比,陈万青教授团队曾指出:在1990年到2019年,这之前,我国肝癌患者的死亡率是有明显下降趋势的。

总之,研究还在不断进行,大家别太早放弃!

每一次新的突破,都是通往最终胜利的步伐;每一次失败,都是迈向更大成功的前兆。虽然今天的我们还无法完全消除癌症的威胁,但至少我们已经不再是孤单一人,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或许会站在山顶,回望这段艰难的旅程,庆祝那一刻的到来。

0 阅读:0
安恒远养护说

安恒远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