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北一农妇去世,遗物中发现泛黄纸条,揭开其真实身份

文史风云 2024-08-30 23:47:52

1982年河北一农妇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猛然发现一张泛黄发皱的纸条:母亲竟是抗日英雄!1982年,河北兴隆县,朱海清的母亲张翠屏离世。所谓人死不能复生,死亡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宿,况且张翠屏也是寿终正寝,算得上是喜丧了。等宾客一一走出大门,朱海清也开始整理母亲的遗物。农村家存放贵重物品,要么是在木箱、木柜中,要么就是放在床底。朱海清俯身,在母亲床底果然抽出了一个斑驳的木箱。木箱挂着一方小锁,朱海清拿起钥匙打开一看,最上面是母亲生前的一点衣物。再往下继续搜寻,猛然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泛黄发皱的纸条。借着手电筒的微弱灯光,朱海清定睛一看,上面写着几行小字,原来是八路军当年写给母亲的一张粮食借条。不过朱海清转念一想,事情毕竟过去几十年了,估计人家也不承认了,也就没当回事。可是五年之后,河北抗日名将李运昌,却找上门来。李运昌见了朱海清,十分激动,紧紧握住朱海清的双手说:“你的母亲张翠屏可是抗日英雄啊,我们找了三十多年,才终于从地方同志打听到你母亲的消息。”李运昌的到来,述说了一段陈年往事,也将人们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李运昌1925年加入共产党,是黄埔的四期生。抗战爆发后,李运昌创建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一路扩大到兴隆县地界。张翠屏和丈夫那时刚刚完婚,还是一对新婚夫妇。战争期间,夫妻二人一直大力支持抗战。尤其是丈夫朱殿昆利用农民的身份,一直为八路军送信。可不幸的是,1942年抗战进入到最艰苦的时期,日军对各个关口的查验收紧了不少。一次,朱殿昆在送信的途中,出了岔子,被日军发现。恼羞成怒的日寇为了杀鸡儆猴,一刀结果了朱殿昆的性命。此时的张翠屏已有身孕,得知消息后痛不欲生。这满腔的怒火化为了力量,张翠屏继承了丈夫的遗愿,继续在各个村子传递信息,宣传八路军抗日的主张。李运昌和朱家有过几面之缘,见张翠屏如此热心,还劝道:“这件事,还是让别人来吧,你总要为肚子里的孩子想一想。”可张翠屏一口回绝,说:“如果不这样,我泉下的丈夫恐怕会不得安宁!”1943年初,张翠屏即将临盆。可军分区司令部发电报时,被日军监测到电台方位,派出了7000多人包围了军分区司令部。李运昌绞尽脑汁,带着300多人逃出了司令部。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李运昌选择了走山路,需要熟悉路况的向导引路。张翠屏果断报名,尽管挺着个大肚子,她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夜里,带着部队翻过了一座座山,趟过了一条条小溪,让300多人远离了危险区。由于劳累过度,张翠屏马上就要临产。李运昌见此情形,马上命令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大衣铺在雪地上,背过脸去形成人型屏障,让卫生员替代接生员,为张翠屏接生。几分钟过去,一声婴儿的啼哭让人们悬着的心落了地。张翠屏还让李运昌,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小名——冰儿。最艰难的冬天,需要有粮食才能熬过。部队脱险,没有粮食吃,张翠屏又拿出了屋中的积蓄。李运昌见张翠屏如此慷慨解囊,也不能忘了八路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宗旨,立即手写了一张借条,交给了张翠屏。可惜的是,建国后,李运昌一直未能找到张翠屏的居住地。等到了九十年代,李运昌才得知了张翠屏已然离世,还去坟头亲自祭奠。参考资料《父亲李运昌和冀热辽抗战》 黄浦 李志仁

1 阅读:70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