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盛世为什么总是差一口气,难道都是伪盛世?

学渣阿飞 2025-02-21 17:12:55

明朝是一个奇怪的朝代,它国祚276年,也确实创造了几个盛世,但奇怪的是,明朝的盛世总给人一种差一口气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捋一捋明朝的这几个盛世。

洪武之治

要说明朝的盛世,首先要说的一定是洪武之治,毕竟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

朱元璋的经历大家都很熟悉了,从开局一个碗一路逆袭成为九五之尊,毕竟是底层出身,建立大明王朝后,他的治国理念并不复杂,甚至说是简单粗暴却有效,那就是主打一个严刑峻法。

朱元璋有多铁腕?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在位31年,共处决贪官污吏15万余人。这种高压政策前期确实有用,再加上他重视农业,发展经济,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洪武之治”。

可到了后期,朱元璋的铁腕开始跑偏了,为了维护统治没事就砍手底下大臣,搞得人人自危,无心政事,“洪武之治”眼看就要崩盘,可偏偏朱元璋又选了朱允炆当接班人,结果都知道了,朱允炆别说延续洪武之治,连自己皇位都守不住,最后被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给搞得不知所踪。

永乐盛世

如果说洪武之治是明朝的奠基之作,那么永乐盛世就是明朝的巅峰之作,前面说过,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为了证明自己是皇位更合适的人选,他可是拼了老命去奋斗。

朱棣在位期间基本就没闲着,大力发展经济,温柔削藩加强皇权,迁都北京,修建紫禁城,派遣郑和下西洋,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五征漠北,拿下安南,在朱棣的努力下,大明王朝一片欣欣向荣,史称“永乐盛世”。

可惜物极必反,盛世的背后是花费巨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特别是频繁的征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据《明史》记载,永乐年间,明朝的军费开支占到了国家财政的近一半。

仁宣之治

到了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他俩一改朱棣疯狂扩张的战略,选择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永乐盛世也随之结束,转而进入相对平缓的时期,随着国力的恢复,明朝开始恢复了一些,呈现出稳定而又繁荣的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虽不像永乐盛世那样轰轰烈烈,但起码也是呈现出一片向好之势,如果持续下去,也许会让明朝更加繁荣,可惜下一任即位的是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一拍大腿决定亲征瓦剌,本来准备玩一把大的,结果拉了一坨大的,自己成了“瓦剌留学生”,这便是“土木堡之变”,这一战直接导致明朝精锐尽失,还引发了明朝内部的动荡。

朱祁镇被俘后,他的弟弟朱祁钰即位为代宗,稳定了局势,但随着后来朱祁镇被放回来,明朝局势再次出现动荡,果然,随后的“夺门之变”让皇位再次易主,朱祁镇重新掌权,可惜此时的明朝早就把仁宣之治积攒的国势给挥霍了,从此开始陷入动荡。

弘治中兴

到了明孝宗朱祐樘即位,他勤政为民,主打一个勤快,不仅早朝按时召开,还重新开始搞起了午朝,那叫一个精力充沛。此外,朱祐樘重用贤臣,同时节省开支,缓解财政困难。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出现了一段短暂的中兴时期——弘治中兴。

虽然朱祐樘后期有段时间痴迷道术,让李广这样的宦官祸乱一方,但好在及时醒悟,重新启用贤臣止住了颓势,可惜体弱多病的他因为劳累过度终究是没扛住。

而接替他的是明武宗朱厚照,一个玩世不恭的皇帝,豹房就是他的杰作,结果没玩几年,人没了,由于膝下无子,让外藩朱厚熜捡了漏,这便是嘉靖皇帝,嘉靖帝什么德行都知道,爱炼丹胜过当皇帝,躲在深宫不出来。

万历中兴

到了明神宗朱翊钧即位,他在位期间的前期还是有点样子的,毕竟此时张居正还在,作为内阁首辅的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明朝国力得到恢复,甚至呈现出复兴的趋势,这便是万历中兴,

结果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彻底放飞自我,短暂的万历中兴结束,明朝自此陷入长期动荡,再也没劲儿扑腾了。

说到这儿也许你已经发现了,明朝的每个盛世与中兴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原因就是明朝总是隔三差五出一个奇葩皇帝,每当明朝出现盛世或者中兴局面,当需要下一任继任者更进一步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个奇葩,大好局势就此崩掉。

可惜了,大明国祚276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几个盛世。

1 阅读:37

评论列表

等一个晴天

等一个晴天

3
2025-02-22 17:03

明朝哪来的盛世

无乐99 回复 02-22 18:32
这句话说得很正确明朝有狗屁盛世

学渣阿飞

学渣阿飞

茶余饭后,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