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这一删伤筋动骨,影响了意蕴的表达和艺术上的完整性。

夏凤凰壹 2024-03-08 16:10:56

周汝昌老前辈:

溽热中给您寄去拙著《秦可卿之死》,心中很是不安——太打扰,太费您眼力——可又确实祈盼着您的指正,没想到您很快就读了,并马上写来了宝贵的意见,令晚辈十分感动。

您的意见涉及四个方面:对人物的把握,尤其是对贾珍和尤氏,究竟应如何评估?此其一。其二,“本文”的文体把握,确实,我自己目前也感到不均衡,现在我总的来说是用现代人的口吻来叙述《红楼梦》中一段已删除的故事,但毕竟源于该书的“本文”,所以有的段落就不由得尽量去靠近原来的“本文”(如贾母召见尤氏一节),这样就有点不统一了。其三,是这样的一种带有“学术”意味的小说,如何让“一般的”读者完全看懂?其四,是一些细节,如对“张太医”的药方的解读,处理不够婉转含蓄,这样容易引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否定性意见,“得不偿失”。

我认为您的意见都十分中肯,而尤以第一点极珍贵极关键。

有人一听说我写此作,便说:“人家曹雪芹自己都删了,你还补什么?”他们还是没搞清楚,曹雪芹删“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并不是因为写“黄”了,自己“扫黄”,而实在是经合作者脂砚斋严肃提醒,为了非艺术的原因,才被迫忍痛删去的。这一删,是伤筋动骨的,不仅影响了原来构思中一个重要意蕴的表达,而且影响了艺术上的完整性。当然,如果曹翁能终于完成《红楼梦》全书,他是会将其弄妥的,可惜命运没给他这个机会,我们后人也只能望阙兴叹。

不过,我们热爱这部奇书的后人却可以研究探讨这一问题。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我在《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一文中,虽以今人曹禺的《雷雨》中的繁漪和周萍的乱伦恋值得同情做了一个类比,但思路仍旧不够通畅,所以行文中,还称贾珍为“一匹超级色狼”,您看完拙文后,曾及时批评,这回您又再次提醒,对我今后打磨这篇小说,实具指导性意义。贾珍在贾门男主子群中,其实是最有男人气概的一位,他与秦可卿的关系,确实非一个“淫”字了得,其中是有相当惊世骇俗的反封建精神因素的。至于尤氏,您的见解深得我心,我在这篇小说里,也竭力展现她的应变能力和处事技巧。一般人只注意到凤姐的才干,那是露在表面的,尤氏,还有李纨,其实何尝真是木头和锯嘴葫芦,她们的绵里藏针,常被人忽略。在“秦氏危机”中,尤氏的作用,因原稿被删,只剩下“胃痛旧疾”躺在床上的细节,确是乌云遮月,委屈她了。

天津某君《妙玉传奇》,尚未见到,孤陋寡闻至此,甚觉惭愧。不过我想我写《秦可卿之死》,既不是写一种“续书”,也不是把原书中的“背景故事”加以展拓(曾见金寄水先生著《司棋》,是此路子),而是做一件很专门的事:恢复原书中因非艺术性原因而删去的关键文字的大致内容,“红学”的气味大概要更浓一些吧!

《秦可卿之死》拟先发表一次,征求各方意见后再作大的调整改动,希望最后能有一个内行和“一般的”读者都觉得“有货”亦有趣的效果。

现在要特别向你讨教的是,对贾珍的评估应掌握在一个什么分寸上?秦氏的“判词”中云:“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是“正话”还是“反话”?贾珍的“造衅”与宝玉的“不肖”,在这里是否得到了同样的“否定式肯定”?(他们与同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有过同样的非同寻常的关系,作者的这个安排无意乎?有意乎?)再“好事曲”,何所指?一义?双义?多义?“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究竟何义?关于贾敬的逃避,我现在小说里没怎么写,其实大有文章可作!“首罪宁”,大概元妃一死,新旧账一起算,窝藏秦氏一款,自是“首罪”,想来“敢做敢当”的还是贾珍一人吧?

此信已写得太长,耽搁您好多光阴,盼谅!不必很快回信,待您暇时有了兴致再说!

另,您前信早得,新版《芹传》亦读到,谢谢!我前函忘提,还望海涵!

即颂

夏祺!

晚辈刘心武拜启

1993年7月2日

解语何妨话片时:

周汝昌刘心武通信集

周汝昌 刘心武 著

周伦玲 焦金木 整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1991—2011,两位红学家绵延二十载的书信往来

150余通书信,20余篇附文

独家收录10多张作者珍贵手迹照片

求索,兴味,共鸣,争鸣

学术交流与个人心得的全方位展示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两通关于《红楼梦》的信札。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浮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关于“樯木”的通信》

“长江杯”笔会征文评选获奖评语

可以多写写,编个小集子(包括刊文与通信等文字),要为红学探佚学留一点轨迹,启牖后来之才士。

——周汝昌

将我们的通信加以汇拢、编排,出成一本书,主要是展示汝昌师的学术襟怀与提携后辈的高尚风范。

——刘心武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与撰写了多部专著。

刘心武,1942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长篇小说《飘窗》,2020年推出长篇小说《邮轮碎片》。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与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于1991年至2011年间的往来信件,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两人关于曹雪芹《石头记》(即《红楼梦》)20年间的讨论和交流,展现了他们在红学研究方面的心路轨迹及专注热忱的治学精神,同时彰显了二人深厚的忘年友情。书中还收集了两人信中提及的同时期文章、资料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0 阅读:10

夏凤凰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