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是我们的一个信条,因而国人其实也是擅长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这给我们行事提供了更多依据,也有利于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在《庄子》中有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就能够用来形容现在中美之间的状态,通过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我们也是时候“杀鸡儆猴”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748d48ac1d8d5081f9e2777d43f34d4.png)
· “呆若木鸡”是斗鸡的最高境界
对我们来说,呆若木鸡是一个贬义词,它被用来一个人痴傻发愣,或者因恐惧而发愣的样子,一听到这个词,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句什么好话。
但其实“呆若木鸡”一词源于《庄子·达生》中一个驯化斗鸡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呆若木鸡”是斗鸡的最高境界,完全是一个褒义词。
这个故事是说,在战国时,有一个名叫纪渻子,他很会训练斗鸡,所以齐王就让他为自己训练斗鸡。齐宣王很心急,在让纪渻子驯鸡之后,就常常去追问他驯鸡的进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a193a1758e3a0156fb7e82088c504c.png)
齐宣王第一次问的时候,纪渻子表示,这只鸡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在斗鸡中无法取胜。过了10天,齐宣王又追问驯鸡的进度,纪渻子还是表示没有训练好,因为这只鸡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立刻就摆起了架势、会敏捷地摆出架势,这说明这只鸡还是有好斗的心理。
齐宣王又耐心等待了10天,但仍然得到了鸡还没有训练好的结果,纪渻子表示,这只鸡看到别的鸡,还是会气势汹汹地等着它们。齐宣王感到很奇怪,所谓“疾视而盛气”不正是勇猛好斗的表现吗,这难道不是一种优势吗?
纪渻子反问道,那些勇猛好斗的鸡,哪一只是常胜不败的呢?齐宣王一听,觉得也是很有道理,于是他又耐心等待了10天,终于等到纪渻子主动来见自己,告诉他鸡已经训练好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53cbade840ca2a77e15d3229f7b46c.png)
只见纪渻子训练好的那只鸡完全没有怒色,呆呆地如同一只木鸡,但实际上它作为一只斗鸡,战斗力已经登峰造极,有着不怒自威的气势,能够让其他的斗鸡不寒而栗。这样的斗鸡下场之后,其对手一看到就会被它吓跑,根本不敢应战。
纪渻子训练成的这只斗鸡,果然是斗鸡场上的“常胜将军”,让齐宣王十分满意。
而如果说现在中美之间的局势“剑拔弩张”,那么我们就好像也是在一个斗鸡场里一样,美国就是那只“怒气冲冲”、四处惹事的斗鸡,一看到别的鸡就“张牙舞爪”,想要去啄对方一下,展现自己的“战斗力”。因为美国动不动就要拉着自己的盟友进行军事演习,炫耀武力,想要让各国都感到害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94075b94a4e3ac7d32ad54f1faa28d.png)
中国则是那只已经练成了的“木鸡”,不管美国如何“撩拨”,我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战略定力,坚定地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
不过,其实现在局势也已经有了变化,因为我们并非完全“没有动作”,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国家意识到,中国已经开始“杀鸡儆猴”了。
· 中国已经开始“杀鸡儆猴”?
随着中国在军事、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崛起,美国作为“老大”早已按捺不住,他们正想尽一切办法想要遏制中国崛起。
美国不仅自己亲自上阵,对中国进行制裁,而且还鼓动其他国家一起围堵中国,也确实有不少国家为了“讨好”美国,确实也充当了美国“反华”急先锋的角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1c626f67aad8c159dcfef811019a2e.png)
比如,立陶宛就曾经充当了这一角色。在2021年时,立陶宛外交部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的名义设立一个所谓的“台湾代表处”,这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
在我国的警告下,立陶宛仍然不思悔改,继续恶意挑衅,我国随即不断升级反制措施,不仅将与立陶宛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降级为代办级,还暂停了立陶宛商品的进口,导致中国和立陶宛的关系陷入冰点。
这严重损害了立陶宛的经济,但立陶宛仍然不知悔改,还表示中国此举是在“杀鸡儆猴”。2021年,媒体报道就显示,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普兰克维丘斯在华盛顿举办的安全论坛上,继续了反华论调,还表示立陶宛就是中国要杀的鸡,欧盟则是中国想要警告的猴子,要求欧盟进行表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f96b8293eb9704a632336c895726c8.png)
或许普兰克维丘斯的想法是对的,他们是中国要杀的那只鸡,但到底是为了警告欧盟还是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毕竟,立陶宛是美国“安插”在欧盟的棋子,其作用就是时刻提醒欧盟要紧跟美国的步伐,而如果欧盟对美国没有那么死心塌地,那么,“杀”立陶宛,真的能起到警告欧盟的作用吗?
我们对于立陶宛进行的反制措施,是因为它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而到底是哪个国家一直在嘴巴上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却在行动上不断触及我国的底线呢?大家心里都有数。
而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算我们是真的是把立陶宛当鸡杀了,似乎就连立陶宛自己也没“接受教训”。
因为虽然从去年现任立陶宛总理陶塔斯·帕卢茨卡斯即将上任开始,就一直在释放想要对华修复关系的信号,他曾表示在上任之后将会寻求与中国全面恢复关系,修复两国因台湾问题而产生的“外交裂痕”,对此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也表示了支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5709fd1c3f21ed75db4f6f0e130600.png)
但同时,立陶宛还表示不愿意“下跪”来换取中国的态度,分析人士指出,这就是指撤销“台湾代表处”的问题。因为立陶宛国内的强硬派一直觉得,撤销“台湾代表处”就等于向中国妥协了,所以,他们一直想要寻求其他的方法来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
所以,其实恐怕立陶宛也不是我们真正想要“杀”的那只“鸡”,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并不是为了“杀鸡儆猴”。那么,如果像一些人所说的,中美必然开战,我们会在亚太先“杀”哪只鸡来儆猴呢?
·如果中美必然开战,该先杀哪只鸡?
为了围堵中国,近年以来美国不断调整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拉拢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等多个国家组成了对我国的包围网,这其实意味着如果中国这个新兴的大国和美国这个正在衰落的大国之间“必有一战”,那么,在中美直接展开决战之前,恐怕会先和美国的这些“盟友”爆发冲突,或者也可以说,这才是中国真正将要“杀鸡儆猴”的地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245f2070ba2605926dee89097d07a7d.png)
那么,中国到底会先杀哪只鸡呢?这就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印度的所谓“盟友”里,有单纯想要占点便宜的国家,比如印度,中国多半不太可能“杀”印度。因为印度实际上并不能算是美国的盟友,它一直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反复横跳”,哪里利益多就去哪里,真有什么事情,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指挥不了它。
还有一些国家虽然听命行事,但恐怕不会主动和中国起直接冲突,比如澳大利亚。虽然澳大利亚“反华”政客很多,但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暂时似乎还没有直接的矛盾点,澳大利亚主动挑起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0931ada5185cd808b88bad1f0a25b5.png)
剩下的日本、韩国和菲律宾都和中国有着矛盾和引爆矛盾的可能性,其中,韩国挑起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中国拿韩国杀鸡儆猴的可能性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朝鲜半岛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直接对韩国动手,那么朝鲜那边恐怕也会有想法,我们操作起来也是束手束脚的。
那么,我们能够选择就只有日本和菲律宾了。日本自然不用说,我们和日本可以说有着血海深仇,而日本也一直在台湾问题上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现在日本还在积极发展自卫队,试图突破联合国给他们的束缚。
“杀”日本是有理由的,可如果选择“杀”日本,在我国社会层面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们想“报仇”已经很久了。但问题在于,如果直接对日本动手,其地理位置实在过于敏感,很可能会引爆整个东北亚的局势,到时候美国就可能会直接下场,那就不是“杀鸡儆猴”了,而是中美之间的直接对决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8d6a9f22e10c00069889c5fac51187.png)
所以,似乎我们只能选择菲律宾了。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就直接倒向美国,在美国的挑唆下,不断在南海“找事”,一会儿是黄岩岛,一会儿是仁爱礁,搅得南海很不太平。
这似乎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动手的理由,而且,菲律宾军事实力弱小,在军事上对我们的威胁小,也很难对解放军进行有效反抗。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不会指望去占领菲律宾本土,因而,对于菲律宾的打击,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实际控制一些被菲律宾非法占据的南海岛礁,维护我国在南海的利益,也能让大家都看一看挑衅中国的后果,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根本用不到杀鸡儆猴这一招。
参考资料:
中国正“杀鸡儆猴”?立陶宛:我们就是那只鸡,欧盟应挺身而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5a673e367e2750ac8adc82ea766c99.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8b71824a4bc55733a3373dfaa09ed3.png)
既要又要的立陶宛,中国可不惯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01a0f6b33126e1db2ae1b8fb12367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