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对毛主席的意见表示反对,下属:这不简单,彭:简单得很

觅波评过去 2024-12-31 13:45:30

毛主席和彭德怀

1947年3月,西北野战兵团在陕西省延安县青化砭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史称“青化砭战役”。

彭德怀(左二)在青化砭战役打响前观察地形

青化砭战役胜利后,敌人在西北战场上的兵力数量仍然比我军多得多。怎么把这些兵力一撮一撮地消灭掉,成为彭德怀日思夜想的问题。那段日子,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思考解决敌人的办法。

彭德怀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外面的鸡才叫了一遍。参谋急匆匆地拿着毛主席发来的电报,跑来找彭德怀,电报上写道:“我歼击敌军必须采取正面及两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结果。”

毛主席指示彭德怀,继续采取三面埋伏的作战策略,但彭德怀对前线的情况更为了解,认为这样的作战方式不适合当时的战场形势。

彭德怀把电报飞快地看了一遍,脸上的眉头挤成一团,拿起笔在电报上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直截了当地给毛主席回电:

敌自青化砭后异常谨慎,十个旅分三路,形成一个长宽各三十里的方阵,不走大道平川,专走小路高山;不就房屋设营,大多露宿;不单独一路前进,数路并列,间隔很小,以致三面伏击已不可能......

这时候,一位姓方的旅长走进彭德怀的办公室,看完他起草的电报后,不可思议地看着他,支支吾吾地说:“你的意见和主席的看法不一致嘛。”

毛主席

彭德怀当即询问方旅长的意见:“你的意见呢?”方旅长如实回答:“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说下去。

彭德怀看他说话这么不痛快,急了,说:“但是什么?你讲呀?”方旅长这才说出他的心里话:“敢在主席面前发表不同意见,这不简单。”

彭德怀一直是一个性情耿直、敢于直言的人,一直以来,只要是为了革命好,他敢于在任何人面前直言不讳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听到方旅长的话,彭德怀对他的畏首畏尾感到不满,生气地说:“有什么不简单?实事求是,简单得很。青化砭一仗,是三面埋伏,打赢了。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还叫我们三面埋伏,行不通嘛?”

之后,彭德怀召集大家进行了反复研究,然后把他起草的电报原原本本发了出去。

对于彭德怀的大胆直言,毛主席没有一丝一毫的不高兴,反而非常赞赏彭德怀这种快人快语的性格。

他和任弼时商议后,认为彭德怀的看法是正确的:“作为一个指挥员,就是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独立地作出判断。”

任弼时接着毛主席的意思,说:“而且,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敢于在任何人面前,公开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毛主席对任弼时的观点表示赞同,他把烟放到嘴边,抽了一口,说:“是呀,老彭就是这样的好党员!我马上给他回电。”

说完,毛主席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在老乡家的灶台旁边给彭德怀写了回电:“敌十个旅密集不好打,你们避免作战很对......”

任弼时

几天后,彭德怀的回电又来了,回电上写道:“必须耐心长期疲困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寻找弱点......”

毛主席看完后,挥笔再回电:“使敌十分疲劳,十分缺粮!千万大山,千万个磨盘!蘑菇战术乃战胜强敌必经之路!”

毛主席回电中这短短32个字,明确了西北战场的战略方针,为西北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毛主席和许多高级将领之间形成了一种极其坦诚、畅所欲言的氛围。这种民主的氛围,也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1 阅读:458
觅波评过去

觅波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