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摆脱精神内耗最好的方法不是运动、独处也不是读书而是

张南工业知识 2025-04-08 15:44:52
在单位里,摆脱精神内耗最好的方法,不是运动,不是独处,也不是读书,而是停止责备自己,学会积攒快乐。

原创 一阶半职

有个单位的读者跟我说,他最近精神内耗特别严重。

每天打完卡坐在工位上,一整天下来没做几件事,但就是觉得特别累。

明明拿着铁饭碗,日子也过得去,却总觉得空虚,焦虑,仿佛被什么东西困住了。

他试过各种办法——健身房办了卡,冥想打了卡,读书清单打了卡,可内心的那个"喂不饱的黑洞"一点都没缩小。

为什么会这样?

你想想看,单位是个什么地方?它是个只认资历不太认能力的地方。

你的价值不是由你的产出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编制、你的年头、你的关系网决定的。

这就像什么?

就像你在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告诉你:不管你打怪有多厉害,升级都是按天数来的,一天长一点经验,够了就自动升。

这种游戏你玩着爽吗?当然不爽。因为人天生就是追求掌控感的动物。

单位里的人精神内耗严重,不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恰恰是因为工作没有掌控感。

你辛苦干活,和混日子的人拿一样的工资;你兢兢业业,和拍马屁的人升职一样慢;你做事认真,反而招来同事的白眼——"你这么拼命干啥,显得我们都不行啊?"

在这种环境里,健身能解决问题吗?读书能解决问题吗?

就算你身体棒棒的,肚子里墨水一桶,照样在原地踏步十年,该憋屈还是憋屈。

就像那个段子说的,富人想要的不是钱,是说了算。

而在单位,你唯独没有"说了算"的权利,你怎么能不内耗?

太多单位的人,工作十年、二十年,没升上去的,都有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习得性无助。

他们不再相信努力有用,不再相信改变可能,于是开始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责备。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你把自己困在了自责的死循环里。

就像猴子实验一样,一群猴子被关在笼子里,每当有猴子去拿香蕉,所有猴子都会被电击。久而久之,即使不再电击,猴子们也会主动阻止同伴去拿香蕉。

这就是集体记忆,集体自我设限。

单位的环境就是这样一个"大笼子",它教会了你自我设限,自我否定,最后自我内耗。

那怎么办?

记住两点:停止责备自己,学会积攒小快乐。

停止责备自己,意味着你要理解一个简单的道理——你的价值不是由单位定义的。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你在这个单位内拿不到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单位外寻找?

别人能评价你的工作,但没人能评价你的生活。

一个在单位工作二十年的大姐,从来没升过职,但她一点都不在乎。

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业余爱好上——她是个业余摄影师,拍的照片在当地小有名气。

她说:"反正朝九晚五是别人的,晚五朝九是我的。"

这就是不自责的状态——接受现实,但不被现实定义。

再说积攒快乐。人的快乐分两种:即时快乐和延迟快乐。

即时快乐是打游戏、吃美食这种;延迟快乐是学习、锻炼、创作这种,是投入之后才会有回报的。

单位里的人往往两种快乐都不足。

即时快乐因为收入有限而受限,延迟快乐因为看不到职业发展而受限。

解决方法是什么?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可积攒的快乐源。

可能是一个长期的业余爱好,可能是一个副业,可能是一段有深度的关系。重点是,它必须是可以积攒的——今天的努力,会让明天变得更好。

就像存钱一样,你需要存"快乐"。这些快乐不需要很多人认可,但必须让你自己看到进步和成长。

人生不是单行道。

单位给了你稳定,你可以用这份稳定去换取别的东西——时间、自由、可能性。

别被困在那个"笼子"里。动物园里的猴子看起来也挺惬意的,但它们永远不知道森林的样子。

你不必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你只需要活成自己心中的样子。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表内容及图片,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对转载分享的内容均标明了文章来源。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原创、转载和分享的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和错误,请联系删除或修改,欢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学习

1 阅读:53
张南工业知识

张南工业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