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两路大军深入漠北,讨伐匈奴。这就是汉廷与匈奴之间规模最大的战略决战——漠北之战,也是汉大将军卫青军事生涯的巅峰时刻。然而由于生理和心理都比较特殊的人,漠北之战在很多人心里反而成了卫青的“黑历史”。
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卫青在漠北之战开始前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是一场难度很小的必胜局。于是卫青让好友公孙敖做先锋,将前将军李广调到了东路。结果迷路的李广没能及时赶到战场,最终自杀。可是按照史书记载,卫青的“漠北之战”其实赢得非常凶险。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在汉武帝的最初设想中,漠北之战的主力是霍去病大军,目标是匈奴单于伊稚斜率领的匈奴主力。按照汉武帝的部署当时汉军的精锐将领、士兵、战马和武器装备都是优先配给霍去病,其次才给卫青。也就是说,霍去病大军的战斗力高于卫青大军,卫青大军没有与单于主力作战的准备。
可是等到两路大军出发后,汉武帝发现自己判断失误:由单于亲率的匈奴最强军团不在霍去病方向,反而是在卫青方向,霍去病面对的是战斗力比单于军团弱的匈奴左贤王军团。但汉武帝此时已经没有重新调整部署的可能了,只能让战斗力较弱的卫青军进攻匈奴战斗力最强的单于军团。
为了应对预想之外的战局变化,卫青决定将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两部合并为一个更强大的“右勾拳”,两面夹击单于军团,提高获胜的概率。可是由于李广在“漠北之战”中迷路未到,卫青在遭遇单于军团的时候不仅战前制定的两面夹击无法实现,汉军还因为李广未到而处于兵力劣势。
就是在这种战前准备不足、包抄部队未到、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卫青军与匈奴最强的单于军团开战。最终汉军凭借卫青高超的指挥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打赢了“漠北之战”,但由于没能实现对匈奴军的包抄而让单于逃走了。如果李广能及时赶到,擒获匈奴单于伊稚斜的大功劳没准就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