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武帝司马炎晚年为什么不用“推恩令”来削弱司马氏藩王?

鬼说天下 2025-02-02 15:38:57

众所周知,西晋短命而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西晋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宗室藩王问题最严重的三个大一统朝代之一。不过有人奇怪的是,汉武帝当年用“推恩令”削弱刘氏藩王,最终解决了藩王问题。既然如此,司马炎晚年为什么不用“推恩令”来削弱司马氏藩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汉武帝用“推恩令”有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一,经过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的削弱打击(特别是平定“七国之乱”),西汉诸侯王已经没有实力反抗“推恩令”这把“软刀子”了;第二,西汉诸侯王的实力根基是实控的封地面积和人口数量,而“推恩令”削减的正是西汉诸侯王的实控封地和人口。

与汉武帝时期相比,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藩王有两个区别:第一,由于士族门阀的强大,两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最弱的两个朝代。司马炎甚至要通过重用司马氏的宗室藩王来制衡士族门阀。因此司马炎既没有条件也没有动机用“推恩令”削弱藩王,藩王有足够实力把“推恩令”顶回去。

第二,与西汉不同的是,西晋藩王的封地一般都不大,而且封地的实权掌握在朝廷中央任命的官员手中。也就是说,西晋藩王的封地与其实力强弱的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关系。比如“八王之乱”的主角之一、成都王司马颖这辈子都没有得到来自于封地成都的资源,但丝毫不影响他起兵。

正因如此,西汉削减藩王的实控封地和人口的“推恩令”对于西晋藩王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毕竟他们的实力强弱与封地关系不大。对西晋藩王真正有杀伤力的措施是解除藩王兼任的实权官职(如州刺史、都督诸军事等等),但晋武帝司马炎出于各种原因没有这么做,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

0 阅读:46
鬼说天下

鬼说天下

余致力于胡侃中外诸般门类十余年,望与诸君共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