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厕所产业低碳发展道路(1)

厕所之声 2021-02-24 10:12:12

可能今年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条新闻,中国向世界宣布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已然成为年度“热词”。

吴晓波的《预见2021》和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演讲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个词,并且用很大的篇幅来阐述“碳中和”的概念和机会。

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不仅如此,2020年12月16~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2021年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在此背景下,碳中和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

那么,究竟何为碳中和?中国为何提出碳中和目标?碳中和将对全球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碳中和与厕所有什么关系,厕所的整个产业链条存在哪些碳排放?有什么措施可以降低厕所的碳排放量?有哪些机会?这就是这一系列文章要说明的问题。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简单说,就是到2060年的时候,中国这片国土上,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下降,即使有排放,排出的部分,也会被植树造林之类的手段消化掉。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李俊峰介绍。碳中和是《巴黎协定》的既定目标,是本世纪末全球温升较工业化前控制在2℃,并为控制在1.5℃而努力的一种技术措施。为了实现这一温控目标,我国提出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评估,如果温升控制在2℃时,全球需要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如果1.5℃时,碳中和实现时间需要提前至本世纪中叶。

所谓碳中和,就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与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或称“净零排放”,目的是维持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相对平衡,温升不再发生变化。碳中和并不是指零排放,可以排放一部分,只不过排放量与大自然能够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当。

实现碳中和靠什么?

首先是减少碳排放,主要是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是发展可以实现净零排放的工艺过程和技术,取代传统的工业过程,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实在无法减排的部分通过碳汇、碳捕集和封存加以中和。

形成碳汇主要是靠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增加森林蓄积量,也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因此,我国宣布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碳中和”提出的历史背景

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经历了从一个科学认知到一个政治共识的过程。

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与其他星球不同,它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气层,大气层具有温室效应,也称“花房效应”。

它对保持适宜人类和万物生存的温度、各种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以及大气和水循环系统、空气流动等自然基本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工业化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各类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使得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发生了变化。

这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进而打破了固有的地球内在平衡,有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必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由此形成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法律文件。

中国是《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在2020年9月22日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履行《巴黎协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姿态。

从全球气候治理法律文件形成历程上看,中国是《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并始终如一地遵守和履行相关气候治理的承诺与义务。这也是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贡献。

与中国不同,美国在《京都议定书》达成后,选择了拒绝签署,延误了《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在《巴黎协定》达成并生效后,其又选择了退出。美国没有始终如一的坚持,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造了麻烦与障碍。

“碳中和”目标的意义

碳中和将推动人类发展模式的改变,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向绿色低碳;

二是推动能源系统的低碳绿色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

三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倡导和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碳中和意味着,能源系统要实现碳中和、工业体系要实现碳中和、交通、农业和建筑等体系也要实现碳中和。

其中,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工业体系要实现碳中和也意味着以化石能源支撑的工业体系逐渐被以非化石能源支撑的工业体系所取代。

如果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那么,核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5倍,风电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12倍,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70倍。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打开了。你信,还是不信?

交通和建筑体系也类似,像交通工具可能就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了。建筑体系方面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节能型建筑。这些变化都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城市进步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深刻改变。

“碳中和”将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

如果2060年中国实现了“碳中和”,那意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燃油车,都将退出历史。那么大的汽车产业,将完全换一套产业链、换一套规则和玩法,重来一遍。你说这会带来多大的机会?你信,还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国实现了“碳中和”,那意味着中国的森林一年生长量要达到10亿立方米,这比现在翻了一倍啊,森林覆盖率要稳定在26%以上,中国的生态环境会发生一次质的飞跃。你信,还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国实现了“碳中和”,那意味着整个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角色,会被重新定义。你信,还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国实现了“碳中和”,那意味着中国会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那么所谓的马六甲困境,也就是能源运输卡脖子的问题,将不复存在。那么中国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也会迎来一个新局面。你信,还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国实现了“碳中和”,中国的能源产业将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能源从资源属性变成了制造业啊,那是中国人的基本功,到了咱们的主场啊。

“碳中和”目标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

乍一看,这件事特别遥远。这条新闻在很多人眼前可能一飘也就过去了。毕竟,2060年,40年开外啊,谁知道40年之后怎么样。

那么这个目标是咋算出来的?靠谱不靠谱?据中国专家说,这不是算出来的,这是定出来的,这就是一个战略决心。先定目标,再拆任务,再看怎么干。

在中国,你说是算出来的靠谱,还是定出来的靠谱?至少,2020年发生的几件事都在告诉我们:在中国,先定目标,再拆任务,是一个更靠谱的途径。

比如,今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成功带回了月球的土壤样本。咱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的。总之,都是中国人,跟着高兴呗。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有人翻出了16年前的一张报纸。结果发现,整个探月计划,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叫“绕”“落”“回”三步走。

但是,假如你回到16年前,看到这个新闻,你怎么想?16年,好遥远啊。谁知道这16年里会发生什么?还有多少技术需要攻克?充满了不确定。

而且整个计划也太简单了吧,就三个字,绕、落、回。感觉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里分三步,打开门,装进去,关上门。

结果你猜怎么着?就在此后的16年里,整个计划被严丝合缝、半点不差地执行着。今年,完成了。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眼这三个字,绕、落、回。多么简单,又是多么坚定。

你看,中国人做事,往往就是这样。先定一个难度极高的目标,高到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一旦实现,就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红利。

有了这个超大目标之后,再汇集一切的资源、人才、精力,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把它实现。

我们看看“碳中和”这件事。你就会发现,它不是一个远在40年后的目标,它是我们这代人生命当中,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变量。

所以碳中和的目标在2060年能否实现,你要是让我选择,我选择信。我选择坚定地想象一个变量长大以后的样子。

你信不信它会发生,这会极大地影响你在未来几十年的很多选择。但是碳中和这么遥远又非常超大的目标,和小小的厕所能有什么关系呢?又存在哪些机会?需要做些什么呢?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且听下回分解!

关于碳中和与厕所的相关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点击下面的“点击可留言”参与讨论。

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社、罗辑思维、中国经营报。

关于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咱们留言见!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我们致力保护原作者版权,如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联系我通知删稿事宜。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也欢迎投稿,邮箱xwty66@vip.163.com

0 阅读:2

厕所之声

简介:聚焦厕所行业,传播厕所健康、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