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是民间口口相传的免死凭证,一直颇具神秘色彩。《水浒》中的柴进仗着有丹书铁券护家门,便敢豪气冲天地嚷着:“便是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躲在庄里。”由此可见铁券的威力。
从刘邦立丹书铁契,到清代将之废除,千百年间,君主们为笼络功臣、平衡政治,恩赐了不计其数的铁券。可到了如今只剩下六枚传世,其中五枚具为明代文物。他们的主人分别是正统年间的会川伯赵安与修武伯沈清天顺年间的高阳伯李文,还有一位获赐两券的保国公朱永。这也不禁让人好奇,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一块刻点字的大铁片子真的有用吗?铁券的主人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电视剧中的柴大官人
一、铁券
——乱世的空头支票,盛世的催命符
要搞懂出土的明代铁券,就要对铁券的发展史有一定了解。起初,两汉时的铁券是用来表彰大臣的功勋的,既不免罪,也不免死,上面只写着“使黄河有带,泰山若确,圃以永存,爱其苗裔”的场面话。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战争的频发和政治斗争的扩大,统治者便开始在铁券上加入免罪免死的誓言来取信于权臣、将领。比如,冯太后刚临朝听政之时,害怕坐不稳当,便赐予手下宦官宠臣“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此时的铁券是真的能免死。497年,废太子询串通大臣等人密谋造反,事败后,众多逆臣的家族都被清算处理。其中有宗室元丕牵涉其中,被问以死罪。幸好他并非主谋,又有当初冯太后赐下的铁券,所以免于一死,只被贬为百姓。
然而,自唐中后期始,皇帝为了安抚各地节度使,愈发滥赐铁券,导致铁券价值大大降低。甚至连安禄山在起兵前都得赐过铁券,其所谓的免死免罪的功能也不再被人们信任。784年,节度使李怀光因领兵救援朝廷有功,被唐德宗下诏加为太尉,并赐铁券,可免三次死罪。李怀光一听不喜反怒,厉声喝道:“人臣反逆,乃赐铁券,今赐怀光,是反必矣!”将铁券狠狠扔在地上后,起兵反唐。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安抚众功臣们,便赋予了铁券新的生命。1369年,朱元璋将台州钱允家中唐代钱镠铁券取来,参其形制,制成了明铁券,发给立下大功的有爵之臣。
钱镠铁券
明代铁券上的信息量很多,形如瓦片状,凹凸两面均刻有楷体字,凸面记录受券者的获赐时间、原因以及皇帝对功臣的勉励褒奖之语。凹面则记录持券者享有的特权内容和行使特权要付出的代价。此外,明代铁券规格有明确规定,朱元璋根据爵位高低将铁券分为七等。其中一等公铁券最大,高32厘米,广52.8厘米,二等伯的最小,高20.8厘米,广40厘米。得益于此,我们光是看铁券的形制和上面的文字,就能了解到铁券主人的许多信息。
铁券凹面
二、武将土司们的免罪法宝
铁券主人中的会川伯赵安和高阳伯李文,都在边疆领兵为大明帝国管理土司,巧的是两人也都使用过铁券为自己和家族化解危机。
会川伯赵安铁券受赐于1440年,现藏于甘肃省文物商店(隶属甘肃文物局,属国有单位,主要负责收集收藏社会流散文物)。赵安祖上是吐蕃角厮罗家族,因归宋有功被赐姓赵,世代居住在临洮。赵安人生的前半段属于地狱难度。1393年,他的堂兄赵琦因蓝玉案被论罪,顺带牵连了整个赵家。赵安虽保住了小命,可也被发往甘州戍边。苦熬10年之后,赵安眼见着新君朱棣即位,便抓住时机于永乐元年进献马匹,换来了临洮百户一职。重新进入官场的赵安兢兢业业为老朱家打工近40年,跟随朱棣征伐漠北,替朱瞻基平定松潘番(四川地区少数民族)叛乱,为朱祁镇镇守甘肃地区痛击蒙古骑兵,终于在1438年得封会川伯,并于2年后拿到铁券。
赵安铁券
铁券刚到手没几天,赵家就犯事了。赵安的姻亲在临洮劫掠百姓,其本人也在镇守地凉州招收地痞无赖为家奴,纵容他们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随后,御史孙毓等人上书弹勃赵家的诸多不法事。还好赵安有铁券护身,并未被治罪,明英宗朱祁镇只把法司录状让赵安观看以示警告。1444年赵安去世,其子赵英被任命为临洮卫指挥使,自此赵家19代人管理临洮土司。
高阳伯李文铁券受赐于1458年,现藏于青海省档案馆。李文为陕西华阴县人,是会宁伯李英的从子。李文一直在老爸手下混战功,所以很快就出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假如李文一直这样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带兵,应该会和赵安经历差不多。可在1457年,李文搞了波骚操作,他冒领了夺门之变迎驾的功劳,被皇帝任命为右军都督佥事。同年6月5日,李文率军痛击进犯威远卫的2000多鞑靼骑兵,取得了“生擒达贼五人,斩首十六级,获马口十余匹”的“辉煌战绩”。李文凭借这次功劳,获封高阳伯,并受赐一枚免死铁券。
李文铁券
好景不长,1459年,朝廷开始清算冒领夺门之变迎驾功劳的官员。鸡贼的李文以退为进上书请罪,让皇帝革除自己的官职。英宗因李文还在守边,并未对他治罪。但他在1460年面对鞑靼骑兵时避战不出,险些让敌寇威胁到北京城安全。英宗索性新仇旧恨一起算,将李文火速打入诏狱,本想问斩了事,但又考虑到其铁券上的免死之语,最后“特宥文死”,李文算是靠铁券逃过了一劫。
三、朱永,一个享有两枚铁券的大佬
明朝四位铁券主人中,只有朱永有两枚铁券,难道说他有两道免死金牌?
朱永出身武将世家,一辈子可谓官运亨通。22岁那年父亲朱谦去世,其父抚宁伯的爵位哐一下砸在了头上。1457年,朱祁镇复位,一看到朱永就想到当初自己获释归来时,其父朱谦曾带他参拜过自己,顿时心生好感,便命朱永掌管宣武营禁军。此后朱永升职速度快如火箭,1467年,38岁的朱永受封抚宁侯,并被委派独领一军讨伐毛里孩,2年后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块铁券:抚宁侯铁券。在这块铁券上,明宪宗朱见深不仅亲切地称朱永是自己的“方叔”、“召虎”,(方叔和召虎皆为西周时期人物,辅佐周宣王中兴,并为王朝开疆拓土。后人将二位合称为“方召”用来借指国之重臣)。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朱永本人免死两次、儿子免死一次的特权。宪宗给予如此殊荣,自然有拉拢之意,想把他培养成自己可以依仗的股肱之臣。朱永也没辜负宪宗的期盼,十几年间南征北战,大明哪里起火他去哪,终于在1481年受封公爵,于2年后得到人生中的第二张铁券:保国公铁券。在保国公铁券上,宪宗感慨给朱永封爵是“实本于至功,而非由于私昵也”,认为对他的封赏实至名归。1496年朱永去世,死后追封宣平王,谥武毅。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这两枚铁券是不是都能免死呢?并非如此,因为按照明代铁券管理制度规定:当爵位变动时,铁券也应按照规格进行更换。因此,当朱永获赐保国公铁券的时候,他那枚永宁侯铁券就作废了。
《大明风华》中的朱祁镇
四、幸运的修武伯,不幸的修武伯铁券
与前面三位相比,第四位铁券主人修武伯沈清的人生稍显平凡。沈清乃直隶滁州人,承袭父亲百户职位的他跟着朱棣五征漠北,而后当上了燕山前卫的指挥同知。自此沈清开始了漫长的“包工头”生涯。早些年沈清只被委派修些军事设施,比如给京师城墙上立个城楼、城墙外挖个濠堑。可修着修着,沈清凭借一个个小功劳的积累,竟坐上了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位置。由于“沈工头”干活细致,几乎不延误工期,1440年时朱祁镇给了他个大活:督建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和乾清、坤宁二宫。此次任务沈清圆满完成,皇帝大喜,于1441年10月封其为修武伯,并赐给铁券。
沈清的人生可谓幸运至极,但他的铁券却在其去世后颠沛流离。修武伯铁券起初为学者罗振玉收藏,在1945年之后不知所踪,直到1954年于旅顺登封街道办事处交付的一批文物中发现了它的身影。可惜此时铁券的表面在岁月侵蚀下已满是锈迹,部分字体早已脱落,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文史君说
现存明代铁券的持有者们在历史中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可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铁券的特权来自皇帝,最终解释权自然也归于皇帝,皇帝真想让你死,那给你发100张铁券都没用。朱元璋曾发下67枚铁券给有功之臣,其中的63位功臣因获罪或无后被削去爵位,如李善长、蓝玉等,更是落了个身死族灭的悲凉下场。后来的皇帝朱棣和朱祁镇则把铁券完全当成了政变工具,一些政治投机之辈,未进寸功也能获赐铁券。相反,若是反对者,即便家族对王朝有大功,象征着荣誉的铁券也会被皇帝无情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