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成互联网医院建设都失败了?

老夏的笔记本 2024-03-16 13:06:12

互联网医院成功的关键在于“平台”和“运营”,两手都要硬,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建设。

来源:160云医院

作者:Bean

编辑:南翼

封面来源:pexels

小王的孩子7岁,最近得了普通感冒,医生开了3天的药刚好吃完了,于是打算去复诊。

但由于当前频繁降温,呼吸道疾病高发……医院排长龙,小王担心会让小孩交叉感染,所以想直接在互联网医院上简单复诊,咨询看看需不需要继续吃药。

排队盛况

近年来,和小王相同想法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还有很多,他们对互联网医院寄予厚望,期盼互联网医院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

虽然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疫情的推动下,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1.3万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建成互联网医院的约为3000家。但《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超90%的互联网医院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僵尸状态”。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如何找到新时代下互联网医院建设的解决之道?

互联网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发展冰火两重天

互联网医疗,尤其是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蓬勃发展如同春风拂面,无数人因此获得了便利和温暖,医疗资源得以优化分配,病患的就医体验也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然而在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医疗的背后,不少互联网医院却近乎陷入死寂。数字化的世界还暂时没有激发部分传统医院转型的活力,使用起来也不够灵活便捷,空有其表。

01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庞大,前景广阔

2023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 3.64 亿人,较 2022 年 12 月增长162 万人,占网民整体的 33.8%。

02 互联网医院数量增长快速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逐渐壮大,互联网医疗行业前景广阔,这给互联网医院提供了一个思考题:那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

目前互联网医院主要有2大功能:其一是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预约、电子处方、药物配送等服务,其二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便利,将大医院资源优势下沉,促进分级诊疗。但现在这2大功能还未能尽其用,充分发挥其优势所在。

如今,互联网医院却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情况,感觉起了一个摆看的花瓶作用。

相对的,互联医疗平台的发展势头却愈发向好。例如,【京东健康】 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139.5 亿元,同比增长 54.2%。【阿里健康】2023 财年总收入 267.6 亿元,同比增长 30.1%。互联网医院和医疗行业的发展呈现戏剧化的鲜明对比,令人扼腕叹息。

互联网医疗平台飞速发展

互联网医院建设陷入瓶颈体验和运营是2大难点

与传统医院内信息化项目有本质区别,互联网医院的成功既要有用户体验好的平台产品连接多端,又要有医患共同参与持续运营,缺一不可。大部分医院管理者将互联网医院项目定位为信息化项目,一开始就决定了失败,而运营的复杂性、政策的限制常常成为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拦路虎,彰显它们的“威力”。

01 投入大,体验差

以信息化思维进行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大部分是一次性交付的IT产品,不重视用户体验。

比如,很多医院微信公众号患者体验很差,页面丑陋混乱,使用不流畅;医院、科室和医生的特色缺失;擅长关键信息不完整,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导医导诊服务。这些都与用户长期使用的优秀互联网产品体验,形成了巨大反差。

另外,互联网的连接分为人与人的连接,人与内容的连接。目前互联网医院均缺乏这些连接型的产品,尤其患者在院外和诊前,诊后的服务和触点少,获得感弱。

某大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

02 定价低,运营难

首先是盈利模式混乱、线上问诊定价低。

2019年的行业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亏损比例高达92%以上。这背后是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的混乱,不明方向、不知重点。

且医疗服务定价偏低,也很难让公立医院收回成本。以大型三甲公立医院为例,仅投资就超过几百万元,但较低的定价根本无法回收成本,更何论盈利?长期如此,医院当然也毫无动力。

各大医院的线上问诊价格大约10-25元这个范围,有些医院咨询费用甚至是 0 元。本来一个实在的便民服务,变成了为了做而做,必然导致难以持续。

再加上分类上也较少区分普通号和专家号,价格低廉又无法衡量着医生的劳动价值,对于医生来说,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北京某三甲医院曾直言,因定价低,医生积极性被挫伤,而医院也并未强制要求医生线上接诊,现在其互联网医院处于亏损和基本闲置的状态。

某大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咨询定价:0元

其次工具功能弱和易用性差。

立足现实来看,目前不少互联网医院仍然属于行政命令下的初级产物,空有形式的外壳,但内在并没有“活动”起来。疫情虽然给了互联网医院一个运营的契机,但并没有真正让互联网医院实现"变形记“,创造额外价值。

探究及本质,就可以发现激励机制和运营方面的不足。

我们都知道,基本上三甲医院的医生线下工作已经是强度很高、节奏很快。尤其是急诊科、放射科,甚至都有顾不得吃饭的情况。

如果还要求这些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在互联网平台出诊,就更很难有动力了,除非说钱给够、繁琐的运营事项有专人打理。但像不少互联网医院,在激励和繁琐的运营工作方面都不能给到足够支持。

具体到运营来说,由于建设项目多,很多时候医生需要使用多个产品,数据和功能不互通,医生日常本身工作繁重,工具的限制性也极大制约了医生的积极性。

比如,缺乏帮助医生打造个人品牌的内容生产工具,医生转而拥抱抖音,小红书等平台;

缺少诊前、诊中和诊后一体化管理患者的产品,医生转而借助微信群来管理,但微信群本身是聊天工具有诸多限制;

单群只能管理500个患者,还存在着个人微信隐私保护问题,数据无法永久保存和业务无法无缝整合互通等。

医生的互联网之路该何去何从?

总的来说,建设互联网医院,就像保护一艘航行在汹涌波涛中的小船,资金投入和运营压力、用户体验随时会化作巨浪向小船扑面而来。而在这艘小船上,医患和平台都如同船上的船员,想要顺利抵达目的地,急需找寻良好的策略,以逃出进退维谷的困境。

互联网医院发展新解法:“聚焦+赋能”

互联网医院应该着手改革,探索新解法,让医疗行业变得更智能、高效、亲民,致力发挥其互联网特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为人们提供更可靠的健康保障。

01 打破“数据孤岛”,借助平台型服务商

消除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指出,公立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要打破“数据孤岛”,提高信息沟通效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定位平台化发展,采取政府搭建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或者利用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实现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

从单一的线上问诊,向健康管理升级。

互联网医院产品复杂度高。新时期的互联网医院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线上问诊开方,国家要求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供持续性的服务,服务场景已经从院内拓展到院外,目标从治疗升级为健康管理。

长期投入和打磨必不可少。

服务覆盖院内院外,诊前、诊中和诊后,满足如此复杂的场景具备功能强大和体验优秀平台的建设是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并且经过长期的运营持续优化和打磨,需要 数亿级 的资金和 10 年以上的投入,不是短期可以建成的。

务实选择:平台型服务商

大型医院选择平台型服务商来长期服务能确保平台的功能和体验,是最务实的选择。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的当下,还能不花冤枉钱,尤其适用于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

报告显示,“互联网 + 医疗健康”服务正不断向农村地区覆盖,截至2023年 6 月,我国农村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 6875 万人,普及率为 22.8% ,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广大基层县市更需要能领包入住的互联网医院解决的老百姓在线就医需求。

02 “ 无运营,不建设”

互联网医院需要运营赋能

互联网医院天生是运营平台,与线下门诊一样医生是平台的服务主体,需要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医生参与的动力除了合理的诊疗费之外,他们有打造个人品牌的需求,而品牌的打造需要依靠科普内容,这也是上文提到的建立患者与内容的连接。

医生形象打造,反哺医院品牌提升

医院是由科室和医生组成,医生品牌的提升也会反哺医院和科室的品牌,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业务量。医生生产的科普内容除了需要在医院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也需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广泛传播宣传,提升影响力和居民健康素养。

可读性、趣味性

医学内容的专业性与患者存在认知鸿沟,因此需要将内容进行通俗化和趣味化的编写,提升可读性和传播性,冷冰冰的文字不是人人爱读,但好玩的段子人人都忍不住看一眼,所以”好玩“,有趣有料就非常重要。

“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本质是围绕医生的运营;

医生的运营,是围绕医生品牌(IP)的运营;

医生品牌的运营,是医生内容的运营。”

无论是传统医院还是互联网医院,医院之本,都是救死扶伤。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动人故事,不仅仅有病痛被治愈,更有人性的光辉在闪耀,那是医护人员坚强与温柔并重的力量。

但当我们怀揣着同样的信念的同时,也应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利用好互联网的新浪潮,让满是宝藏的互联网医院焕发新生机,更好地为健康保驾护航,为生命点亮希望!

/ END /

// 本文来源:160云医院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1

老夏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