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随笔丨消失的乡村职业:牵猪哥与阉猪仔

曲江家文化 2024-05-07 21:36:21

以前,闽南农村大部分人家都有养猪.剉地瓜皮、切烂菜叶和地瓜叶加上馊了的剩菜剩饭一起煮一大锅“猪糜”,是很多农村小孩都干过的活。于是,就有了“牵猪哥”和“阉猪仔”这两个与养猪产业相关的职业。

“牵猪哥”是指专门养公猪来供配种的人,而“阉猪仔”是指专门给一个来月大的小公猪阉割的。为什么不自己养公猪,要阉割然后再专门花钱请人牵公猪来配种呢?因为一般人家养猪都是为了早点养大好吃肉和卖钱的,而小的公猪早点阉割后会比较容易长膘、没有膻味且肉质更好,而且也更容易管理和养殖。

“牵猪哥”和“阉猪仔”的人,大多都会走街串巷于各个乡村。每当他们出现,我们这帮充满猎奇心的小孩子总要蜂拥而上地准备围观。

闽南语“猪哥”一词还用于形容男人的好色,乡俗俚语把拉皮条也叫“牵猪哥”,所以“牵猪哥”多少来说并不是很光彩的职业。因此很多“牵猪哥”的人会戴一顶遮住了半边脸的草帽,一手拿着根竹鞭,一手牵着套在公猪身上的绳。因为公猪的体型巨大,且脾气暴躁,所以通常需要一牵一放,来让公猪能稳步前行不至于耍脾气。故而闽南话还有句俗语叫“软索牵猪”,就是用于形容做事情要一张一弛有法度的。而那些“牵猪哥”的人,不仅能牵猪配种,很多还驯养公猪进行拉车载重物。现在回想起来,“牵猪哥”还真是个很需要技术活的职业。

村里有母猪需要配种的人家,一般会由家里的男人来找“牵猪哥”的人,对话通常也很简单,主人家说一声“来这里”,然后“牵猪哥”的也不答话,点了点头牵着公猪跟在主人家后面。然后小孩子就会开心地跟在后面,不过通常在猪圈外远远的地方就会被大人拦下来,然后在外面听着里面高亢的猪叫声,一伙人似懂非懂地嬉笑着。后来长大些,才领会到其实我们的这种嬉笑某种程度是在伤害“牵猪哥”人的自尊,因而回想起这个事,心里不免要升起些愧疚感。

而相比于“牵猪哥”来村里时一眼就能看到大公猪,“阉猪仔”的人进村时通常只是背个布质的小工具袋,而通常也不方便在村里吆喝说“阉猪仔啦”,于是他们就会用吹笛子的方式来吸引乡人招徕生意。小时候觉得那个笛曲很有特色,后来从一位朋友那边得知,那曲子名叫《华佗我师父》。

相传华佗是中国古代发明外科手术的第一人,“阉猪仔”把华佗奉为祖师爷倒也没错,因为“阉猪仔”的人通常都有着十分娴熟的外科手术功夫,而主人家通常也会对他们称一声师傅。相比于配猪种,阉猪过程倒是允许我们这群小孩观看的,而我们反而不敢嬉笑了,而是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整个阉割过程。

只见阉猪师傅从工具袋里掏出一条绳子,抓住小猪一个翻身三下五除二就用绳子绑了个结实。然后摆出一瓶紫药水和三四把十分锋利的小刀,用紫药水擦了擦小猪下身,一刀切开后迅速地从里面勾出小猪的睾丸,然后干净利落地切下来。最后还要取出针线,把伤口缝合好。阉割一只猪仔的整个手术过程,通常也不过几分钟。有的师傅会把切下来的卵子都收集起来,听说是带回去烧做一道下酒菜。不过听说早年间的穷苦年代,这个卵子主人家是会留下来自己炒或炖来给小孩吃。

如今,出于卫生和经济等因素的考虑,基本上很罕见个体养猪了,而那些走街串巷于乡里的“牵猪哥”和“阉猪仔”自然也就消失了。而属于贩夫走卒们的人间烟火,如今也越发难寻了。

0 阅读:0

曲江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