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姜的葬礼与鲁国的和解!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4-20 08:44:10

哀姜葬礼

鲁僖公元年,也算是鲁国的和解之年。通过长达三年的鲁国内部权力斗争,两派最终分出了胜负,公子友成为了这场斗争中笑到最后的人。而公子申以及他的母亲成风,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不是这场权力斗争,公子申是根本没有机会成为鲁僖公的。但是,这场权力斗争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在鲁国,不光公子牙死了,公子般死了,尤其鲁闵公死了,最后仲庆父也死了,哀姜也死了!除了这两代人所付出的生命代价之外,在鲁国的统治阶层内,必然也会因此出现巨大的鸿沟,且很难弥合!

鲁僖公与他的母亲,虽然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但亲历的刀光剑影以及鲁国付出的惨痛代价,必然也会让鲁僖公,成风以及公子友们心惊胆战!因此,如何抚平鲁国的伤疤,弥合鲁国的裂痕,就成了鲁僖公们最需要智慧的地方。而哀姜之死的善后工作,就成了尽显鲁僖公诚意与智慧的地方!

按照《春秋》,哀姜死于七月二十六日。齐桓公在杀了哀姜之后,带着对鲁国的一份歉疚,就匆匆赶到了邾子国,这个公子申避难的国家。因为,这时的齐桓公准备在邾子国召集诸侯,召开关于鲁国内乱的国际善后会议。这次会议的地点,在《春秋》上称之为“柽”,在《公羊传》上称之为“朾”,柽、朾同音,都发音为成,是一种河柳。对于这个地方,《左传》并没有提到,但却提到了“虚丘”。笔者以为,柽、朾、虚丘是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邾子国的“虚朾”,是齐桓公与诸侯们共同决定让公子申做鲁国国君的地方。

在这次柽之会上,齐桓公一定是通报了他之所以杀死哀姜的原因及其用意。从道义上看,哀姜作为齐国公主,连续参与杀害了两位鲁国国君,这是罪恶昭彰,不得不杀!从历史上看,鲁桓公曾经客死齐国,而原因就在于跟着齐国公主文姜去了趟齐国。因此鲁国人对于齐国,肯定是爱恨交加,但恨甚于爱!所以,齐桓公为了北方联盟的大局,为了对得起自己这个霸主角色,就必须舍哀姜而取义,并给鲁国人一个能接受的交代。

作为鲁僖公,或者说作为他的叔叔公子友,对于齐桓公的安排和处置,当然是心存感激!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新的鲁国国君,即鲁僖公,不是齐国的外甥,但今后鲁国的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利益,那还是要依靠齐国的。因此,作为对齐桓公良苦用心的诚恳回应,鲁僖公就必须做出更高的姿态。而这个姿态,就是告诉齐桓公,希望把哀姜的尸体运回鲁国,并由鲁国以夫人之礼厚葬!对于这样的请示,齐桓公不但很难拒绝,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和安慰。毕竟,哀姜是自己家的女儿!

鲁僖公送给齐桓公的这份人情,的确很聪明!虽然哀姜对于鲁国的伤害十分严重,但她毕竟已经为她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这时,通过迎回哀姜灵柩,并予以厚葬,不但这是对齐桓公的投桃报李,也将是鲁国人给予齐国人的特别尊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厚葬哀姜,也为实现鲁国内部的整体和解打开了一扇门。因为,哀姜的罪过都能过去,那么还有什么内部矛盾不能化解呢。

所以,我们看到,仲庆父、公子牙这两个鲁庄公的兄弟,虽然已经死了,但他们的后代都得到了厚待!仲庆父的后代被封为孟孙氏,公子牙的后代被封为叔孙氏。当然,公子友成为了最有权势的鲁国太宰,其后代被封为季孙氏。而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就是鲁国三大门派的开创者,其中以季孙氏为最大,因为它控制鲁国的时间最长。

哀姜下葬的时间,是鲁僖公元年的十二月十八日。如果从七月二十六日算起,葬期五月,同于公侯。这对于哀姜而言,也算是哀荣了。但是,读者也能从哀姜的葬礼规格中看到,古代贵族女子的政治地位其实是很高的。这种地位,反映的是古代女子在当时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即事实上,她们并非仅仅是男人的从属品。

对于这一点,《左传》的作者大概是不同意的,因为他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君子以齐人之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这就是说,在作者看来,齐桓公杀哀姜是一件很过分的事,因为哀姜从属于仲庆父而作恶,是被动犯罪,应该不致死罪!对此,笔者是不敢苟同的!从哀姜在鲁国的影响力看,她绝对不是那种安于从属角色的女性,而是两个十分强势,行事十分决绝的女人!

0 阅读:16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