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年,中国清朝初期,日本江户时代,由“日本莎士比亚”近松门左卫门编导的《国姓爷合战》大戏风靡整个日本社会,令日本民众如痴如醉,剧情是和藤内(原型为郑成功)在日本国的帮助下,横扫在中原的清兵,夺取南京,光复明朝的故事。
《国姓爷合战》
然而,主旨并不是反清复明,而是宣扬日本之军威,故事结局是清朝覆灭后,所谓复兴的明朝成了日本的傀儡国,类似伪满洲国那样,相当于日本统治了中原。
清朝的扩张
在《国姓爷合战》中,原型郑成功是中日混血,而主角和藤内完全成了日本人,带领日本武士大破清军,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攻陷南京,骄横的统治畏懦的明朝臣民。
剧中,通过主人公之口,处处体现着对日本的自负和对明朝的鄙视:
“喂!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生国是大日本。”并且一边摸着老虎的脊背说:‘你们污蔑日本是小国,可是你们看看日本人的本领!连老虎都害怕我们,看到了吗? ’
在这个“郑成功”的率领下,明朝老百姓被逼着剃了日本月代头,穿上日本服装和服,之前被满清统治者逼迫剃发易服的明朝百姓又被日本人逼得换了发型。
清朝的猪尾巴鞭子
日本武士月代头
然而这部日本入主中原的"神剧"在当时颇受好评,连续上演了17个月;次年以歌舞伎的形式在京都演出,随后也在江户,引起了日本朝野的热烈追捧。
浮世绘《国姓爷合战》
历史上的郑成功出生于日本九州长崎,父亲是垄断福建和日本贸易的海盗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6岁时被父亲接到福建安平镇,后来在金陵(南京)求学。清兵入关时,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投降清朝,母亲被清军杀害,郑成功统领父亲旧部抗击清军,成了当时南明主要抗清力量之一。
郑成功
郑成功占领区
而郑成功家族和南明朝廷也的确向日本求援,协助自己抗击清军。就在明朝灭亡后第二年(1645年)南明水军都督周鹤芝派出使者向江户幕府求救,当时幕府持观望态度。
周鹤芝只能转而向交情深的日本岛津家求助,岛津家是日本南九州的地方诸侯,在日本国内实力强劲,周鹤芝还拜岛津家的一位家臣为义父。但岛津家也没给予支援。
岛津武士
1646年,郑芝龙再次向江户幕府求救,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德川家康的孙子)召集幕僚商议此事。将军家族的德川赖宣建议召集九州和中国地区(本州岛西部)的大名,组建远征军攻入中国。
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
当然江户幕府也不是为了抗清援明,而是想趁中原陷入混战之际浑水摸鱼,来分一杯羹。德川家光正要实施这个计划时,却遭到幕府高层井伊直孝(德川家康宿将井伊直政之子)的反对,井伊直孝以吸取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失败为教训,才阻止了德川幕府要进军中原的行为。
井伊直孝,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之子,在德川家康消灭丰臣家的大阪之阵立下战功
江户幕府终究没有“抗清援明”,但江户幕府诸多文人和戏曲家幻想出日本武士打败清军,横行中原的故事,前面讲述的《国姓爷合战》就是其中一个案例,或则说《国姓爷合战》里的情节就是现实德川幕府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
古代的日本不但是小国,而且综合实力非常落后。但不妨碍日本是个自大的国度。从隋朝日本当隋炀帝面自称天皇就反映他们自认为不差于中原王朝。唐朝时期日本一边学习大唐文化,一边对唐人持鄙夷态度。日本贞观年间(859~877年)的著作《集令解》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除朝聘外,在京唐国人等皆入夷狄之例。”
到了明朝时期,日本更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里,明朝初年就还斩杀了朱元璋派来的使者,有明一代一直放纵甚至支持倭寇侵犯明朝东南沿海,丰臣秀吉执政时直接挑战明朝在东亚霸主的地位,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日本上至将军大名,下至平民百姓仍对明朝不屑。
日本国
近松门左卫门编导的《国姓爷合战》就很好的反映了古代日本要取代中华成为天朝上国的心理。
参考书目周一良著 《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朱莉丽著 《日本使节眼中的明代社会》
中华书局 《明代倭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