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万中医药大学遭遇就业难,本质上是为过去30年的错误做法买单

老夏的笔记本 2024-07-07 06:28:48

当前中医毕业生的就业困局完全跟中医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形式是完全不吻合的。

来源:谈医说馆

作者:蒋小富

编辑:棂星

封面来源:pixabay

写这个话题完全是临时的。

因为吃完晚饭,散步时朋友转发医馆界的文章《直面焦虑:如何破除83万中医药大学生当下就业困局?》给我,叫我谈谈看法。

我大概浏览了下,跟朋友开玩笑说,你就不是个好人,专让我说得罪人的话。

下面我摘录这篇文章的图片和数据:

全国中医类专科生每年的毕业人数是3万+,在校生是9万+;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毕业生大约是21万人,在校生约为83万,另外还有不到一万的留学生。

如果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毕业生每年是21万人的话,加上专科生,每年就是24万人。

按道理来讲,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和中医生活化热潮的大背景下,中医毕业生很吃香才对,为何刚刚大力发展的中医,就开始遭遇就业困局了?

今年,很多医馆负责人跟我说,他们收到了不少中医硕士、博士毕业生的求职简历,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

听后,我还挺高兴的,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高学历中医毕业生流向医馆,是中医之幸》,这文章其实从侧面也说明了今年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因为就业容易的话,高学历的中医毕业生是不可能到民营中医馆求职的。

面对这么个情况,也许我们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

公立医疗机构人才需求逐步饱和,而且对学历、学校背景要求越来越高,进入越来越难;

中医专业毕业生,不管何学历和学校,真正能临床的少之又少,难满足用人机构要求;

扩招太厉害了,造成中医毕业生供过于求;

……

我相信以上原因,90%以上的中医人觉得是正确的。

既然正确,那我们找解决方案的时候就如《直面焦虑:如何破除83万中医药大学生当下就业困局?》说的那样,要做职业规划,要扎下心来真正掌握一项技能,要开辟第二课堂,要做好做好人才的输入和输出等等。

听起来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总感觉哪里有点不是味道。

即使我们从微观层面要求中医毕业生如何努力、改进,如何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成长,最后结果也是内卷的一塌糊涂。

因为当前能够提供的中医岗位就这么多,你再怎么去帮助中医毕业生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最后大部分人也是被淘汰下来。

就如高考,某个专业只招100人,以往只有100人报考,录取率为100%。但现在有1000人报考了,录取率只有10%,即使这1000人里有500个比之前的100个人优秀,多出来的400个就是把自己往死里磕,也只能接受淘汰出局的命运。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看到,当前中医毕业生的就业困局完全跟中医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形式是完全不吻合的。

大家去看看其他产业的生命周期就知道,如房地产、互联网,在他们发展早中期,人才需求量是多大,是如何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只要在发展早中期有机会进入这些领域的,即使能力一般,照样混得不差,一个阿里巴巴造就了多少个千万富翁的员工,为什么到了中医行业就改变了呢?问题出在哪?

反思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回顾和思考近30年来中医行业的现状:传统中医人是如何把控话语权的?是如何引导舆论的?他们对中医的理解和认知是怎么样的?他们把中医拽在手里是如何天天说资本毁灭中医的?他们是如何利用本位主义和“医者仁心”之牌坊拒绝发展中医产业的?

如果我们不溯源,不去揭开和面对这些基本事实,我们就不清楚真相,不清楚真相,又如何助力改变今天83万中医毕业生的就业困局。

有一句话说得好:“自己挖的坑自己填”,只不过到了中医领域,成了“前人挖的坑晚辈填”。

我们无数老一辈中医人对中医的观念、认知以及践行,无一例外地把中医引向了不归路,让中医发展脱离于时代,致使整个中医产业30年来一直萎靡不振。

中医产业不振,何来就业机会?资本不进入中医领域,中医产业靠什么拉动?

靠老一辈中医人天天挂在嘴上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靠民间无证中医天天放嘴炮,靠中医爱好者的盲从自嗨,现实吗?

同样30年的发展,全国养生馆数量200多万家,西医诊所20多万家,而中医馆

不过8万家,试问,拿什么来装每年24万中医专业毕业生。

在过去的文章里,我多次阐述过几个观点:

一是中医自古以来,前辈少有为晚辈成长铺路的,我们一代代青年中医真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而是靠自己头破血流闯出来的。

二是传统中医人狭隘的个体本位主义,惯用的伎俩就是通过立牌坊来掩盖自私自利的真相,从而牢牢掌控话语权和舆论导向,把中医发展引向个体户这条不归路。

三是传统中医人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人格,缺失基本的契约精神,必然导致他们只从“自我需求”的狭隘、偏执视角看待中医跟外界的关系,活在“医生跟患者”之间的小生态里,自然尽一切力量阻碍中医产业大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近30年来我们这些以个体户形式存在的中医馆,包括那些几代人开一家中医馆的中医世家,有几家纳税的,有几家促进就业的。

我们自己人都不为自己人创造就业机会,你让中医毕业生找谁去?

所以,今天中医毕业生遭遇的就业困局,本质上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在为老一辈中医人的错误认知、错误引导、错误做法买单,真正要站出来道歉和承担责任的是这些“老家伙”。

事实已经这样,唯有反思、积极面对别无他法。

希望我们青年中医一定要从这个事件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一定要解放思想;一定要破除个体本位主义之毒瘤;一定要从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格局看待并重构中医跟世界的关系;一定要合理借助资本来发展中医产业,建立中医产业链大生态;一定要有一颗追求做“医生企业家”的心。

因为,唯有发展中医产业,强大中医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中医毕业生就业困局的最佳选择。

/ END /

// 本文来源:谈医说馆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4

老夏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