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苏华
内江廖家兄妹四人在四川党史上有重要影响。历史风云下,四人命运各不相同,成绩大小不等,但均不容忽视。四人中,以最小的妹妹尤为人敬重。
廖划平——1922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廖划平,1891年5月出生于内江县城小东街一户铜匠家里,廖氏兄妹的老大。
“五四”运动爆发后,廖划平很受鼓舞,决心前往苏联学习。经吴玉章介绍,1921年2月,他从重庆到上海学习俄文,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3月,从上海前往莫斯科。5月底,入东方劳动大学中国班学习。同期入校的有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蒋光慈等34个中国同学。
学习课程有俄文、国际工人运动史、俄国共产党党史、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等。
入校不久,正值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廖划平和同学轮流列席了会议。
1922年春,因国内斗争的需要,廖划平与一部分学员提前回国,受派回四川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回乡在内江县中担任历史教师。期间,他秘密发展了教师钟伯勋,学生李明哲、张匡运3名团员,于1923年2月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内江地方组织,内江也因此成为四川建立团组织较早地区之一。
此后,廖划平到成都西南公学任教,参与了吴玉章、杨闇公等领导的革命活动。
1925年底,廖划平被选为四川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会后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随军北伐。
1927年春,廖划平返川,参与筹建中共四川省委,后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9年任中共鄂北特委书记,后赴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
1930年3月,廖划平奉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同年11月任中共冀鲁豫边特委书记。1931年夏,廖划平到北平工作被特务抓捕后叛变,旋即加入特务处,导致河北省委被破坏和薄一波等人被捕。
1949年廖划平到台湾,1952年去世。
廖划平叛变了革命,但由于他早年的影响,他的弟弟妹妹都先后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了坚定的共产党员。
廖释惑——内江“八四”烈士之一
廖释惑,字维华,号硕和,化名陈秋林,1895年农历9月出生,廖家老二。
廖释惑幼年就读于廖氏南祠小学,以后在城内一家糖食铺里当学徒,以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利用工余时间刻苦自学。
大哥廖划平对他影响很大。廖划平除指导他学习文化知识外,还经常将《新思潮》、《星期日》等进步刊物给他看,给他讲一些革命道理。廖释惑由此提高了文化知识,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积极追求进步。
“五四”运动爆发后,廖释惑毅然告别新婚妻子,去泸州川南师范学校读书,于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内江地方团组织成立,钟伯勋为书记,廖释惑负责经济。
内江团组织直接与团中央联系,受施存统、邓中夏等领导。他们定期组织团员学习团中央发来的《先驱》、《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并将学习情况向团中央汇报。对外活动是设立贫民学校和青年演讲团,开展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
1924年,廖释惑和黎灌英等人在县城太平巷杨家祠堂一起组织“读书会”,,定期组织进步青年学生学习、讨论《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常在大西街头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军阀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欺压中国人民的罪行。
同年秋,廖释惑随同黎灌英、谢独开等人发动群众,对搜刮民财、为非作歹的“三九”(即内江商会会长林基九、团练局局长马祥九、浮桥经营收支所所长范承九)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清算。内江县政府迫于社会的舆论和民众的压力,不得不将“三九”关押。这次斗争,深得人心。
1925年秋,廖释惑、谢独开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2月,中共内江县特支成立,廖释惑负责宣传教育工作。
不久,内江县国民党(左派)临时党部成立,廖释惑被选为执行委员。是年4月,中共内江县特支,以国民党(左派)内江县临时党部的名义,在内江水巷子李氏祠堂创办了内江公学(即内江二中),廖释惑任公学教员。
内江公学以“普及民众教育,改善工农生活”为旗帜,实际上是为革命培养骨干。学员人数开始有7、80人,不久增加到120多人。
廖释惑在授课之余,常领学生奔向街头,或是深入农村,散发传单,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许多学员思想进步很快,积极要求参加革命。内江公学建校一年多,发展了20多名师生加入青年团或共产党,成为当时内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廖释惑受党的指示,到武汉从事兵运工作。谢独开推荐他到国民革命军某政治部(主任李吉元)任录事。不仅,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廖释惑奉党指示离开部队,以汉口张斧樵(内江人)的民生餐馆为联络点,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以后又转移到汉阳一个工人家里,负责工运方面的联络工作。
1929年1月,廖释惑从武汉回到内江,找到了隐蔽下来的革命同志。同年2月成立了中共内江县委,廖释惑任青年和宣传委员。他在上南街开办“晓东书店”,这家书店实际成了中共内江县委的秘密联络站。
1930年1月,高伯礼回内江任县委书记,廖释惑任组织委员。县委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盲目做出了武装暴动的决定,暴露了县委。“晓东书店”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怀疑,廖释惑被扣押。
由于叛徒的出卖,县委机关遭到破坏,廖释惑被逮捕。内江县县长何策襄亲自督阵,软硬兼施对其诱降,都没有使他屈服。
1930年农历八月初四,廖释惑和黎光谦、傅冰洋以及张继文四位同志被杀害。廖释惑时年39岁。
廖维民——叶挺独立团的营党代表
廖维民,1900年6月出生,廖家老三。
在大哥廖划平的支持下,廖维民于1922年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入读黄埔军校二期。1925年初,广东军阀陈炯明进犯广州,廖维民和黄埔军校教导团的同学们一起奔赴前线参加了战斗。
黄埔军校毕业后,廖维民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了。廖维民在西路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中,先后担任过营党代表、营长等职。他随叶挺这支“铁军”沿粤汉铁路北上湖南、湖北,直逼吴佩孚部,攻克武昌。作为指挥员,廖维民总是身先士卒、临危不惧。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将一大批进步青年派到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学生营当兵,廖维民任副营长,不久任营长,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后,廖维民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党的工作。1928年,他受川南特委派遣到农民暴动失败后的南溪县清理党组织,历尽艰辛才找到失散的党员,通过艰苦的努力,又组织起了一支农民武装,在庆符、长宁、筠连等山区扩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1929年2月15日,廖维民、张云龙等人在长宁夏场探听在农民暴动中被关押同志的情况,被夏场赌棍罗云成认出农民暴动领头人张云龙,密告了地方民团。廖维民和张云龙为掩护同志转移,不幸被捕,廖维民当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
廖苏华——被李鹏总理尊称为“廖妈妈”
廖苏华,又名竹筠、竺君,1905年8月出生,廖家小妹。
1921年8月,在兄长们的支持下,廖苏华投考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进入二师后,廖苏华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先后结识了杨闇公、肖楚女、罗世文等进步人士,在其指导、帮助下,阅读革命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1925年5月,廖苏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经过斗争锻炼,她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实际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年10月,与吴玉章等四人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会后,由党组织安排,进入上海大学学习,于1926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廖苏华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里,廖苏华潜心研究“十月”革命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及其成果,在斗争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被党支部局视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干部。
抗战爆发后,廖苏华于1938年2月回到延安,被分配到中央党校任第二十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员。1938年底至1947年曾先后调到张闻天办公室、延安女子大学、中央农委二处、冀热辽区委组织部、中央机要处、晋绥区党委等单位从事党的教育和机要工作,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廖苏华回到重庆,先后任西南局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局妇委书记、妇联主任。
1954年西南局撤销后,她曾任中共四川省省委委员、四川省监察厅厅长、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书记、重庆市副市长,是党的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会代表,全国妇联一至四届执委。
她积极地发动广大妇女参加土改、恢复国民经济和纪检监察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肃认真、清正廉洁、一丝不苟,凡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她都不畏艰难,勇于承担,一抓到底,卓有成效。
廖苏华自己没有孩子,但她却十分喜欢孩子,含辛茹苦哺养了一些烈士的后代,对组织交给的幼教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爱。
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六一儿童节,她都要到幼儿园、托儿所,看望儿童,慰问保育人员。她在北京参观北海幼儿园和六一幼儿园,觉得这两个幼儿园的设计美观大方,就索要图纸,回到重庆后亲自指挥,参照设计和筹建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好的西南局机关健群托儿所,以带动西南各省幼教事业的发展。
1955年以后,廖苏华在较长时期内从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她坚持革命原则,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绝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案情反复查证,仔细推敲,力求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
对犯错误的干部,她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在严肃的批评教育中,总是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所犯错误的危害,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一些受过处分的干部心服口服,认为廖大姐从不整人害人,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使消极因素化解为积极因素。
廖苏华参加革命时间长,又是党的高级干部,但从不居功自傲。她坚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意见。
1965年5月,担任重庆市委副书记的爱人李唐彬病逝后,她主动向组织提出,不再配炊事员和公务员,自己出钱请保姆,尽量减少国家和组织的负担。她主动腾出一半房屋,让给其他同志居住。
廖苏华平时一身黑布衣裤,简朴平凡,只有在节日和接待外宾时才穿上较好的服装。在饮食上也力求平淡,有啥吃啥,从不刻意追求。她对亲友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手大脚,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工作要带头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
十年动乱中,廖苏华受到迫害。她身陷囹圄,却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进行坚决斗争。弄乱反正后,廖苏华不顾年迈体衰,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由于身心曾受到严重摧残,病情日渐加重,经长期医治无效,不幸于1984年9月与世长辞,终年80岁。
廖苏华是久经考验的老党员,李鹏总理尊称她被为“廖妈妈”,同志们尊称她为“廖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