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的盛夏,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回明朝都城,“皇帝被俘虏”迅速霸占“热搜榜单”,皇室宗亲、朝廷官员全部惊掉下巴,朝野乱作一团。
面对罕见的突发事故,大臣们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以徐有贞为代表的官员建议迁都南京,躲避瓦剌的军事打击;以于谦为代表的大臣建议固守北平,并且以宋朝南迁为例说明迁都的种种弊端。
1449年9月,在朱祁镇母亲孙太后的支持下,弟弟朱祁钰以监国身份“暂总百官”,成为明朝实际统治者。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1450年8月,明英宗朱祁镇从瓦剌安然无恙地回到北平。
朱祁镇以皇帝身份被敌人俘虏,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一年时间便回到明朝,背后有什么原因呢?难道真的是瓦剌故意让朱祁镇引起明朝内讧吗?
今天,我们以土木堡之变前后的史料为基础,还原瓦剌释放朱祁镇回国背后的原因,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知识。
瓦剌为什么进犯明朝?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结束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残余势力向北逃窜。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蒙古部落分裂为鞑靼和瓦剌,其中鞑靼在东部地区,瓦剌在西部地区。
1439年,也就是朱祁镇登基的第4年,也先继承父亲爵位,成为瓦剌部落首领,此人野心勃勃。
当时,蒙古大汗是脱脱不花,也先在表面上遵从大汗,暗地里却通过战争兼并、联姻结盟的方式,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
史料记载,也先权势迅速膨胀,“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也就是说,在东西绵延万里的漠北草原,没有人敢和也先抗衡。
也先,是足智多谋的草原雄鹰,他展现出鲜明的王者气质,对形势判断准确,以实用为目标四处“捞好处”。
经过明朝初期的军事打击,从明成祖时期开始,蒙古部落每年都会到北平朝贡。这些蒙古的部落首领也非常乐意,因为明朝一般都会赏赐很多贵重物品以及生活必需品,有利于增强部落的综合实力。
也先同样是表现积极的朝贡部落,不仅如此,也先还扩大朝贡队伍,同时虚报朝贡人数,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封赏。
这种情况持续数年,让明朝的财政压力增大不少,直到1449年,明朝不再满足瓦剌的贪欲,气急败坏的也先发动战争,这是土木堡之变的根本原因。
因此,也先发动战争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从明朝获取更多物资。
朱祁镇意外被俘、众朝臣决心抗敌明军兵败如山倒,朱祁镇突围无望,面向北平城的方向,盘膝而坐等待命运的安排。
朱祁镇起初并没有引起注意,当瓦剌士兵来抢他的盔甲时,才发现朱祁镇的装扮与其他士兵不同,猜测可能是“大官”,于是送到首领也先那里领赏。
就这样,朱祁镇真的成为俘虏。
也先得知消息后,感到非常惊喜,一个阴险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
当时,有很多将领建议杀掉朱祁镇,但是也先极力反对,因为他想到宋徽宗,以皇帝为人质,可以肆无忌惮地换取更多金银珠宝和物资。
事不宜迟,经过简短的准备,瓦剌大军再次南下,这次行动的目标是明朝的北平城。为了减少明军对瓦剌的抵抗,也先公开宣称要送回明朝皇帝朱祁镇,这也是也先诡计多端的体现。
也先诡称奉上皇还,直犯京师。--《明史·卷328》
按照宋朝的经验来看,此次瓦剌拥有“最强人质”,明朝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即便瓦剌狮子大开口,明廷也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但是明朝没有,因为于谦早有应对之策。
在朱祁镇被俘虏后,于谦没有派人去求和,而是将朱祁钰推举为皇帝,同时传令边塞守将积极备战。
瓦剌在抵达明朝边关时,声称朱祁镇要求打开关隘,但是守关将领早已接到朝廷旨意,于是拒绝开门。
也先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兵分多路强行攻破关隘,瓦剌军从大同、阳和等地突破,越过紫荆关后突破长城防线,最终抵达北平城附近。
瓦剌的军队到处烧杀抢掠,于谦指挥明军开始北平保卫战。到这个时候,也先依然在幻想着兵不血刃敲诈一笔,派人通知明朝大臣出城迎接明英宗朱祁镇,但是城中始终没有回应。
也先发觉计划落空,于是在当天夜里进攻北平城的德胜门,猛将石亨埋伏在道路两旁,派出小股部队诈败引诱瓦剌军队,等瓦剌军进入埋伏圈后,于谦指挥神机营、弓弩手一起射杀敌军。
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瓦剌军队大败撤退。
俘虏皇帝衣食无忧、瓦剌首领无奈送回经过几次尝试,也先始终不能攻克北平城,也不能从明朝获得任何好处,同时,也先得知明朝各地的军队正在驰援北平城,害怕被截断后路的也先选择撤退,朱祁镇也被带走。
由于也先对朱祁镇这张王牌始终抱有幻想,据史料记载,也先主动将妹妹献给朱祁镇,但是遭到朱祁镇的婉言拒绝。
也先在生活上也非常照顾朱祁镇,经常杀马宰羊款待他,还对朱祁镇行君臣之礼,朱祁镇虽然是俘虏身份,但是仍然享受明朝皇帝的待遇。
也先又欲以妹进上皇,上皇却之,益敬服,时时杀羊马置酒为寿,稽首行君臣礼。--《明史·列传216》
从这段记载可以发现,朱祁镇在瓦剌做俘虏期间,是受到也先尊重的,究其原因,是也先非常聪明,他知道朱祁镇作为皇帝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也很清楚自己需要换取更多物资,增强自身实力,进而实现统一草原的梦想。
土木堡之变的第二年,也就是1450年,也先再次带朱祁镇来到大同关隘,没想到守城的郭登坚决不同意迎接朱祁镇。
与此同时,也先发觉明朝表面上不管朱祁镇,实际上则在暗中救援,比如大同守将郭登派人试图夺回皇帝,但是没有成功。
瓦剌大军决定撤退,对于也先来说,再次无功而返已经是坏消息,随后又得到消息,蒙古大汗脱脱不花、阿剌知院等人已经派遣使者到明朝求和,这些人都是也先潜在的对手。
脱脱不花、阿剌知院复遣使与朝廷和,皆撤所部归,也先亦决意息兵。--《明史》
在这种形势下,也先面临进退两难,手中的俘虏皇帝没有作用,其他蒙古部落又暗中向明朝求和,一旦合约达成,明朝的军事目标将会瞄准瓦剌,也先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单独与明朝抗衡。
最终,也先选择将朱祁镇送回明朝,以此期盼能够和明朝保持良好的关系。
朱祁镇为什么能够安然回到明朝?明朝派遣杨善作为使臣,迎接朱祁镇回朝,当时也先问他,朱祁镇回去后是否还做皇帝,杨善回答说“大位已定,不会再更改了”。
朱祁镇启程返回北平,也先亲自率领部落送行半天的路程,据史料记载,也先下马跪在地上哭了很久才离开,坚持派遣70余人作为护送使臣。
至此,朱祁镇结束了俘虏生活,重新回到北平城,但是等待他的是漫长的软禁。直到1457年,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废掉景泰帝,重新登基称帝。
正因如此,有人认为朱祁镇能够安然无恙地回到明朝,是瓦剌故意以朱祁镇搅乱明朝政权的计谋,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朱祁镇回到明朝被软禁,是在后面发生的事,就连明朝的大臣们也不知道景泰帝会这样对待哥哥,也先更不能提前预知。
其次,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并非预谋已久,反而是在石亨、徐有贞等人鼓动下开始的,这是七年前也先不能预料的结局。
最后,朱祁镇在瓦剌做俘虏期间,对自身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没有渴望继续回到明朝做皇帝,而是仅仅希望回到明朝即可,就算是做一个普通百姓,为祖宗守陵扫墓也心满意足了。
倘得归,愿为黔首,守祖宗陵墓足矣。--《明史纪事本末》
综上所述,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成为明朝历代帝王的污点,但是仅仅一年后,朱祁镇就被瓦剌恭敬送回明朝,背后原因并不是也先的“阴谋”。
而是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在于谦的主持下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稳定朝野、捍卫主权,让聪明的也先虽然软硬兼施,但是最终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另外还有局势的变化,明朝主动拉拢蒙古部落,相当于孤立瓦剌部落,也先只能选择与明朝保持关系,求得生存发展时间和空间,最终选择释放朱祁镇安然回到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