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笔记85:罗马教皇是如何实现大权独揽的?

永哥历史 2024-12-09 04:10:57

1、因为基督教本来就起源于巴勒斯坦,君士坦丁大帝又把首都设在了君士坦丁堡,所以从教会的发展来看明显是东高西低。五大宗主教区中的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港、安条克和耶路撒冷四个在东边,西边只有罗马一个。

2、罗马教会天天要求皇帝明确我必须是教会之首,因为我的第一任主教是圣彼得,他手上有天堂大门的钥匙。对于罗马教会的要求,按说东罗马帝国皇帝是绝不可能同意的,因为宝剑在君士坦丁堡,圣杯在罗马,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么?

3、但是,这个“教会之首”的名头,最终还是被罗马教会拿到手上了,为什么呢?首先就是东部希腊这帮杠精们不断挑起教义的争议,西边的罗马因为没文化,从头到尾一直主张三位一体。这样在东部激烈的教权与王权的争夺中,罗马教会就始终是皇帝手上的一张牌。

4、第二个原因是罗马教会占住了罗马城这个优越位置。罗马帝国不包含罗马,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当时人们普遍相信,《旧约》中的《但以理书》里说的第四王国就是罗马帝国,它会一直持续到敌基督的出现,那么罗马教会与罗马帝国就形成了非常强的互相背书的关系。

5、第三个原因就是查士丁尼打哥特战争、光复欧洲的时候,显然需要得到罗马教会的支持,毕竟东哥特人信的是阿里乌派,于是查士丁尼在公元533年颁布《教会法》,明文规定罗马教会是第一教会,罗马主教是五大宗主教中的第一主教。

6、但其实,第一教会或者教皇都只是个名誉头衔,东罗马皇帝只要能控制住意大利,罗马教皇敢不听话说抓就抓,说流放就流放。控制不住了没办法了才用哄。

7、进入公元8世纪之后,拜占庭那边开始闹圣像毁坏运动,导致了整个意大利的离心离德,罗马教会趁机宣布以后我们选教皇不需要皇帝批准了,我们自己选出来就作数。但当时大家的共识是基督教会与罗马皇帝是二合一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8、即使到了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生贴上去给查理曼大帝加冕,也不能完全被理解为罗马教会真心想转变为依托于法兰克,因为当时连查理曼也认为罗马帝国的道统在拜占庭那边,并不认为利奥三世对他的加冕有多少含金量。

9、这反而引起了查理曼的警觉,所以他不仅把主教任命权更紧地抓在手中,还要求以后教皇选举的结果必须去他的宫廷报备。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王朝初期,皇帝对罗马教皇的控制力度更大了。加洛林王朝是我决定不了谁当教皇,但我能决定谁当不了,早期的奥托王朝的皇帝是直接能决定谁能当教皇。

10、但毕竟加洛林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是由罗马教会加持的,这就让教皇这个职位变得炙手可热,于是罗马的几个大家族对教皇职位展开了疯狂追逐。这个时期的很多教皇都死于非命,有被锤子敲死的,有下毒的,有关起来活活饿死的。公元897年,教皇斯德望六世竟把前任的尸体刨出来搞了一次审判,然后把前任祝圣的手指剁掉,尸体扔进台伯河。

11、到了公元十世纪,教皇塞尔吉乌斯三世死后,教皇人选竟然被他的情妇操纵,从公元911年一直操纵到公元985年,教皇的情妇先后把她的儿子、孙子和两个侄子,扶上了教皇宝座,罗马教廷被其弄得是乌烟瘴气。

12、与此同时,教廷之下的各级教会也是一塌糊涂。法兰克的很多修道院都是假的,大贵族弄个家族修道院只是为了避免分割地产。

13、面对教会的种种乱象,虔诚的信徒深感耻辱。公元910年,阿基坦公爵在现在法国东部的克吕尼建了个小修道院,请了一个叫伯尔诺的虔诚修士来主事,阿基坦公爵条件是,要按照《本笃会规》来运行这个修道院,一点儿都不许走样。

14、伯尔诺条件是,阿基坦公爵要立个地契,把这块地送给圣彼得和圣保罗,以摆脱修道院成为大贵族家的庄田这样的命运。地的受让人是死去的圣彼得和圣保罗的代表是教皇。但是教皇不可信,于是又规定,禁止教皇以任何方式侵占这块土地。这样就把土地和财产牢牢把控在修道院自己手上。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修道院的土地归教皇,但是教皇对修道院的土地又不能动。

15、克吕尼修道院建起来之后,因为地产收益全归了修道院,修道院一下子就富起来了。《本笃会规》是规定修士必须晴耕雨读,伯尔诺的办法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地交给佃户种,修道士一门心思只管念经。《本笃会规》要求一天做七次日课,克吕尼修道院最狠的时候,修士们每天要吟唱138首诗篇,非常拼搏。

16、如此克吕尼修道院的影响力就大了,他们派人到处去推广这个模式,几十年的工夫就加盟了好几百,接近上千个修道院。这大几百个修道院组织起来之后,就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会改革,或者叫“教会复兴运动”。因为是克吕尼修道院挑的头,所以这个教会复兴运动也叫“克吕尼运动”。

17、这场运动的缘起就是宗教畸形,修士们觉得教会“脏”了,所以修士们的具体目标就两个:第一个目标是教徒分开,所有的神职人员,教士、修道士都不许结婚。西方神职人员必须守独身,从公元400年开始就一直在要求,但是真正落到实处,严厉禁止的,是从克吕尼运动开始的。

18、这个运动的第二个目标是禁止圣职买卖。当时主教、职事这些职务都有薪俸,如果我有门路,我拿到了一个主教职务,但是我不想去当教士,不想脱离俗世生活,那我就可以把这个主教职务连带薪俸卖给别人。到了公元11世纪,教会复兴运动出现了一个极端派,他们把皇帝对教皇、主教的任命定义为最大的圣职买卖,从而把这场运动引向了王权与教权之争上。

19、公元104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任命他的堂哥、图尔的主教布鲁诺当教皇。布鲁诺说我谢谢您,我不要您的任命,我要罗马民众和教士选出我来当教皇。他领着一小群教会复兴运动的骨干向罗马进军,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最终顺利当选,这就是利奥九世。

20、在这一小群铁杆里有个叫洪贝尔的,是改革派里的李逵。公元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派他去东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大牧首讨论一下“和子说”。和子说是指《福音书》里说圣灵出自圣父,而西部教会的祷告词内容却是“圣灵出自圣父和圣子”,多了个“和圣子”三个字。

21、他和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一见面,君士坦丁堡大牧首总是在说皇上是这么说、那么说的,这正是洪贝尔坚决反对的,当即以罗马教皇的名义写了个绝罚令,把东边教会全都开除了。这就有了1054年的相互开除教籍的东西教会大分裂。

22、教会分裂之后,基督教就有了好几个名字。基督教最开始是从犹太教分离出来的,因为奉基督为主,相信耶稣是弥赛亚,所以叫基督教。公元325年在尼西亚召开第一次大公会议时就确立了一个原则,教义必须以全体主教的一致意见为准,所以基督教教会称自己为大公教会(Catholic Church),Catholic就是普世的意思。

23、公元1054年教会大分裂之后,罗马教会因为自称是教会之首,而且他们一直坚守的三位一体教义大体上也是之前历次大公会议的共识,所以Catholic这个名字就归了西边,我们中国人称之为天主教。东边则称自己是正教(Orthodox),因为在东边,所以也被称为东正教。

24、到了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搞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主张甩开“中间商”自己读《圣经》,回到有信仰无教会的古代,所以我们这些外人管路德的信徒叫新教徒,但他们管自己叫基督徒,称他们的教派叫基督教。

25、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基督教”这三个字时要看语境,1054年东西方教会第一次大分裂之前,基督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天主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个真子集,其他的诸如阿里乌、一性论和聂斯脱利派,在天主教眼里是异端,但他们也相信基督是弥赛亚,那他们就是基督徒。而1517年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就是泾渭分明的关系,彼此没有交集。

2 阅读:32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