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5年倒计时

拐蚂拐 2023-05-17 16:54:14

1971年,对于毛主席来说,是让他最为心力交瘁、身心俱疲的一年。

这一年也是一个时间节点,是毛主席健康状况的转折点。

1972年1月,陈毅逝世的噩耗传来,毛主席本就极度郁结的心里,又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锤到了一样。

离陈毅的追悼会还有几个小时,正在卧床歇息的毛主席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匆匆从床上爬了起来,只胡乱披了件大衣,就去了追悼会现场。

就在追悼会结束,毛主席即将离开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无比感伤的一幕:毛主席的腿脚没了力气,几次抬腿都没能成功蹬上汽车,最终还是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爬上了车的。

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毛主席也是会衰老的,毛主席也是无法背离生老病死规律的。

从追悼会回来之后,毛主席因感冒着凉,再而引发肺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休息好。

这一次生病,几乎快将毛主席带走。

由于患有肺心病,在心率失齐的情况下,极易严重缺氧。在病了一个多月的时候,毛主席在睡梦中突然陷入休克,整张脸都因缺氧而憋得紫青。

好在医疗人员及时发现,足足抢救了半个小时,毛主席的心脏几度停止搏动,但总算是从鬼门关转了回来。

得知此事,周总理吓了一大跳,几乎都迈不动步子。

为此,极度重视毛主席健康状况的周总理,亲自为他组建起第一支医疗组。

接下来的数日,毛主席完全离不开吸氧机,身边也不能缺人,而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静静地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并没有向外界透露,许多人虽然感觉到毛主席的行踪愈加神秘,但却不知道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安排。

被抢救回来的第9天,毛主席坐不住、躺不住了,因为他想去会见一个外宾。

此时来华访问的,正是尼克松,这对改善中美关系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尽管毛主席仍是虚弱无比,但他仍是执意与尼克松见面。

会见当天,毛主席的双脚仍是浮肿得厉害,工作人员只能特地订做了两双很是肥大的布鞋给他换上。

按原定计划,出于毛主席的身体考虑,他与尼克松的会谈时间只有15分钟,然而在毛主席的要求下,会谈时间直接延长了一个多小时。

会谈过程中,毛主席始终从容自若,仍是表现得如往常一样敏锐、睿智,就连尼克松在日后的回忆录里也说,他也以为毛主席只是简单的中风。

而尼克松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与毛主席会谈的时候,一群医护人员就在他们隔壁房间整装待命,而书房的屏风后边,也早已放满了各式医疗抢救器具,就连强心剂都已经抽到了针管里边,方便随时可以第一时间打上。

毛主席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说,当时的场景,就是一场分秒必争的备战状态,因为毛主席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他与尼克松见面,几乎是拼尽了自己的全部意志力,才能在全世界面前表现得那么完美。

会谈结束,毛主席早已疲累不堪,连床都没法直接去,而是现在最近的沙发上静坐了大半个小时才缓过劲来。

好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毛主席的身体稍稍有所恢复。

为了不使资源浪费,毛主席觉得自己挺好的了,没有必要让那么多的医疗人员都围着自己忙活,于是就只留了最基本的护理人员,其他的医生、专家,都让他们回到各自岗位上。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毛主席依旧仍是勤于国事,只是他的体力越来越弱,精力越来越不够用。

1973年的夏天,毛主席主持召开十大开幕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

按照以往惯例,大会结束之后,都是领导人先一步,在代表们的热烈掌声中离场。

可当代表们热情鼓掌,为毛主席等领导人送行时,毛主席却始终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

随行的吴旭君看出了端倪,她看到毛主席的两只手撑着椅子把手,使劲往下发力,想要支撑着自己站起来。

吴旭君很担心,马上搀了毛主席一把,帮助他站稳身子。

然而,一旁的周总理却马上让毛主席先坐下,因为他看了出来,毛主席的双腿正在不停发抖,只是咬着牙撑着站稳。

毛主席又重重地坐回到椅子上,整个人犹如虚脱一般,他已没有力气再做第二次的起身尝试。

看着热情鼓掌的代表们,毛主席吃力地说道:“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周总理也随即向代表们表示:“这一次,毛主席希望能够目送各位代表们离场。”一边说着,一边打着手势让代表们先退场。

等到代表们都退得差不多了,毛主席这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缓缓起身,被搀扶着离场。

从这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在任何一次大会上,看到毛主席的身影。

一方面,是毛主席的病情又恶化了,他已没有了精力出席大会。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退场经历,绝不可以出现第二次,否则代表们都将知道毛主席的身体不好,这该多么影响他们的心情与工作呀。

时间进入1974年,在这一年的年初,毛主席的视力开始急剧下降,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几乎看不清东西。

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毛主席每天都在承受着近乎失明的痛苦,他要看书,要看报,要看文件,全都由工作人员念给他听。

对于一个喜欢以“教员”自称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向来手不释卷的爱书之人来说,忽然之间看不清字了,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呀?

但对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从没有在毛主席的脸上看见过任何悲观阴沉,也没有什么痛苦烦躁,有的只是毛主席一如往常的平静。

毛主席可能话不多,但他总是默默聆听着,然后再沉默着思考,他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藏了起来自己消化,他比旁人都表现得更加轻松,时常反过来宽慰着身边的人。

这一年冬天,中央保健委员会的专家王新德突然接到电话,被告知有一项极为特殊的任务。

当得知是给毛主席看病之后,王新德整个人都紧张得手足无措。

在王新德的想象中,毛主席作为一个掌舵人,应该是非常严肃的,应该是张口闭口都是国家大事与马列主义的。见到毛主席的时候,王新德才发现,毛主席实际上十分随和。

而令王新德感到鼻子发酸的,是面前的毛主席,与他以往在电视上看到的毛主席,完全是两副模样。

以往在电视上见到的毛主席,永远都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领袖,永远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而如今静静躺在床上的毛主席,却是一个眼睛几近失明,早已苍老憔悴,已然是风烛残年。

王新德感到十分难过,如果“毛主席万岁”真的能够实现,那该有多好!

事实上,毛主席并不是没有听过人民为他欢呼:“毛主席万岁!”

每当这个时候,毛主席总是特别冷静、特别理智。

他总会蹙起眉毛,一脸严肃地说道:“不要宣传个人,这样是要吃大亏的!”

对于“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这四个伟大以及“万万岁”的呼声,毛主席很是嗤之以鼻,他不止一次地说道:“扯什么万万岁,难道人还会长生不死么?哪有人能活到一万岁?”

毛主席一生尊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始终都以一个真正唯物主义者的乐观精神,去坦然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

每当病痛折磨的时候,毛主席大多都选择疯狂看书,几乎他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帮他举过书本,而他则是自己拿着放大镜慢慢看。

实在是忍无可忍的时候,毛主席才会选择与药物妥协。

在毛主席病重的时候,他很少为自己担心,但却很是为身边的医护人员担心,因为他觉得自己若是病情恶化,这些医护人员多多少少要遭到别人的苛责,因此他常常为身边的医护人员说话。

在生活上,毛主席也对这些照顾他的医护人员们极为关心。

至于毛主席的很多具体情况,譬如说患了什么病,情况怎么样,日常有哪些细节等等,他身边的医护人员也始终都是守口如瓶,不管外界怎么探寻,不该说的就绝不会透露。

王新德说,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既是本分,也是他们能为毛主席尽到的一丝保护:“中央不讲,我们也不讲。”

1975年,毛主席时常听读《枯树赋》,每每听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他总会格外沉默。

这一年的国庆节,毛主席早早就跟身边的工作人员们说:“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十一了。”

经历了许多亲密战友的先后离世,看着周总理如今只能靠着手术维持生命,毛主席的内心,不免生出一丝英雄迟暮的孤独与悲凉。

1975年11月,毛主席的病情再次恶化,肺部感染,吞咽困难,呼吸不畅,说话吃力,多种症状又一次齐齐找上门来。

毛主席的最后一次生日,面点师傅田树滨在下面条的时候,发现锅里的手擀面煮着煮着竟全都碎了,没有一根是完整的,只能改用挂面来煮。

田树滨的心中,茫然之间总感觉到,还有一丝说不出来的不安。

1976年1月8日,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周总理没能等到春节,就永远地离开了。

在听工作人员念讣告的时候,毛主席始终沉默着,唯有两行清泪在脸上流淌。

到了周总理追悼会的前一天,工作人员给毛主席念了写给周总理的致悼词,毛主席听着听着又流泪了,这一次他再也忍不住,终于嚎啕大哭了起来。

1976年清明节前后,毛主席病情更重,愈加动不了,他似乎感到大限将至,经常就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记得来坟前看看我。”

这一年的7月,先是朱老总逝世,又是唐山大地震,毛主席先后两次落泪,在听取唐山大地震的报告时,毛主席更是忍不住地当着所有人的面哭了起来。

到了9月,毛主席数次病危,但在他弥留之际,依然坚持着看书、看文件。

9月6日,毛主席在清醒时,艰难地用手在床边敲了3下,又艰难地伸出3根手指,机要秘书张玉凤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心意:“主席,您是想要了解三木武夫的情况么?”

毛主席艰难点头,所有人这才领悟过来,原来已经到了日本选举的日子,毛主席一向关心国际问题,是想了解三木武夫的参选情况。

9月8日,毛主席逝世的前一天,尽管上下肢都插着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但他依然坚持看书看文件。

这一天,他前后看书看文件11次,共计2个小时50分钟。

9月9日,巨星陨落,天地同悲。

一个开天辟地的大英雄,永远离开了他的人民。

一个时代,缓缓落下了帷幕。

1 阅读:23
拐蚂拐

拐蚂拐

后来,渐渐地没有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