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只是跨出了老板整体财富布局的第一步,老板如何安全套现离场,才是检验收成的唯一标准。
近日,上市公司巨星农牧发布了一个关于未来3年股东分红回报的规划,给广大股民狠狠地画了一张饼。
为什么说是画饼呢?
分红回报规划并非A股的强制要求,既然非强制,也就没有制度层面的保障,能不能做到也就是说说而已,不需要负法律责任,最多也就是道德层面的事情。
再仔细通读全文,你会发现,所谓的规划充满了各种“如果”、“原则上”、“应当”,逻辑上滴水不漏,好像什么都承诺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承诺,即使没做到,未来你连道德层面的谴责依据都找不到。
不得不说,高,实在是高!
至于为什么在这个档口上整这么一出“画饼”大戏,灰鸽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配合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增发,或者再说直白点,是给老板贺正刚未来的套现做铺垫。
准确的说,贺正刚已经是“前老板”了。
从巨星农牧的股东资料来看,贺正刚自从2023年9月协议转让了2600万股、套现7.2亿以后,实控人已经变成了唐光跃,贺正刚则降为第二大股东。
更有趣的是,在通过协议转让股权套现7.2亿以后,贺正刚又以进一步强化新老板实控人地位的理由,在二级市场奉旨减持了503.5万股,套现了大约1.75亿。
什么意思呢?
贺正刚完成了协议转让之后,与新老板唐光跃的持股比例差距不到5%,为了拉大差距,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实控人的控股地位,贺正刚郑重宣布到二级市场减持不超过2%左右的股权。
实控人稳固控股地位不选择一级市场收购股权,而是靠第二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减持,这个逻辑也是够奇特的。
但控股权的稳定是上市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这个套现理由说得相当义正词严,你要是反对,好像反而成了大逆不道了。
于是,贺正刚的套现就显得理直气壮了。
算起来,巨星农牧从上市至今,贺正刚已套现了9亿,实控人的位子甩出去了,也就相当于已经基本实现了成功突围,接下来的减持难度就要小得多了。
实际上,贺正刚的计划已经筹谋多年,如果从现在往回看,2017年振静股份的上市,就是整个落袋计划的第一步。
当然,这一切,还得从贺正刚的发家说起。
贺正刚是四川乐山人,70年代就进入了体制内,在乐山商业局任职多年。
那个年代的商业局显然是市场信息最灵通的部门,什么挣钱,怎么挣钱,局内人都门儿清,但凡胆子大一点,脑子灵活点,都能抓住改革开放的巨大机遇。
而贺正刚就是胆子又大、脑子又灵活的人,1992年,38岁的贺正刚抓住了机遇,辞职下海了,从农药化肥生意开始,并一路扩展到皮革、煤炭、房地产等,逐渐成为了乐山商业界的重要角色之一。
2014年乐山商会成立的时候,贺正刚被选为常务副会长,其在乐山商界的地位可窥一斑。
地位是由资本实力决定的,贺正刚早在2012年就已经拥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和邦生物,就是贺正刚赖以发家的农药化肥业务。
2017年,贺正刚又把旗下皮革业务公司成功IPO,就是前面提到的振静股份。
不过,振静股份只是到A股占位的,上市仅仅两年后,实控人的限售期都还没过,贺正刚就开始筹划把壳借给养猪的巨星农牧。
原因显而易见,彼时正是“非瘟”肆虐之时,猪价高企,规模化猪场很吃香,上市必定能卖个好价钱,而且,贺正刚本来也是巨星农牧的第二大股东。
不过,这一急迫的卖壳想法却遭到了交易所的质疑,于是,贺正刚把一步分两步走,先是收购巨星农牧,但自己仍然是实控人,这样就不叫借壳上市了。
而第二步就是前面提到的协议转让,风头过去后,一个协议转让就把实控人位子甩给了巨星农牧的创始人唐光跃,整个操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值得一提的是,巨星农牧的创始人唐光跃也是乐山人,或许可以说,这是一场两个乐山老乡共同筹谋的一盘大棋。
巨星农牧是四川的养猪大户之一,规模仅次于新希望和德康农牧,在四川省养猪界能排到第三的位置。
自从振静股份收购巨星农牧的消息传出后,股价就开启了猛涨模式,2020年完成收购后,继续一路向上,到现在,股价已经是收购之初的5倍还多了。
最奇葩的是,巨星农牧2023年的走势几乎与所有猪企都不同,就连“猪王”牧原股份都大跌,而巨星农牧却是逆势向上。
你要说巨星农牧2023年的业绩有多好吧,好像也谈不上,和其它猪企一样,都是亏损,而且还亏得不少。
如前所说,巨星农牧正在筹划非公开增发,计划募资12亿扩大养猪规模,在别的猪企都在开始踩刹车的时候,巨星农牧这又是一个逆势操作。
至于到底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可能只有唐光跃自己才清楚了。
当然,贺正刚已经不需要为这些操心了,落袋计划既然已经开始兑现了,把握好节奏,踩峰不踩谷才是自己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