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林徽因在别墅和金岳霖同住5个月,梁思成:我一点不担心

吴学华看天下 2024-12-17 14:55:28

民国时期的一桩传闻,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那是在1946年的昆明,才女林徽因因病前往疗养,与一位爱慕她多年的男子同住一座别墅长达5个月之久。这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著名哲学家金岳霖。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不仅对此事毫不在意,反而常常向友人表示感谢。当有人向梁思成提起这件事时,他只是淡然一笑:"我一点也不担心!"

究竟是什么样的情谊,能让一对夫妻和一位终身未娶的男子之间,建立起如此超越世俗的信任?这段佳话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一、才女病重:昆明疗养之因

1946年初春,北平城内寒意未消。在清华园的一处院落里,林徽因正在为建筑学院的重建工作忙碌着。这时的她已经显得十分憔悴,连续几天的咳嗽让她难以入眠。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午后,林徽因在办公室突然晕倒了。校医诊断后,脸色凝重地告诉梁思成,林徽因的肺病已经相当严重,如果继续在潮湿寒冷的北平工作,恐怕撑不过五年。

就在这时,林徽因收到了老朋友张奚若的一封信。张奚若在信中提到,昆明的春天已经来临,山茶花开得正好。他热情邀请林徽因来昆明休养,并特意提到西山脚下有一处僻静的院落,空气清新,最适合养病。

张奚若的邀请来得正是时候。1946年3月初,林徽因在医生和家人的劝说下,决定暂别北平,前往昆明疗养。当时梁思成正在为清华建筑学院的重建工作四处奔波,无法抽身陪同。

林徽因抵达昆明的那天,春光正好。从火车站到西山脚下的路上,她看到街边的茶馆里坐满了晒太阳的人,远处的滇池波光粼粼,山间的杜鹃花开得正艳。

张奚若为林徽因安排的院落位于西山半山腰,是一座带有小花园的两层楼房。院子里种着几株玉兰和山茶,还有一片竹林。这里地势较高,空气干燥,远离城市的喧嚣,确实是个养病的好去处。

让林徽因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抵达昆明的第二天,一直在北平的金岳霖也出现在了这座小院里。原来他早就得知了林徽因要来昆明疗养的消息,提前在张奚若家附近租下了这座院子。

这座位于昆明西山脚下的小院,就这样成为了林徽因在这个春天休养生息的地方。每天清晨,院子里总会传来园丁修剪花草的声音,远处的滇池在朝霞中泛着粼粼波光。许多年后,昆明的老人们依然记得,那个春天,经常有人看见一位端庄秀美的女子,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安静地晒着太阳,翻看着书籍。

二、金岳霖的细致照料

在昆明的春光里,金岳霖为林徽因租下的这座小院很快有了新的变化。他首先请来了当地最有经验的老管家王婆,专门负责打理院子里的日常起居。王婆在昆明富贾之家做了二十多年的管家,深谙照顾病人之道。

每天清晨五点,王婆就会起床准备一日三餐。她知道病人需要营养,但又不能太过油腻。于是每天变着花样,煮些清淡可口的滇式小菜。时令时节,她还会采来新鲜的野菜,熬成养生的汤羹。

除了王婆,金岳霖还请来了两位经验丰富的护工,一位负责白天,一位负责夜间。这在当时的昆明并不多见,因为训练有素的护工大多集中在医院里工作。为了请到这两位护工,金岳霖特意托人走了关系,还付了双倍的工钱。

院子里的生活井井有条。每天上午九点,护工会推着躺椅到花园里,让林徽因能够晒到最温暖的阳光。中午时分,王婆会准时端来热气腾腾的午餐。下午茶时间,园子里总会飘来淡淡的茶香,有时是普洱,有时是碧螺春,都是金岳霖特意从城里买来的好茶。

1946年4月,著名诗人冯至路过昆明,专程来小院探望。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院子里处处可见金先生的用心。书房的书架上摆满了新到的书籍,茶几上总放着刚采摘的山花,就连门口的石阶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五月的一天,昆明突降暴雨。金岳霖连夜请人加固了房顶,又在窗户外加装了雨篷。当地人都说这是几十年不遇的大雨,可林徽因的房间却纹丝不漏,一如既往的干燥温暖。

每逢周末,昆明的文人雅士们常常来访。他们或是带来新出版的书籍,或是带来城里新开的点心。金岳霖总是热情地招待每一位来客,但从不让谈话时间超过医生建议的限度。

六月底,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组织了一次诗会,特意邀请林徽因参加。金岳霖考虑到路途遥远,婉言谢绝了。他对前来相邀的故友说:"还是请大家来院子里小聚吧,这里更安静些。"

就这样,在这座昆明的小院里,金岳霖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标准,将照顾林徽因的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得妥帖周全。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院子,到夜晚最后一盏灯熄灭,每一刻都显示着他的细心与用心。

三、深厚情谊的形成渊源

回溯到1931年的春天,北平城内的一场文人沙龙上,金岳霖第一次见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那天,沙龙的主题是讨论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林徽因刚从美国学成归来不久,正在侃侃而谈贝聿铭的导师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

这场沙龙之后,金岳霖开始频繁出现在清华园的文人聚会中。他总是带着最新出版的英文哲学书籍,与林徽因和梁思成讨论柏拉图、康德到罗素的思想演变。在那个知识分子汇聚的年代,清华园里经常能看到三个人漫步在康博昭阶间,争论着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1932年秋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清华园的寓所开始了每周四的固定沙龙。这个被称为"太太的客厅"的聚会,成为了北平文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金岳霖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他常常提前到来,帮忙摆放茶具,整理会客室的座椅。

那时的清华园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每当下雪天,教授们都会相约去未圆园吃火锅。金岳霖总是最早到达的那个,他会提前和店家约好靠窗的座位,因为那里能看到园子里的积雪景色。

1937年,抗战爆发。清华大学被迫南迁。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金岳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梁家的责任。从北平到长沙,再到昆明,他始终与梁家同行。在物资匮乏的战时,他常常想方设法弄来一些药品和生活用品,悄悄放在林徽因的书桌上。

到了西南联大时期,金岳霖的住处就在梁家对门。每天清晨,他都会来敲门,带来刚买的油条和豆浆。下午下课后,他常常坐在梁家的庭院里批改学生作业,顺便听林徽因教小儿子梁从诫背诵古诗。

1940年冬天,昆明遭遇了罕见的严寒。金岳霖托人从城里买来了一件羊绒毯子,说是给梁从诫保暖用的。但梁思成后来发现,那条毯子的价格几乎等于当时一个教授三个月的薪水。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金岳霖逐渐成为了梁家的"编外成员"。他不仅是一位挚友,更像是这个家庭的守护者。每当林徽因因病不适时,他总是第一个发现异常,连夜去请医生;每逢梁思成出差在外,他就会主动照看家中大小事务。

四、超越世俗的理解与信任

1946年那个春天,当消息传到北平知识分子圈子里时,不少人都对这段同居生活议论纷纷。有一天,几位老友在燕园的茶室里谈起此事,梁思成恰好也在座。一位老教授忍不住问道:"思成啊,你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吗?"

梁思成端起茶杯,慢慢品了一口,说道:"老金把徽因照顾得很好,我有什么好担心的?"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那是林徽因从昆明寄来的,信中详细描述了在西山脚下的疗养生活。

1946年4月的一天,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来到昆明探望林徽因。看到金岳霖亲自为林徽因煎药,又细心地询问服药后的反应,陆小曼感叹道:"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情谊真是难得。"

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闻一多,曾经这样评价这段特殊的关系:"这不是简单的男女之情,而是一种难得的精神契合。梁思成能够理解这一点,正是因为他的胸襟足够宽广。"

在那个春天,经常有文人雅士来访。每当有人旁敲侧击地询问这段同居生活,金岳霖总是正色回答:"我只是在照顾一位生病的朋友。"这样的回答,让那些带着猜疑来访的人,最终都无话可说。

有一次,梁思成的一位同事专程从北平来昆明,带来了清华建筑学院的一些文件。看到林徽因的气色明显好转,这位同事对梁思成说:"多亏有金先生在这里照顾。"梁思成点点头:"是啊,老金做得比我还要细心。"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圈子里,这种超越世俗的理解与信任并非个案。著名学者陈寅恪就曾说过:"真正的学人之间的情谊,不应该被世俗的眼光所局限。"

1946年夏天,林徽因的身体逐渐好转,能够在院子里散步了。有一天,她收到了梁思成的来信,信中说:"听说你最近能吃能睡,我就放心了。老金在那里,我比在你身边还要安心。"

就这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才女,她的丈夫,和一个终身未娶的哲学家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超越了世俗的眼光,也超越了常规的伦理边界,成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之间一段佳话。

五、生死相依的一生之约

1955年,林徽因的病情急转直下。那时的北京,正值深秋,金岳霖每天都会带着新买的水果来到医院。他总是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安静地等待探视时间的到来。

医院的老护士回忆说,有一次查房时发现林徽因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本崭新的英文诗集。后来才知道,那是金岳霖特意从图书馆借来的,因为林徽因曾经提到想重温一下济慈的诗。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离世的那天,金岳霖正在医院。据当时在场的医生说,他静静地站在走廊里,一直到天完全黑了才离开。

此后的日子里,金岳霖常常到梁家去看望梁思成和孩子们。每到林徽因的忌日,他都会带着新采的山茶花去墓地。梁从诫后来说:"金爸爸总是记得母亲最喜欢的是什么花。"

1972年,梁思成也离开了人世。那时的金岳霖已经年过古稀,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去看望梁从诫。有时是帮忙整理父母的遗物,有时是一起翻看旧相册,偶尔也会讲起早年在清华园的往事。

到了80年代初,金岳霖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梁从诫二话不说,搬到了金岳霖家附近。每天清晨,他都会来给金爸爸煮早饭,晚上再来查看服药情况。

1983年的冬天特别冷。有一天,梁从诫来看望金岳霖时,发现老人正在翻看一本泛黄的相册。那是1946年在昆明时的照片,照片里的西山脚下,一座小院安静地坐落在那里。

1984年,金岳霖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梁从诫几乎寸步不离。最后的日子里,老人总是默默地看着窗外。窗外的梧桐树上,落叶纷纷,恰如那年昆明的山茶花开。

金岳霖去世后,梁从诫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了林徽因夫妇墓地的旁边。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三个人最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聚。墓碑上没有太多的文字,只刻着他们各自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信任与守候的故事。

时光流转,许多年过去了。每年清明时节,当山花烂漫之际,总会有人看到梁从诫带着鲜花来到这里。三座墓碑静静伫立,见证着一段跨越生死的情谊。

1 阅读:47

评论列表

无诸戏论

无诸戏论

3
2025-01-18 21:43

林徽因没什么了不起的,就像现在某些女人,交际花,爱出个风头什么的,结了婚了还喜欢被男人崇拜,做她丈夫累死了。

吴学华看天下 回复 01-19 09:06
你了不起

吴学华看天下

吴学华看天下

新锐作家,已经常规出版长篇小说2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