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仅仅过了一天,10月16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因涉及住房租赁贷款资金被用于房地产开发等10项违法违规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121万余元,罚款731万余元。同时还处理了参与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4名直接负责人,分别处以8至10万元的罚款。
这10条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内容不赘述,我们对比看另一条报道。
10月15日,人行深圳中心支行和人行上海总部相继公布9月当地信贷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企销售迅速回温也反映到了信贷数据中。一般来说,人民币贷款中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主要以购房贷款为主,可从该项数据一窥一二。
9月份深圳市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了292.29亿元,为年内增幅最大的月份,环比增加131亿元。从全国来看,9月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6362亿元,同比多增1419亿元,已连续7个月超季节性增长。
有意思的是,向房企和居民发放贷款的,都是银行。而这些银行在发放过程中是否10条违法违规行为都占全,还是另有创新,无需细究。双管齐下配合默契,始搞出今年深圳在一线城市中楼市一枝独秀、疯狂裸奔的大动静,引发后续相关部门迅速推出严厉的楼市调控深圳版新政。
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从在商言商的角度来看,利益高度一致,协同作用明显,靠道德自律很难打压投融资的冲动。国字号银行尚且如此,那些民营的中小银行为谋生营利计,不放胆一搏有点不符合商业逻辑。
应当说,银行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被处罚不是新鲜事儿。再举今年的两例:
7月16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9张处罚信息,涉及平安银行、北京银行、邮储银行和中国信达4家公司,处罚信息均与贷款违规和流入发地产相关,总罚款金额达到1752.22万元。在被罚的银行中,平安银行被罚金额最大,达到777.22万元。
2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北京分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因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中信银行收到一张超2000万元罚单。
在深圳40周年庆祝大会刚刚闭幕,监管部门即推出罚单敲打房地产,说明问题之严重与治理之迫切。
这可能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8月份,高层针对房地产制定了“三条红线”,以及据此被划分为四档的房企。
三条红线政策既出,那些善长以牺牲房屋质量为代价的,秉持“三高”模式的头部纷纷对号入座自查自纠,引出恒大的逼宫与债转股,以及公众对房地产融资渠道与规模的关注。泰禾、富力、泛海……,更多的流动性压力的状况出现也许刚刚开始。
之所以当下如此重度关照银行与房企,很显然是出于对房地产泡沫是否会碎裂的担忧。
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的房价飙升了6倍,深圳等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越伦敦。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狂潮一直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了获得融资,大量开发商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利息,以弥补不断上升的债务负担。全球十家负债最高的房地产企业中,有7家位于中国。有分析认为,中国有重演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风险的可能。
在解读政策时,住建部表示,市场化、规则化、透明化的融资规则,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话是这么说,可听话的“孩子”却不多。
是不是随后接着会有更大的瓜吃?环环认为,关于房住不炒,监管与被监管方已博弈多年多轮,双方都积累了丰富的调控与应对调控的经验。
但这次,恐怕是来真的了。
这对于投资客而言,则意味着必须谨慎选择投资区域。精准聚焦一线城市,关注一线城市中的房价洼地城市,选择一线城市中的高新产业聚集区域板块,以及以一线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中的临城环城概念区域。同城融合、交通可达、价格优势、投住两便。对于概念炒作式的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还需要针对区域经济条件,认真研究再下手。
除此之外,投资客还必须谨慎选择房企。高周转模式下的房企包括头部房企在内,企业初心与核心理念已经大打折扣,应认真研究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健康状况,千万不要触雷。在实际买房阶段,最近三五年开工建设交付的住宅项目要特别关注质量问题,必要时请专业人士参与验房环节。
深圳在怎么样,这辈子不中彩票,不爆发,不捞,打工是买不起了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赞!
没有银团支持就没有楼市刚需。
谁批的贷款?[汗] 要不要脸 几个亿的赚 罚几百万[吃瓜]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