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军的一处秘密监牢内,一位我军女战士正在遭受非人酷刑,竹签扎手指,沾了盐水的鞭子抽后背,女战士经历了种种折磨,始终没有背弃自己的革命信仰。
一年之后,这位女战士英勇就义,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泄露过我军的一句情报,她的临终遗言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江竹筠
这位女烈士名叫江竹筠,是红色题材小说《红岩》中“江姐”这一角色的原型,她在地下阵线多年奋战,最终牺牲在了新中国建立的那一年。
江竹筠牺牲后,她的独子彭云被国家悉心培养,成长为了顶尖人才,但彭云却选择长期居住在美国,引起了热议。
彭云晚年时,曾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回国的时候,彭云回答了五个字,这五个字道尽了他的辛酸无奈。
江姐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又是怎样壮烈牺牲的?她的独子彭云,为什么会长期居住在美国呢?彭云回应争议时,又说了哪五个字呢?
巾帼英雄1920年8月20日,一名女婴在四川自贡一户人家呱呱坠地,这个女孩儿就是江竹筠,日后鼎鼎大名的“江姐”。
江姐
江竹筠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她的父亲游手好闲,与母亲感情很差,终于,在江竹筠的弟弟刚会走路的时候,江母毅然和丈夫离婚,带着姐弟俩回到了重庆老家。
在那个年代,一个离异女性想要拉扯大两个孩子,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赚得全家的口粮,江母找了一个洗衣服的工作,从早到晚浆洗衣物,累得直不起腰。
江竹筠当时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幼童,可在江母的言传身教下,已经相当懂事儿了,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她去当地工厂当了一名童工。
因为年纪小身材矮,江竹筠够不到工厂机器的操作台,只能站在凳子上施工,她的雇主为人残忍刻薄,只要她稍微出现纰漏,就会挨得一顿拳打脚踢。
艰难的生活,磨砺出了江姐坚韧不拔的性格,随着年龄增大,她萌生出了读书的念头,可江母连为两个孩子挣得口粮都很困难,又怎么有钱供女儿读书呢?
江姐入读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
好在江竹筠有一位长年在外做生意的舅舅,在她十岁的那年,这位舅舅回老家探亲了一趟,他慷慨地资助了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江竹筠姐弟终于有机会去读书了。
江竹筠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校期间始终是“尖子生”,与此同时,江竹筠还在学校结识了不少共产主义者。
在革命同仁的感召下,江竹筠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加入了我党,她对党忠诚,能力又强,很快便成为了地下组织的骨干。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组织安排江竹筠和一名男同志假扮夫妻,协同进行地下斗争,这位假扮江竹筠丈夫的男同志,就是她后来的爱人彭咏梧。
在革命工作和日常相处的过程中,江竹筠和彭咏梧情愫暗生,从假夫妻变成了真情侣,1945年,经由组织批准,两人喜结连理。
婚后两人继续奋战在地下工作第一线,由于组织安排出现调整的原因,夫妻俩聚少离多,甚至江姐生子的时候,丈夫彭咏梧都不在身边。
彭咏梧、江竹筠和孩子的合影
江竹筠在生产的那一天,不得不强忍疼痛独自前往医院,经过一轮惊心动魄的手术,她的儿子彭云终于顺利降生了。
等到彭咏梧赶到医院的时候,生产已经结束了,看着新生的儿子,虚弱无比的妻子,他又是心疼又是感动,下定决心未来要给妻儿好的生活。
可惜天不遂人愿,1948年1月,彭咏梧在一次革命斗争过程中不幸遇难,甚至遗体还被国民党反动派侮辱了。
江竹筠没有放任自己沉溺悲哀情绪,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接下了亡夫的革命工作。
当时国共两党在大西南一带的地下斗争,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江竹筠深知自己的工作凶险万分,便把儿子彭云寄养到了弟弟家,希望他能够不受波及。
图片来源网络
壮烈牺牲江竹筠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就在彭咏梧牺牲的同一年,她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国军特务们觉得抓到了“大鱼”,使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想要从江竹筠口中套出情报。
一边是黄澄澄的金条,另一边是红彤彤的烙铁,江竹筠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她坚决不出卖自己的同志,国军特务们恼羞成怒,对江竹筠施加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酷刑。
身体的折磨,没有打倒江竹筠顽强抗争的精神,她的斗志鼓舞了狱中其他的同志,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坚决和国民党反动派战斗到底。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消息传到国军监牢时,狱中的同志们欢欣鼓舞,江竹筠激动地说:“咱们一定要好好走出去,为祖国继续作出贡献!”
只可惜同亡夫彭咏梧一样,江竹筠也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1949年11月14日,她被国军特务残忍杀害,壮烈牺牲,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图片来源网络
江竹筠在遇害之前,早就预感到自己很可能出不去了,她不怕为革命牺牲,心中唯一牵挂着的,就是自己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彭云了。
监狱里没有笔墨,江竹筠就把竹签当成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给监狱外面的弟弟写了一封绝笔信,一名监狱看守十分同情我党志士,秘密帮助江竹筠送信了。
在这封绝笔信中,江竹筠嘱托弟弟,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她希望彭云能够成材,长大后继承父母的遗志,为祖国作贡献。
烈士遗孤江竹筠的信被看守带到了弟弟的手上,他也确实遵照着姐姐的遗愿,认真抚养彭云长大成人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彭云又享受到了国家的烈士子女优待政策。
江姐之子彭云
从小到大,彭云在国家的安排下,始终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1965年,他成功考进了哈尔滨军工学院,成为了珍贵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彭云先被分配到沈阳工作,后来又被调到中央,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到了1977年,彭云已经是中科院的成员了,主要负责的是计算机领域。
从一个小小孤儿,到中央的顶尖人才,彭云不负母亲所望,确实成才了,而在事业无比顺利的同时,彭云在生活中,也处处受到优待。
因为“江姐独子”这一耀眼身份,周围人对彭云可以说是无不另眼相看,又是怜惜又是礼遇,在给他介绍对象时,也是尽量安排最佳人选。
彭云的妻子,是他的大学校友易小冶,两人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而易小冶的外公,正是毛主席妻子杨开慧烈士的亲舅舅,彭云因此也算是和伟人沾亲带故了。
可这种处处被优待、一路顺风顺水的日子,让彭云非常不自在,他不想继续顶着“烈士遗孤”的光环做事,迫切希望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真实能力。
机会很快就来了,彭云被组织安排公派出国,去美国深造,在那里,没有人知道他是烈士子女,彭云可以大展拳脚了。
事实证明,彭云确实满腹真才实学,他不仅在美国高校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发表的科研论文还引起了学术界一阵轰动。
博士毕业后,彭云的导师强烈建议他留校任职,继续专攻计算机专业的前沿领域,彭云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下来了,他当时的想法,是学到欧美尖端技术后就回国做贡献。
此后,彭云便长居美国,并把自己的家人也接到美国一起生活了,1999年,彭云和妻子一道,回了故乡四川自贡一趟,祭奠自己的亡母江竹筠。
旅程即将结束时,有不少人劝彭云干脆回国算了,彭云表示自己还没有学到国际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暂时还不能回国。
于是乎,彭云在短暂归国之后,又回到了美国,谁知此后多年,他并没完成当年的承诺,始终在美国工作生活,一直没回国,有不少人觉得他一去不归,有“说一套做一套”之嫌。
彭云晚年的时候,曾经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到是否完成了母亲江竹筠的遗愿时,彭云坦率地回答:“我只完成了一半。”
毫无疑问,彭云口中的“完成一半”,是指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许,成长为了一名优秀人才,可江竹筠希望的,是儿子的才华用在为祖国作贡献上,长居美国的彭云没有做到。
当记者追问他为什么多年不回国时,彭云无奈地道明了实情,他当年受困于“江姐独子”的光环,老是觉得一定要“学到大东西”之后回国,才算不辱没烈士母亲的声名。
可学海无涯,彭云真正能够完全掌握欧美最尖端计算机技术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纵使他还想回国发挥余热,由于身体健康原因也有心无力了。
面对来访的记者,彭云说了一句话:“我已经老了。”
短短五个字,其中包含了多少“可怜白发生”的心酸与无奈啊。
好在彭云的遗憾,还有他的儿子、江竹筠烈士的孙子彭壮壮来弥补,这个曾获“少年诺贝尔奖”、长大后考入哈佛大学的青年才俊,学成之后毅然回到祖国了。
彭壮壮
现如今,彭壮壮正在北京担任要职,深耕信息通讯领域,他曾为多个国企和中央部门规划项目发展道路,为我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彭云未竟的事业,由自己的儿子来继承,江竹筠烈士夫妇的红色精神,在后人的身上得到了传承,相信江竹筠若是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无比欣慰吧。
参考文献:
江竹筠之子彭云回自贡祭母《四川党史》
江竹筠: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人民日报》
红梅盛绽红岩魂 一片丹心向阳开(光明网)
江姐狱中遗书首次公开 筷子磨成竹签写成(北方网)
江姐之子在美国:母亲的遗愿我只做了一半(新华网)
江竹筠烈士孙子彭壮壮先生在江姐纪念展开幕式上发言(四川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