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从认知看美国人的“自由”,儒家圣人说的很明白!

老张阳明心学 2024-12-02 05:32:47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心学是有用的。 心学即是认知。王阳明的心学提供了一个角度,以心作用的基本原理,去审辨社会现象。 比如,美国人宣扬的“自由”。 从认知上看,自由这个词,来自西方,和中国人的自由大不一样。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认知,更高明,更有智慧。自由是好东西,怎么样得到自由也很重要。 自由是什么?最经典的一个说法,莫过于儒家圣人孔子说过的一句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这句话本意说心的境界,但是用来解释自由再恰当不过。 这有两个意思,一,要“随心所欲”,二,要“不逾矩”。我们一直说,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而西方人则偏重“随心所欲”,轻视了“不逾矩”。比如,西方社会这几年流行的LGBT运动。而我们尊重个人,但是不能扯大旗。比如,某明星节目被取消。 这和中国传统智慧一脉相承。 圣人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从认知上,和道家的阴阳一样,没有绝对的阴或阳,要阴阳和合一起作用,否则就会出问题。现实世界和中国古人的智慧认知,也都遵循这个道理。道家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祸相依,利害相转,就是这个道理。 “随心所欲”和“不逾矩”缺一不可,正如阴和阳。 这从儒家的“仁”里,也可以找到答案。仁的意思是两个人共存。不仅要看到我,还要看到他,我和他是一体的。这就是社会的根基。不分东西方,只要有人的地方,必然遵从这一规律。这一规律是写在人心里的。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另一个人听了看了,会有反应,人是社会性的,一个人会影响到他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在乎他人,那么他人的反应也反馈回到他身上。 这几年离婚率飙升,在认知里,和“随心所欲”的扩张风潮有关,打破了孔子说的“不逾矩”的约束。在彰显“随心所欲”时,而轻视了“不逾矩”。结果就是矛盾多了,感情和关系崩了。 人心本是如此作用。 诸如这样的风潮,还被西方人举着所谓“自由”的大旗,制造认知混乱。比如颜色革命,比如前些日子某东代言人事件,就是例子。 这种不同根源于东西方的认知根源不同,挖起来,就要从历史和文化的根上来说。 西方人提出自由,有西方的认知背景。在欧洲“思想启蒙”运动之前,西方是一个宗教社会,愚昧的思想禁锢了人性,这和儒家说的丈夫做一个好丈夫,妻子做一个好妻子是不同性质的。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那段历史。为了反抗,哲人们才提出了“自由”,因为,他们的起点低一点。 反观东方,并不是这样。2000年前,中国人就意识到人本的重要,比西方更智慧,更顺应人性。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成圣人”。皇帝朝代更替了2000年,中国的封建和西方的封建,虽然是同一个词,但真实情景,天差地别。 不信的话,还可以看看西方历史,大多在说随心所欲。“自由”和商业结合,继承维京海盗“弱肉强食”的思想,“随心所欲”的扩张,大航海抢夺黄金白银,建殖民地,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人奴隶,发动鸦片战争。就是因为,太“随心所欲”了。在今天也是这样。 “随心所欲,不逾矩。”既要利自己,也要利他人。 老祖宗的智慧,经过了几千年实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0 阅读:16
老张阳明心学

老张阳明心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