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是一个完整体系,有8大要义(深度)
老张阳明心学
2024-12-02 05:32:45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心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传习录》和王阳明的讲学中,我们能看到心学主要有8大要义。这8大要义,就像人的手脚躯体,一起构成了心学的逻辑和框架。
第一要义:心。心学以心来命名,心是心学的核心。孟子说:“尽其心。”把所有人事都追溯到心。
心是人的主宰,每个人每天都在用心。修行,修身养性,明心见性也都是心的工夫。
认知,情绪,念头,欲望等一切的原点能归原到心,再从心出发,解决心中发生的一切事,从根上能解决一切问题。
从心的角度,提供一个视角,提供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要义:观心中花。王阳明曾南镇观花,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场景。人见到山中花,在心中生出心中花,这个过程就是认知。
观心中花,就是认知的过程。这关系到本体论和认识论。
花可以是认知的任何对象。万事万物都如观花一样,其中藏了认知的基本原理。
第三要义:心即理。理是规律,是真理。
理是道的化用,是心对道的认知。
心也是道生化而成的,理也是道生化而成的。
理只能在心里才能显现,理只能从心中生出。理无法离开心。
心即理,就是讲心和理的关系。
心能生出理,心如何生出理来,人如何得到理,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第四要义:知行合一。人依赖知行实践。如何知,如何行是大事。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成,行是知之始。
从心中识来说,知行都是识,知和行,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知行合一是心中真实。知行合一也是方法。
只有知行合一了,才每年在心中形成一个正反馈的系统,人的知行才能不断提升。
第五要义:致良知。人在知行中,依赖什么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良知。先天在心中已经存在,写在心性中。人不用学习,就有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的良知良能。
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良知的作用。
有了良知,我们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但是,因为后天习心中的认知,情绪,欲望,良知常常被遮蔽。就如明镜蒙上了一层灰尘,要擦除灰尘,还原明镜的本来面目。
第六要义:四句教。四句教是心学的重要方法。他一方面是心中善恶生发变化的原理,一方面也是明心见性,顿悟的指南。
第七要义:万物一体之仁。仁是一种认知范型。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世界都不离这个模式。
万物一体,是世界的真实,也是心作用的基本原理。
万物一体之仁,是心中真实,也是圣人的一种境界。
万物皆备于我,我心即是宇宙,天人合一。
第八要义:诚的工夫。心能诚明,诚是心的工夫。
在事上磨,事上觉,才能通事用。
只有诚,才能做到一的工夫。
诚于当下一心能通,最终能做到通达明照的境界。
总结:
心是范畴和起点。
观山中花是认知的原理。
心即理是认知如何成为理,如何得到理。
知行合一是实践方法。
致良知是知行的标准和依据。
四句教是心作用的原理。
万物一体之仁是人和世界,人和万物,人和人的关系。
诚是心的工夫。
这八大要义,连接了心的体和用,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6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