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冻掉四肢的志愿军战士返乡,母亲:你走吧,娘养不了你!

三联温度历史 2024-12-25 19:12:32

1954年,张家泉村的空气似乎都变得不那么安静了,突然有个声音说:“朱彦夫回来了!”这一下,整个村子像打了鸡血一样,嗡嗡作响。你想啊,打完仗,大家都以为这不算啥,村里不少人都当过兵,回来也是“不是英雄也能英雄一把”的常态。但问题是,朱彦夫这个名字一说出来,村里的热闹程度,简直比春节放鞭炮还要猛烈。

别小看了朱彦夫,虽说他也只是个普通的小兵,远没有什么大将军的风头,可他这一走就是好些年,战争刚结束,他一回来,怎么就能引发这么大的动静?你要知道,1954年,大家眼里最重要的事不是什么返乡的年轻人,而是房前屋后的“地头蛇”们,谁家的庄稼收成好,谁家有了新媳妇,那才是新闻。结果朱彦夫一回来,全村人好像都变成了他的“迷妹”,个个都跑去问:“哎,战场上有没有什么英雄事迹?你打过多少次胜仗啊?是不是拿了不少勋章?”

当然,朱彦夫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你要知道,他刚从打了几场硬仗的沙场回来,脸上带着几分风霜,身上也没什么大伤痕,但在村人眼里,简直就是一位“英雄人物”。于是,他站在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下,虚怀若谷地摆出一副“我不配,我只做了我该做的事”的姿态,心里却想着:“我就是没事儿回家喘口气,大家这帮人还真给我整成了个‘历史人物’!”

接下来的日子,张家泉村的姑娘们都开始频频在朱彦夫家门口晃悠。你别说,还真是有点戏剧性的意味。

你说,这朱彦夫真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士兵,没必要当什么英雄?还是这群人对他过度的热情,反而让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感觉?

01

朱彦夫回家了。这个消息刚一传出去,整个张家泉村的气氛就像上了个电,电压一下飙升。你想,三年前都给他立了个衣冠冢,整得跟个英勇的烈士似的,甚至连“烈士烈属光荣”的牌子都挂在门口,朱母每天擦拭的就是那块牌匾。人家亲妈已经为他办了追悼会,连痛哭都哭了好几场,结果,三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又出现在家门口了。

朱母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这不是个梦吧?”她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开始感叹:“这事儿就跟坐火车似的,明明是直接冲着烈士牌走,怎么突然来个急刹车,回头给我来了个‘朱彦夫还活着’的神操作?”全村的人也是一头雾水,连茶杯都差点掉了。

然后,大家纷纷涌到朱家的门口,想要亲眼见识见识——朱彦夫到底是怎么个活法,怎么能从死里回来。你知道,村里的人有时候也挺无聊的,见个新鲜事儿就像孩子见到糖果似的,人人手捧茶杯站那儿不动,看着远处那个身影靠近。结果,朱彦夫一现身,村里的人差点没惊掉下巴。

你说,这朱彦夫还活着,这事儿本身就够让大家心脏骤停的,可最让人吃惊的还不是这点。真正吓死人的,是那一身“战果”。你看,朱彦夫以前可是一位英俊小伙子,四肢健全、目光炯炯的,这回他回来了,却是双脚没了,双手也没了,眼睛还少了一只。别说是张家泉村的村民,就连谁家小狗看到这一幕,都得悄悄叫上一声“汪”。大家都惊呆了,愣愣地看着朱彦夫。

“妈,你怎么了?”朱彦夫看着自己母亲,心里有点慌,毕竟自己这副模样实在不怎么上得了台面,想给老妈留点面子,结果他妈妈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紧紧盯着他,泪眼婆娑。

“你真是活着回来?”朱母哽咽着说,“我还以为我这老命要跟着你一块去了……”她心里复杂得要死,既高兴儿子还活着,又心疼儿子这个模样,看得她真是肝肠寸断。

02

朱彦夫回来了,可惜没能像电影里那样迎来一场母子重逢的感人场面。你说,他这一回,四肢不全,眼睛缺一,浑身上下,仿佛是活生生的“战果”,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朱母当然是惊悚了一把,先是一声不吭地消失在家里,逃得比大熊猫还快——不想面对那一幕,她就选择了“自我隔离”。

朱彦夫站在家门口,看看头顶上那块飘得像节日彩旗一样的“烈士烈属光荣”牌子,心里五味杂陈,简直就像是一顿大餐下肚,满是油腻,却又不能不咽下去。他的眼泪不自觉地涌了出来,三年,三年啊!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残破不堪的模样,心里有点儿低落,突然想到,自己还活着呢,妈就应该高兴才对。于是,他抬起头,声音清晰地喊了一句:“娘,儿子回来了!”

可惜,这一喊,简直比喊了个“失落的青春”还没效果。屋里安静得可怕,仿佛整个村子都在屏住呼吸,连狗都不敢叫了。只听屋里传来朱母那带着几分冷峻的声音:“你走吧,回荣军院去,娘养不了你!”

朱彦夫愣了愣,眼睛差点儿没瞪出来:“啊?您说啥?”

“回荣军院去,娘养不了你。”

朱彦夫愣了片刻,心里感到一阵寒气从脚底爬升到脖子。

03

朱彦夫参军的事儿,要说起来,那可是一个“老母亲”的心酸史。14岁的小朱彦夫,什么都不懂,尤其是母亲那一套“你到底懂不懂革命的意义”这种话,他一点都听不进去。你说那会儿,哪个14岁的小屁孩会在意家里爹妈的反对?更别提有个革命的老爹早就死在了战场上,自己还没见过一回,怎么可能不恨不得冲到战场去和敌人拼命。

但朱母倒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拦不住这小子,光反对是没用的,于是就给他做了个心理战,先把朱彦夫闷在家里一年,想着:“好吧,给你一年时间,看看这小子能不能醒悟。”可谁知道,到了第二年,朱彦夫这股子“革命冲动”竟然比以前更猛,直接给了妈妈一个下马威——“妈,我真的是决定了,不能再等了,您就支持我吧!”

朱母嘴上说不答应,但眼看儿子这么坚定,她也只能忍着心痛咬牙答应了。你说这当妈的,要是没个点儿“作风坚决”的能力,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支持儿子?于是,朱母只能叹一口气:“行吧,去吧,去吧,反正你爸也是这么去的,咱们家早就被‘革命’给改变了,别再拿个‘给我儿子送死’来找个理由了。”

1947年9月,朱彦夫的“革命梦”终于变成了现实,跟着大部队去战场了。你想啊,这年头,正是解放战争的黄金期——所谓的“黄金期”嘛,就是战场上有够多的人能挂掉。朱彦夫也是个急性子,打起仗来,那是比拼刺刀还猛,炸碉堡都不含糊。你说他在战场上有什么特技?简单!就是“不怕死”。别人都在考虑下一步怎么活下去,他就想着,炸完碉堡赶紧插上旗子,等着数勋章的时间。

朱彦夫这几年,基本上在战场上翻江倒海,什么“刀枪舞蹈”都能玩得六六顺,不管是什么最危险的任务,朱彦夫总能冲在最前面,连敌人的战地指挥官都觉得他不正常:“这小子怕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吧?”你说这大名鼎鼎的战士,整天活得跟个不死鸟似的,战功那叫一个多——一会儿拼刺刀,一会儿炸碉堡,真是没个落脚的地方。

“这小子太能打了!别的战士怕死,他偏偏上去送死。”有个老兵看着朱彦夫,感叹道:“你妈知道你这么拼命吗?是不是觉得自己能改变一切?”

“妈能知道吗?她能知道我咋死的?”朱彦夫不屑一顾,“我都没告诉她每次都快挂了,怕她伤心。说起来,她都快比我怕死了!”

“你啊,也就拿这个当口号吧。”老兵摇了摇头,“你别真死了,回家让你妈那年都不敢迎接你,你就哭去吧。”

朱彦夫一笑,继续投身到炸碉堡的任务中。

04

长津湖战役,对朱彦夫来说,那可真是个“冰火两重天”的场面。说起来,革命好像是“火热”的,可这会儿,面对的是真正的寒冬,冻得连脑袋里的毛都快冻成冰块了。朱彦夫一边和美军拼命,一边还得跟严寒拼命,想想就觉得,这俩战斗力的强度也太不一样了。

“妈的,连敌人都比天冷。”朱彦夫站在那颗破石头后面,牙齿都快打架了,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别说再打了,连呼吸都快凝结成冰了。”他心里想着,但嘴里还能笑一笑:“这要是在家乡,谁敢这样对我?你看,我就得跟他们拼到底。”

至于为什么朱彦夫这么拼命,能想得清楚的,大概只有他自己了。总是有那么些人,在大环境下,特别能激发出“不怕死”的能力,觉得自己的任务没完成就死不瞑目。好像他这一战,打得不是美军,是打那种谁都不能低头的“硬核精神”,要么就死得足够显赫。

到最后,战斗已经从“打”变成了“撑”。朱彦夫所在的250高地,早就成了一个几乎没人能站得住的地方。大家都冻得半死,连脚趾头都能听到“嘎吱嘎吱”的叫唤声。那个时候,朱彦夫就是那块快要消失的最后一块石头,他在拼了命地站着。哪怕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哪怕弹药快用光了,他也得死撑着,心里想的是:“总得有人站着,谁站得住谁就赢。”

这时候,情况是真的不妙。连喘气的力气都没了,手都开始发僵,眼睛睁不开。就在他心里开始琢磨着:“再撑一会儿,谁知道能不能活下去”,一声轰响,他就没知觉了。头顶上那颗炸弹跟他的左眼打了个招呼,眼前一黑,朱彦夫直接昏了过去。

“连眼睛都没了,给我把手指放进去,至少还能算个‘活人’。”有个战友跟他说:“咱们把你给丢了,回头怎么交代?”

朱彦夫好像没听见这话,倒下后,周围的世界安静得像被冻住了。身上伤得不轻,倒在雪地里,不知道是自己流的血还是雪太冷,反正就是一片模糊。

而在这一片冰天雪地的寂静中,谁也没料到——这就是朱彦夫最坚强的时刻。

05

朱彦夫醒来的时候,差点没吓死自己。就算是经历了长津湖那种冰天雪地、死里逃生的战斗,他也没想到,最可怕的竟然是躺在床上的自己。眼前的那副“超现实”的画面,简直让人有点不敢相信,仿佛被外星人抓去实验过,再重新丢回地球。

他用右眼(视力跌到了0.3的水准)观察四周,想要确认一下是不是做了个恶梦,可事实告诉他,这不是梦,是噩梦。他的四肢不翼而飞,脸上那么多的疤痕,已经看不出当初英俊的模样了。朱彦夫一瞬间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愤怒、痛苦、绝望,混合在一起。

“我这是……成了什么?”他自言自语,声音有些哽咽。然后,他盯着那张和他毫无关系的“英雄面孔”,不禁想:“这可真是够了,我现在成了个废人,谁要我?我连个碗都拿不起来,能用什么去报效祖国?”

接着,他就开始琢磨自杀了——想着跳楼,一了百了,死了也许还干净点。人一旦被逼到极限,脑袋就开始飘忽不定,连最简单的“如何结束自己”都能想得清清楚楚。只可惜,朱彦夫的身体已经不如当年,跳楼的动作并不协调,反倒是摔个四脚朝天,丢了个人设,被医护人员给捡了回来。

“你这小子是有多傻,居然想死?就凭你这副惨样,想去找死?”负责的护士愤愤地朝着他喊,“老实告诉你,咱们给你动了47次手术!你这是不值当的死法!你敢自杀,给我做个试试!”

朱彦夫一愣,反应不过来:“啊?47次?那……那我的命,是被救回来的?”

“当然!这可不是随便的事情!你看看你身边这些护士,熬夜加班,给你输多少次血!从死神那儿抢回来的命,现在你告诉我,要丢了?”护士愤怒地甩着袖子,“你是英雄吧?英雄就得活着!”

“那我活着干什么?”朱彦夫低声嘀咕,心中却涌现出一股不舍,“当初我参军时,带着的是一颗为国家奉献的心。可现在,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谁能接纳一个残疾人?”

“你自己看看这本书。”医生推了推眼镜,拿出一本破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要是敢放弃,我就把这本书塞你嘴里,逼你看。你看完它,再来告诉我放弃的理由。”

朱彦夫无奈接过书,翻了几页,心里虽然有些嘀咕,但总算勉强感受到了点什么。那些文字,仿佛一针一针扎进了他已经麻木的心里,开始有了一点活力。

几个月后,朱彦夫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于是,他决定“勇敢”地回去,离开荣军院,打算自己去过平凡的日子,想着就算再没有力气打枪,至少还能在家里晃悠晃悠。

然而,当他回到家门口时,站在那里,迎接他的却是那块挂了几年的“烈士烈属光荣”的牌子,仿佛对他说:“别再想了,别再想了,打死了我都不认你!”朱彦夫站在那里,愣了一会儿,决定还是继续忍耐,毕竟,他这人生的剧本,走到哪儿都是悲情角色。

“娘啊,我回来了。”他试图用那副破碎的声音喊出自己的存在。

然而,没人回应他。没有热情的拥抱,没有温暖的叮嘱。只有他站在那儿,风吹得衣角发颤,和那张门牌似乎形成了某种奇怪的默契。

06

朱彦夫的母亲一开始真是有点儿崩溃。看到儿子那副模样,差点没当场晕过去,眼泪快得像断了线的珠子。可是她也不是不懂道理的人,心里明白,这儿子既然决定了要死活都待在家里,那她也只能硬着头皮“逼”一逼。“你回荣军院去吧,妈养不了你!”她嘴巴这么说,心里却心酸的很。

朱彦夫那小子就硬头皮地说:“妈,我不回去!我自己能活得像个男人!”说完,啪的一声关上了门。

在屋里,这个“铁血硬汉”朱彦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自我修炼——摔倒,爬起来;烫伤,擦擦继续干;整个人简直成了个“勇敢活不下去”的标本。后来,没人知道他到底怎么熬过来的,反正就看着这个人一步步从“废人”进化成了一个能在屋子里自己炒个鸡蛋的英雄。没错,就是鸡蛋,他可能觉得,既然还能做个鸡蛋,他就不算彻底完蛋。

几个月后,朱彦夫站起来了,拄着义肢,站在那片曾经满是回忆的土地上,看着满村的荒地,突然觉得,自己没啥不行的。“要是这地不改改,咱村永远跟我一样,死气沉沉。”于是他组织了一次“全民开荒大作战”,先从修水渠开始。水渠修了,村民们的脸也跟着“丰腴”起来。粮食产量蹭蹭蹭地涨,就连那些不识字的村民都纷纷表示:“咱能跟着朱彦夫一起过日子了,起码晚上能吃个饱。”朱彦夫看着这些脸上有点“历史烙印”的村民,心里美滋滋的。

就在这时候,生活给了他个“意外奖励”。一个年轻、长得甜美的女护士——陈希永,像一颗新鲜的葡萄,掉进了朱彦夫的生活里。她看着朱彦夫的模样,没觉得他像个“废人”,反倒觉得他像个真正的英雄——“你真厉害,不仅活下来了,还带领村民开创了新生活。”她这么一说,朱彦夫有点儿愣,心想:“这姑娘是看上我了,还是看上我那两条腿?”

陈希永坚决要嫁给他,虽然当时的朱彦夫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即便是个“残废”,也能让一个姑娘在这么多活生生的“完美男人”中选中他。“你这样一个人,值得我照顾一辈子。”她的这一番话,让朱彦夫直接“傻眼”。“妈,这真是天方夜谭啊!你说,我这副破样子,有姑娘愿意接手?”

不过,不管朱彦夫怎样“吃惊”,陈希永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并且真的做到了——她照顾朱彦夫,给他做饭,洗衣服,甚至还为他生儿育女。朱彦夫那个时候突然明白,原来这世界上,所谓英雄,就是能像他这样,找到一个愿意跟他“共患难”的人。

朱彦夫有了“家庭生活”,不再是那个单打独斗的英雄。他也没闲着,开始在村里办夜校,教村民识字。你看这不,朱彦夫不仅义肢上能写字,手上缠着胶带拿钢笔还写得飞快,“极限人生”的书就这么诞生了。想想,朱彦夫的这本书,要是能做成电影,导演得给他加个注解:“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片中人物全是用义肢写的。”

《极限人生》一出版,读者瞬间爆棚。没人想到,那个满身疤痕、曾经被认为是“死定”的朱彦夫,居然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出“大器晚成”的人生传奇。要不是有人看了书以后觉得“自己也可以试试”,恐怕他们连“走路”都不敢试——朱彦夫这人,简直就是一枚“坚不可摧”的硬币,投进了历史的河流里,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那书,卖得咋样?”有个村民看着朱彦夫,笑着问。朱彦夫朝天一笑,摇摇头:“卖得不错,挣了点小钱,买了点铅笔,接下来写第二本。”

“哎呀,你真不愧是个英雄!”村民们纷纷拍手,连连称赞。

朱彦夫摸摸头,“别扯了,我就做了点微不足道的事。英雄什么的,先去找别人吧。”

0 阅读:0
三联温度历史

三联温度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