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位被称作第一猛将的人物,那就是吕布啦。每次人们一提到吕布呢,往往在脑海里首先就会浮现出一种不太好的形象哦。他,被大家认为是那种反复无常的人,就好像墙头草一样,哪边对自己有利就往哪边倒呢。而且,还落下了个“三姓家奴”的骂名,意思就是他先后拜了好几个主公,又都背叛了人家,所以这负面的形象就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对他的印象当中啦。
大家知道历史上的吕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吗?很多人可能会想,他难道真的就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撞之徒吗?
恰逢乱世
吕布乃是出生于西北那片地域,在其年幼之时,日子过得可不怎么顺遂,生活状况着实欠佳呢。
袁氏兄弟有着公卿之后的身份,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刘备更是有着皇室血脉这样显赫的背景,可与之相比,他却仅仅是来自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出身这方面,和前面提到的几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呢。
尽管出身的情况不太理想,但幸运的是,拥有了一副颇为强壮的身体。
在吕布小时候啊,他就展现出了极为惊人的力气呢。那力气大得,在一众小孩子当中可算是格外突出啦。周围的乡邻们看到吕布这般表现,都纷纷对他赞不绝口,还都说他就像是项羽重新在世一般呢,觉得他有着和项羽相似的那种不凡气概和过人之处哦。
要知道,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压根就不是那赫赫有名的项羽,更谈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大英雄。他呢,就只是来自并州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罢了,过着平凡的日子,和那些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可沾不上边呐。
要知道,他凭借着自身过硬的武艺,好不容易才得以进入军营之中。可他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出身背景,就因为这个,在军营里他始终都是被人欺负的那一个呢。
一直到了某一天的时候,他此前那昏暗无光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变的契机。
在某次巡查行动期间,有一位名叫丁原的骑都尉。当时周围人来人往,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丁原一眼就注意到了他。丁原发现此人身上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觉得他颇具潜力,于是便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他从原来的位置提拔起来,让他担任自己的贴身侍卫,以便其能时刻跟在自己身边做事。
没过多久的时间,就把他给招进了营帐里面,而且还将其收为义子呢。
吕布在成为丁原的义子之后啊,就察觉到之前老是肆意欺辱他的那些官兵。你猜怎么着?这时候的吕布可跟以往大不一样啦,以往那股凶狠劲儿全没了,反而是脸上一直挂着那种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假的笑容呢。
尽管从表面上看会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感觉,但实际上他却对这种感觉颇为享受呢。
他在此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而这一回,是他头一次切实地感受到了“背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在过了一段时日之后,汉灵帝驾崩离世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他随着自己的义父丁原一同进入了京城。这人便是在之后的诸多事件中有着重要戏份的角色,当时就这么跟着义父,开启了在京城的一段经历。
吕布从西北边陲一路辗转来到了繁华热闹的京都。这一路走来,京都的热闹景象、繁华盛貌让他不禁大开眼界。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亲身感受到了那种更为庞大、更具影响力的权力氛围,着实让他增长了不少见识。
在过去,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呢,人们往往觉得那些被派到条件极为艰苦、环境十分恶劣的苦寒之地去的人,好像是因为他们没什么特别出众的本事哦。而与之相反呢,那些真正手握大权、处在权力核心位置的人,他们是不用去经受那种在苦寒之地被风沙肆虐、饱受艰难困苦折磨的情况的呢。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一种普遍认知里,似乎本事不够才会被安排到艰苦之地,而有权势的人则能避开这样的苦头啦。
当他亲身见识到京城那无比繁华的景象之后,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想法,再也不愿意回到地处西北的、条件艰苦又寒冷的地方去了。在他眼中,京城处处是热闹的街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各种商铺琳琅满目,热闹非凡。相比之下,西北那片土地,气候寒冷,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和京城的繁华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见识过京城的这番繁华盛景后,他打心底里抗拒再回到西北那苦寒之地。
然而,要是不想返回去的话,那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行,而这里所说的需要付出的代价,恰恰就是义父丁原的脑袋。
吕布对于这件事,内心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件事就那样摆在他面前,让他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反复琢磨了许久许久呢。
瞧啊,那时候天色已经快要亮起来了。就在这样的时刻,他毅然决然地伸出手,紧紧握住了那把刀,随后缓缓推开了义父丁原所住房间的门。
要知道,他一开始拜丁原为“义父”,其目的主要就是不想被他人欺负,同时也是盼着能够出人头地呢。
其实啊,回想一下,之前所放弃的呢,是身为八尺男儿那极为难得的“屈膝一跪”。而到了如今呢,所放弃的就变成了“义父的人头”啦,也就是这么个情况罢了。
在那样的情境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极为重大且令人咋舌的举动。他竟然挥起手中的兵器,决然地斩下了义父丁原的头颅。要知道,丁原对他也曾有过养育、栽培之恩,可他却如此狠心地痛下杀手。而在这之后呢,他毫不犹豫地转身,就拜倒在了董卓的麾下,从此改换门庭,开启了另一段在当时波谲云诡局势下的别样经历。
而这一回,当他在董卓跟前跪下的时候,那脑袋低垂的程度可比上一次还要更甚呢,几乎都快埋到地上去了,并且那屁股撅起来的高度也比之前那次更高了些,瞧着这姿态,真可谓是把谦卑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时候,吕布心里大概率是这么琢磨的呢。他觉得自己如今之所以会跪得如此卑微,其实是有着长远打算的。他是想着通过现在这般放下身段、卑微地跪着,为的就是以后能够挺直腰杆,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低下头去跪着啦。
在成为董卓的义子之后,他就顺顺利利地留在了京城之中呢。而且,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府宅,那可真是一时间风光得很呐,各种荣耀加身,别提多让人羡慕啦。
在他心里,觉得当下这样的状况着实挺好的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样一来,起码不用再回到西北那地方去遭罪受苦啦。要知道,西北的环境也好,生活条件也罢,可能都不怎么好,回去的话肯定得受不少的罪。而且,更不用担心自己会沦为朝廷的“炮灰”了。在那个时候,一旦被当成“炮灰”,那可就意味着要面临极大的危险,甚至可能把命都丢了呢,所以不用为此担忧,对他来说真的是很不错的情况啦。
一直到了某一天的时候,他来到了董卓所居住的府邸之上,就在那里,他的目光偶然间落到了一名侍女的身上……
反复无常
有一名侍女,是由大司徒王允送过来的,她的名字叫做貂蝉。
以前在军营里面的时候,那些来自大户人家的士兵们,每次聊起京城的美女,就老是会用“沉鱼落雁”这个词去形容女子有多么的好看呢。
就在这个时候,吕布终于有了一番体会。
你知道吗?原来在这世间,真的存在着这样一种女子,她们生得那叫一个漂亮,漂亮到让人只要看了一眼,就完全挪不开眼睛啦,仿佛目光被她们紧紧地吸引住了,根本就没办法移开去看别的地方呢。
吕布心想着,像这般的女子,那自然是要与自己这样身高达到八尺的盖世英雄才最为相配。然而,当他看向义父的时候,却惊讶地发觉,义父的眼中竟然透露出了贪婪的神色。
果然啊,就在这天晚上,他鼓足了勇气,去向义父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义父能够为他赐婚。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他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应允,反而是义父的一顿严厉训斥。这还不算完呢,那董卓竟然还拿起了利器朝着他就投掷了过来,这可真把他吓得不轻,完全没料到会是这样一个糟糕的结果。
吕布从董府离开之后,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些画面。那些画面里,貂蝉很可能正在遭受董卓的欺辱呢。吕布光是想想,心里就难受得很。
就在这个时候,王允恰好找上门来了。
在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之后,吕布便一股脑地开始大倒苦水啦。他把自己刚才所经历的那些事儿,还特意添油加醋了一番呢,然后一五一十地说给王允听去了。
然而,王允呢,就是一声不吭,只是一个劲儿地在那儿唉声叹气。他嘴里念叨着,说这如花似玉的美人原本那可是要送给像他这般的大英雄的,哪能想到呢,竟然被那个长得丑陋无比的董卓给抢先一步给霸占去了呢。
当说到情绪十分高涨、兴致正浓的时候,王允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设法杀掉董卓,从而将貂蝉从董卓那里解救出来。
要知道,吕布当时心里头是挺犹豫的。为啥呢?原来,就在不久之前,他才刚刚把丁原给杀了。这事儿还没平息呢,现在又要对义父董卓下手,他心里就琢磨开了:这要是真这么干了,消息传出去的话,天底下的人会怎么看待自己?那不得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当成个背信弃义、大逆不道的人嘛,所以他就犯起了嘀咕,犹豫不决起来咯。
然而,王允却这样讲道:“当下的情况可和以往大不一样啦,董卓那家伙,那是罪恶滔天,人人都有权利、有理由去诛杀他,你这么做,那可就是在替天行使正义之举呢!”
他这人向来是个行动派,说要干什么那是立刻就会付诸行动的。当时王允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随后呢,就瞅准了时机,特意选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果断地对董卓展开了行动,再次成功地将董卓给诛杀了。而这一番作为,也让他达成了心愿,最终得以抱得美人归呢。
他怎么都没想到啊,在进行这次杀父的举动之后,居然还出现了意外的收获情况呢。结果就是,他竟然被封作了大将军,这一下,其地位那可是蹭蹭往上涨,都快要和三司平起平坐啦。这么看来,他这可真算是“名利双收”了,既得到了尊贵的名分,又收获了不小的利益呢。
当吕布正处于洋洋得意的状态之际,他压根就没意识到,自己那几次“弑父”的行径啊,其实早就被天底下的众人瞧得清清楚楚,并且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头呢。
没过多久,暗杀董卓这件事就被发现暴露了,而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董卓那些旧部展开了疯狂的反扑行动。
吕布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做出了外逃的选择。与之不同的是,王允并不愿意离开皇帝,他选择留在皇帝身边。
最终呈现出来的结局是,王允落得个被杀的下场,其尸体还被丢弃在街头示众。而吕布呢,只能带着自己的家眷,到处奔波逃窜,就为了能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在此之前,他身处长安城里,那时候的他,明显能察觉到一种氛围,仿佛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对他十分敬重,还都尊称他为“公卿”呢。
结果当一出城门的时候,所看到的景象竟然是人们脸上满是“横眉冷对”的神情,还有那“嗤之以鼻”的不屑态度。
他原本是打算去投奔位于中原地带的袁术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心里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前往袁术所在之处,寻求依靠或者说是谋求出路,而这个袁术所处的区域正是中原地带,所以他就产生了投奔袁术的这一念头。
想当年啊,袁氏兄弟从长安城出逃那会儿,董卓可是干了一件极其残忍的事儿,他把袁术的一家老小都给杀害了。就因为这桩惨案,袁家这两兄弟和董卓之间可就结下了深深的仇怨,而且这仇怨可不一般,都能算得上是世仇啦,两家的关系自此就变得水火不容喽。
要知道,他把董卓给杀掉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算是给袁术报了仇呢。按常理来讲,做出这样的举动,他是应该得到重视才对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袁术居然紧闭着城门,完全不允许他进到城里去躲避灾难。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袁术心里头是有着这样的担忧的。他想着,要是自己收留了吕布的话,保不齐在哪一天双方就会产生矛盾呢。到那个时候,他可就害怕自己会落得和丁原、董卓一样的下场。要知道,丁原和董卓可都是因为和吕布之间出了问题,最后结局都不怎么好呢,所以袁术才会有这样的顾虑。
想必谁都不会愿意跟一个“疯子”待在同一个屋子里,这是人之常情嘛。而要是这个“疯子”还武艺超群的话,那就更没人敢和他共处一室啦,毕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难以预料的状况呢,躲都来不及,更别说要和这样的人待在一起了。
吕布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那么接下来,他究竟该把自己投向何方呢?
颠沛流离
既然没办法投靠袁术了,那么接下来的选择就是投向他的兄长袁绍。也就是说,原本考虑的投靠对象是袁术,可由于某些情况使得投靠袁术这件事无法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就把目标转向了袁术的哥哥袁绍,觉得可以去投奔他呢。
恰好就在那个时候,袁绍正处于打仗的状态,在战场上那可是形势严峻,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呢,所以特别急切地需要勇猛善战的将领来助力,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作战力量,应对那紧张的战局呢。
话说当时啊,有两个人,一个是袁绍,另一个是吕布。这两人那可是一下子就达成了默契,一拍即合。怎么个一拍即合法呢?就是袁绍这边呢,给吕布提供了一个能够安身的地方,让吕布有个落脚之处,不用再四处漂泊啦。而吕布呢,他也得付出相应的行动,那就是要上战场去和敌人拼杀搏斗。在战场上,吕布可不含糊,凭借着自己高强的武艺,为袁绍把那些强劲的敌人打得是落花流水,大败而归呢。
然而,这段如同“蜜月期”一般的美好阶段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很快,双方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袁绍还算比较聪明,他琢磨着得先下手为强才行,于是就安排派出了杀手,打算把对方给除掉呢。而吕布这边呢,也不是毫无察觉的,他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随后就赶紧带着自己的家眷,早早地逃走啦,这才躲过了一劫。
就这样,他又一次开启了那种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不得不再次踏上这条充满不确定性、不断辗转奔波的生活之路,仿佛命运又一次将他抛入了这种动荡不安的境遇之中呢。
值得庆幸的是,陈宫和曹操决裂并离开了他,这就使得曹操手底下缺少了得力的大将。而且呢,吕布此前可是由汉献帝亲自册封为大将军的,这在当时也是个挺重要的情况呢。
就这样,两人达成合作,齐心协力一同对抗曹操。
很遗憾的是,在那场争斗或者战斗等情况(具体所指需结合前文明确)之下,终究还是没能敌得过对方。没办法,只能选择往南方逃窜了,一路奔逃,最后辗转来到了徐州这个地方。
在那个时候,徐州这块地方可是热闹非凡,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涌现出来,就如同繁星闪烁一般。而在这众多的群雄当中呢,就有刘备这么一位人物哦。他也在徐州这片舞台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番经历呢。
在初次见面的时候,那两个人表面上看起来谈得特别愉快,有说有笑的,氛围似乎很不错呢。但实际上呢,他们各自心里都藏着一些小秘密、小想法,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心思袒露出来哦。
咱们先来说说刘备啊,刘备心里对吕布那是存着不少戒备的呢。为啥会这样?就是因为他觉着吕布这人做事老是两面三刀的,行为举止让人根本捉摸不透,所以刘备才会在心里对吕布处处提防着。
吕布觉得对方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小了,在他看来,这样的实力水平根本就达不到能够与之合作的程度,所以他认为和对方合作是一件不值得去做的事情。
要知道,他们所处的局势可不乐观,背后靠着曹操,旁边又挨着袁术,而他们自身的势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小呢。在这样的形势逼迫之下,没办法,只能选择合作,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着,以此来应对所面临的种种状况啦。
在这一特定的时期当中,吕布的态度表现得极为摇摆不定,一会儿倾向于这边,一会儿又倒向那边,始终没能确定一个明确且坚定的立场,其行为和抉择呈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
瞧,他在某段时间里,就因为粮草方面的缘由,做出了这样一个举动,那就是去帮助袁术对刘备发起攻打呢。
最终的情况是,粮草并没有顺利被搞到手中,然而,不仅如此,还把刘备的妻女都归还给了对方,并且还出手帮助对方解决了所面临的难题。
谁能想到呢,他才刚刚凭借辕门射戟这一惊人之举,成功地帮刘备劝退了来势汹汹的袁术大军。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这边事儿刚办完,马上就掉转了矛头,居然又对刘备所在的小沛发起了进攻呢。
你瞧,那时候袁术、吕布还有刘备这三个人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抗衡着,谁也没办法放开手脚去好好发展壮大自身的势力。就在他们陷入这样一种僵持局面,难有进一步发展之际呢,曹操这边可不一样啦,人家已经完成了自身实力等各方面的蜕变升华哦,紧接着就开始整顿兵马,朝着南方起兵进发啦。
一直到了这个时候,吕布这才逐渐地慌乱起来。此前或许还未曾有这般慌乱的状态,可就到了当下这一刻,种种情况摆在眼前,他终于开始慌了神,心里头没了底,面上也显露出慌乱的神情来啦。
在那样的局势之下,他出于种种考虑,想要和袁术达成联盟关系。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他手中能用以作为交换条件的资源有限。无奈之下,他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当作筹码送出去,满心期望着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换取袁术给予自己相应的支援,以应对当下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在即将成婚之际,有这么一个情况,他居然改变了主意,心里盘算着要去投降曹操。随后呢,他就采取了行动,把已经送出去准备成婚的女儿又给追了回来,紧接着就彻底转变了立场,毫不犹豫地向曹操投诚去了。
曹操看似对他的做法表示了赞许,可实际上呢,在没人注意到的私下里,曹操早就已经暗暗地动了杀念,下定决心要除掉他了。
吕布先是得罪了刘备,接着又把袁术给惹怒了,如此一来,他就只能靠自己去应对那多达几十万的曹军啦。
就在那个时候,他和自己的下属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关系彻底破裂了。后来呢,城池被攻破,他也就这样被敌人给俘虏了,落到了曹操的手里,成了曹操的阶下囚啦。
就算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他却仍然在为自己进行辩驳呢。
话说曹操呢,当时心里其实是有些犯嘀咕、有些犹豫的。为啥呢?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要是想要夺取这天下,那肯定得有厉害的人物相助才行。就好比吕布这样的猛将,那可真是实力超强的。要是能把吕布招揽过来,让他为自己所用的话,那自己这边的力量可就不得了啦,就如同老虎添上了翅膀一般,肯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在争夺天下的道路上也就更有优势啦。
然而,他心里始终有个担忧,那就是吕布说不定会再次生出反叛的心思。在这样的顾虑之下,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刚刚才投降到自己这边来的刘备。
然而,就在那个时候,刘备神色凝重地对着曹操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可别忘了丁原和董卓的前车之鉴啊。”要知道,丁原和董卓在当时的局势当中,那可都是有着重要戏份的人物。丁原曾是一方势力的掌控者,可最后却落得个悲惨下场;董卓更是权倾朝野,却因其种种恶行,结局也极为凄惨。刘备提及他们二人,无疑是在暗暗提醒曹操,要以他们的事例为戒。
就是这么一句话,彻底地让曹操心里起了杀念,下定了要杀人的决心呢。
话说吕布当时听到了刘备所说的一番话,在他即将面临死亡的那一刻,只见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曹操大声呼喊着说道:“曹操,你可千万要记住,那刘备是最不能让人相信的!”
只可惜一切都已经太晚啦,他被曹军的人强行拖了下去,随后便对他执行了绞刑。就这样,一位曾经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大将,其辉煌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实在是令人惋惜。
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吕布跟刘备之间往来颇为频繁呢,在这一次次打交道的过程中,吕布自然而然就对刘备的为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啦。
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刘备最不能相信”。当时他说出这话,一方面呢,是在给自己进行一番辩驳,而另一方面呢,其实也是在向曹操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刘备此次前来投降压根儿就不是真心的,以后肯定是会反叛的。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要是曹操当时能真的把这样一句话牢牢地听进心里去,然后果断地早日把刘备给杀掉的话,那很有可能他就能更快地夺取天下啦。毕竟刘备在当时也是个不可小觑的对手,留着他说不定就会生出很多变数呢。要是曹操那么做了,或许也就不会出现后来三国分立这样的局面了,历史说不定就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