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不知道始终易得,初心难守。面对命运的无奈和坎坷,能够坚持自己的最初梦想与追求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或许有人想做一个温柔的人,却在尝遍背叛与冷漠后,变得冰冷坚硬。
或许有人坚定的追求着美好的生活,却被现实打击得失去了希望,在庸庸碌碌里结束了一生。
正是因为现实的人生总是和理想差距太大,坚持二字才显得尤其珍贵。这个世界更多的是普通人,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点。那些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从不放弃,不懈追求的人。
一代大师丰子恺,因为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漫画家。而他努力的背后,是对自己梦想的不懈坚持和热爱。
一、良好的家庭和教育
丰子恺的家境很好。他出生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桐乡,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从小接受的都是良好的熏陶。在小学阶段,丰子恺就表现出了对学习和艺术的巨大兴趣。他勤奋好学,又十分聪敏,老师同学都十分喜欢他。
在丰子恺16岁的时候,他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学风活跃,聚集了当时很多大家,丰子恺也在此处遇到了影响自己一辈子的恩师。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夏丐尊和李叔同。
在两个人的影响下,丰子恺开始接触到艺术领域的知识。在学期间,他十分认真努力,这也让两位大师十分欣赏。而夏丐尊和李叔同不仅是丰子恺的良师,更是朋友。在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的同时,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操守影响着丰子恺的品德人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师夸奖丰子恺的画作,肯定了他在这个领域的天赋。这对于丰子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舞,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从此以后,他明确了自己要专业学画的决心。
二、为进步出国深造
由于丰子恺自己的坚持努力,以及老师的教导,毕业时的他已经有了异于常人的艺术修养。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丰子恺和校友合作,创办了一所私人的艺术学校。他负责教授西方的洋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渴望了解西方的绘画艺术。丰子恺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对西方绘画艺术也知之甚少。面对学生的需求,他感到十分苦闷。经过深思熟虑,丰子恺决定出国学习系统的绘画艺术,以便更好的教授学生知识。
当时的丰子恺,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人和家庭。尽管十分不舍,他还是决定出国学习。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丰子恺读书,但他还是到处找朋友借钱,凑够了出国的费用。
由于资金的限制,丰子恺只在日本进修了十个月。他一直坚持到所有钱全部用光,才不得不回国。而对于丰子恺来说,这十个月学习的收获,却是十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
丰子恺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不仅使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他也受到了一些大家的熏陶。他博采众长,对于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的绘画。
三、回国后取得的成就
回国后的丰子恺一边在学校教授美术,一边用画笔描绘着自己的所见。他的画作清幽宁静,韵味深长,总是给人无穷的意味。这一方面来源于丰子恺对日常现象的仔细观察,一方面也是他心境的体现。看似简单精炼,实则蕴含了深深的韵味,只能细细品味才能得其精髓。
随着才华的展露,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丰子恺的画作。郑振铎更是十分欣赏他,热情的邀请他作插画,还十分热心的为他出版画册《子恺漫画》。
后来的丰子恺不仅办学教授美术,还翻译了很多西方艺术的书籍,也参与了一些课本的插画创作。
老年的丰子恺生活并不好。但就算是身患重病,他也依然坚持读书学习,从事翻译工作。即使身体不适,也绝不轻言放弃。作为一个不慕名利而又恬淡自得的知识分子,他终究是无法逃避时代的洪流。
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丰子恺因为养猫这个爱好,而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尽管如此,他也不让家里人担心,一直很从容自得。后来的他,因为身患癌症去世。
纵观丰子恺的一生,无论顺境逆境,他从来都从容不迫,坚定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或许正是因为坚守着初心,他才可以从不放弃追求,任何时候都镇定自若。也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