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点燃唐代风潮

森风聊文化 2023-07-26 21:40:00

大家好,我是沐言。

最近一部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火出了圈,让观者为之动容的不仅有李白在结尾“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慨叹,也有对其郁郁不得志一生的叹惋。三个小时的电影时长中,让我不能自拔的不仅是诗人与诗歌的飘逸,更有对大唐盛世繁华的追忆与神往,长安之夜,明灯璀璨,流光溢彩,如诗如梦。

图片来自网络

虽其后来由盛转衰是悲凉的曲调,但大唐的艺术文化奏响的是瑰丽高昂的节奏,有本土艺术文化的崛起,更有跨文化交融、衍生的发展。而在众多外来因素中,粟特人以其“独特的风格”,让异邦的种子在大唐的沃土开出了花,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粟特这一外来文化如何在大唐刮起一阵“最炫粟特风”的。

图片来自网络

粟特人原本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由于粟特地区处于中亚西部丝绸之路的干线上,粟特人以其独特的商业嗅觉,通过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实力担当。他们在长期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中,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逐步建立起华夏认同,也将他们的文化艺术带入华夏民族,引领起中华文化与粟特文化之间跨文化交融的风尚。

这是一个擅长艺术创作、注重审美追求的民族,他们有各式各样的乐器,他们也有独具特色的各种舞蹈,我们也从粟特地区考古发现中看到了技术高超、内容丰富的壁画和雕刻在纳骨瓮等器物上的浮雕艺术。他们把这些艺术精粹带到了大唐,而包容开放的大唐张开双手,热情接纳异邦友人的到来。

唐 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如果顺着历史时间线来看,粟特文化在唐以前就已经在华夏民族拥有一席之地,它以特有的异域风情赢得上层社会的亲睐。在北周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中发现了目前境内出土最早的鎏金银壶,很多学者认为“尽管形状类似于萨珊波斯银壶,但是管口和手柄上的人头像不属于萨珊风格”。

银瓶腹中部有6个半浮雕的人物,以银瓶把柄为界,从左起共包括三组,展现了古希腊“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希腊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习惯使用四分之三的脸部比例,银壶上的人物像体现了这一艺术特征。不仅如此,纹饰中女性服饰风格和头部比例也同样具有希腊式的风格。因此学者中多有推测它来自在敦煌从事商业活动的粟特商人之手,是商品交换的一种结果。

北周 鎏金银壶 北周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粟特银器工艺对唐朝影响很深,唐代部分金银杯与粟特器物多方面一致。在大唐时期中外文化及贸易交往频繁的驱使下,使得大批异邦的友好使节和商人往来穿梭于东西方之间,长袖善舞的粟特人自然也将他们引以为傲的艺术文化带到了这个东方大国。

大唐时期的胡瓶主要有两种制式,一种为萨珊式,另一种为栗特式。国内的工匠在外来传入的胡瓶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融入大唐元素,金银器中有所体现,在陶瓷制品中也同样有体现。

在《新唐书·李大亮传》中有关于唐太宗将胡瓶作为赏赐嘉奖赠与李大亮的记载。据说作为开国功臣的李大亮在任凉州都督时,太宗遣台使去往凉州,台使让其将自己饲养的名鹰进献给皇帝。李大亮上奏太宗直言不讳地说,陛下很久不打猎了,使者却要我献猎鹰,如果这不是皇上的意思,这使者就太过分了。唐太宗回书称赞了李大亮,并送去了一件胡瓶表示赞赏之意。由此可见唐时胡瓶已经具有不凡的身价和地位。

左:唐 白釉人首执壶 山西博物院藏 右:唐 青釉凤首龙柄壶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盛酒的容器中有粟特文化的体现,那么喝酒的酒杯中也自然少不了此类风格器物的出现。唐代金银器中的“粟特式”器物,不仅包括粟特输入的器物,还有粟特工匠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有在粟特器物影响下改良制造的新产品。而在诸多唐代的粟特式器物中,以金银带把杯最具代表性。

这件收藏于陕西历史博馆的鎏金银杯为八瓣花形制,口沿下有环柄,腹部饰以银杯缠枝蔓草和花鸟图案,足部饰缠枝蔓草纹,纹饰精美。八棱形银杯是粟特银器中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从这件器物中我们也足以感受到中亚文化对中国金银器发展的影响。

唐 鎏金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粟特地区的把杯多在杯体下部有横向内折棱,器物口沿至腹部有环状把手,把手上有指垫,器身上多有人物浮雕纹饰,圈足设计,整器的设计理念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该器型传入大唐,在华夏民族文化的影响下,陶瓷把杯在设计和纹饰上有别于粟特银质把杯。

如你所见,唐代邢窑烧造的这件白釉把杯器型与银质把杯相似,邢窑白瓷轻薄胎体,让器物视觉上就有轻盈飘逸之感,纹饰上去繁从简,杯身用弦纹作为装饰,整器凸显素雅的高贵气质。

唐 邢窑白釉把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如果说单色釉营造的是淡雅的高级感,那么颜色釉更多了俏皮感。釉色中有过渡,让视觉多了递进的层次,在传统把杯形制上也有一定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黑石号”沉船出水的一件唐代邢窑白釉绿彩吸杯就是在把杯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器物,杯内、外施釉点绿彩,外壁贴一根用两系固定的吸管,直通杯底部,杯内底堆塑鱼纹,并有一个小圆孔与吸管相通,造型独特巧妙,着实吸睛。

唐人戴叔伦《南野》中写道“茶烹松火红,酒吸荷叶绿。”诗中提及用荷叶饮酒的做法,可见唐代士大夫在聚会饮酒时以荷叶做装酒的吸杯来畅饮是真实存在的,到唐代在把杯的基础上创新出瓷质吸杯,大抵也是为了留住用天然荷叶吸杯饮酒的妙趣。

唐 邢窑白釉绿彩吸杯 “黑石号”沉船出水

而说到俏皮,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唐三彩把杯绝对不逊于邢窑白釉绿彩吸杯,尽透浑圆的器型,配以圆形的手柄,尽显大唐盛世之下的丰盈与雍容,可爱气质就被它拿捏住了。

唐 三彩把杯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大唐开放的国风,让异邦的种子在这片沃土开出了花,粟特文化的瑰丽也让华夏文明多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时代造就的美好,让后世的我们为之感喟和骄傲,文化交融碰撞出的火花,在整个陶瓷发展史中都绽放光芒。

0 阅读:4

森风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