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竞争,一年更比一年激烈”,这话现在越来越有分量了。2024年已经够拼了,但2025年预计会更加白热化。春节假期刚结束,各大汽车制造商就纷纷推出了“一口价”和各种优惠活动,竞争的火药味比以前浓多了。在这种激烈的内部竞争和“价格战”里,很多车企选择降价来抢市场,结果却把自己搞得很被动。
说真的,车厂要是跟着大势走,还不如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儿,这样活着才更聪明。就像长城汽车,2024年赚了124亿到130亿,把中国车市四分之一的利润都揣兜里了。再看看福特中国,去年在中国市场上捞了6亿美元,换算过来就是44亿多人民币,比那些死命打价格战的通用、马自达什么的,日子好过多了。
瞅见这些汽车公司的财务报告,我心里头还真有点惊讶。那些车厂都在价格大战里头挣扎,可长城、福特这些没跟着乱降价的车企,竟然赚得盆满钵满。这事儿真该让别的车厂琢磨琢磨,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非得靠打价格战,拼谁卖得便宜,才能多卖点车,多占点地盘吗?
不跟风打价格战的长城,竟然赚了130亿大钱长城这家公司,人家可不玩价格战那套。别的企业在那儿拼得你死我活,它却稳坐钓鱼台,就是不降价。你猜怎么着?人家去年一口气赚了130亿!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长城就是坚持自己的路线,不跟着别人乱搞。价格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不因为竞争就乱砍价。这样一来,虽然销量可能没那些打价格战的企业高,但利润却是稳稳当当的。所以,有时候不跟风也是种智慧。长城就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不降价也能赚大钱。
车市里头“价格战”打得火热,可长城汽车却玩了个反转,销量虽然连着下滑,但利润却噌噌往上涨,显得格外“不一样”。去年一整年,长城汽车总共卖出了123.33万辆车,就比前年多了那么一丁点,涨幅也就0.21%。要是按照他们一开始定的190万辆的小目标来算,去年这成绩连65%都没摸到边。所以说,从完成目标的这块儿来看,长城汽车还真没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但是,长城汽车赚钱赚翻了。最近,长城公布了2024年的财务预估,说净利润能达到124到130亿,跟去年比,直接涨了76.6%到85.14%。为啥能赚这么多?主要是因为他们每辆车的价值提升了。就这么一年时间,长城汽车的平均每辆车利润就涨到了1.28万。你看看现在汽车行业里,价格战打得那么凶,长城汽车能在单车利润上拿到这样的成绩,那真是挺少见的。
虽然外界老说长城汽车销量不行,但它有两个亮点真的挺亮眼。一个是它那些超过20万的车型,一共卖了30.96万辆,比去年还多了37.13%。另一个就是它在海外市场的表现,销量高达45.31万辆,涨了43.39%。就靠这两个方面,长城汽车业绩才涨得这么厉害。
你要是细心瞅瞅,就能瞧出来,长城汽车一般不跟其他家在竞争超激烈的地方硬碰硬,而是找个更有赚头的地儿下手,把全部力气和资源都使在那儿,打造自己的长处。说白了,长城汽车不傻乎乎地跟人打价格战,也不靠赔钱来维持市场份额。它们会停掉那些亏本的车型,守住皮卡这块老地盘,还让坦克系列越卖越贵,同时开拓国外市场。靠着这些招数,长城汽车没跟着别人卷,也赚得盆满钵满。
福特也拼,但拼的不是价格。
除了长城汽车,福特中国也没怎么卷入“价格战”,到了2024年,他们也成功赚到了钱。
根据最新的数据,长安福特去年一共卖出了24.7万辆汽车,这个数字比去年还多了5.97%。想当年,福特在中国可是能卖到上百万辆的,但现在销量虽然少了四分之一,但福特还是赚到了钱。说起来,从2017年到2023年,福特在中国亏了超过50亿美元。不过好消息是,到了2024年,福特中国终于结束了七年的亏损,迎来了全年的盈利。
说实话,福特中国能挣到44亿的净利润,全靠吴胜波大刀阔斧地搞“精简”。去年,长安福特果断砍掉了好多不挣钱的车型,从以前的车型繁多,精简到了只剩6款。而且,他们还把生产基地从三个减少到了两个,这样一来,销售那边的压力也小了不少,基本上实现了产销平衡,还搞起了轻资产运营。长安福特这招,确实玩得挺溜。
长安福特不光是在设计上做了简化,还在车子和动力上搞了点新花样。去年开始,他们闯进了混动领域,专门挑了大马力混动这条路来走,这样一来,蒙迪欧、锐界L这些车既跑得快,又省油。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上了他们的大马力E混动车型,长安福特在混动市场上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了。
福特心里明白,靠打价格战压缩自家利润,这条路子是走不远的,对企业长远发展没啥好处。因此,福特不跟风打价格战,而是把劲儿使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上。这么做,让福特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有竞争力了,这也是它能在激烈竞争中保持自我的关键所在。
03年那会儿,事情是这样的。原本复杂的情况,咱们得换个简单说法来讲讲。那时候,很多事儿都在悄悄变化,就像暗流涌动的水面下,其实波涛汹涌。但咱们只说重点,不讲那些花里胡哨的。每个角落都在经历着转变,不管是大的方面还是小的细节,都在一点点地不一样起来。时间推移,这些变化就越发明显,让人想不注意都难。总的来说,那一年,真的是挺不一样的一年。
智能驾驶兴起,价格大战再升级现在,智能驾驶技术越来越普及了。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不,价格大战2.0版本已经悄然拉开序幕。你看,以前智能驾驶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只有少数高端车型才配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搭载这项技术,价格也变得亲民多了。各大车企都在比拼性价比,试图用更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这场价格大战,说白了就是车企之间的实力较量。谁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价格压到最低,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智能驾驶车型,价格一个比一个实惠,配置却一个比一个高。总之,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让消费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车企之间的价格大战,更是让我们有机会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先进的科技。
说实话,车厂之间的“价格大战”确实让咱们老百姓能买到更实惠的车,或者用同样的钱买到更高档的车。但是,有些车厂为了多占点市场份额,降价降得那叫一个狠,连成本都不考虑了。他们亏着本卖车,听起来好像是咱们消费者捡了便宜,销量看着也上去了。可实际上,这种不正常的降价,让一些厂家只能偷工减料,有的甚至开始造假。按正常的做生意的道理来说,车厂得赚点合理的钱,这样才能保证咱们买车之后的各种权益。
因此,不少汽车制造厂家都明白了,光靠打价格战可不是个长久的办法。老是卖低价,不光赚钱少了,还可能把牌子给搞砸了。所以,今年大家不光拼价格,还拼起了价值,战场也换了,现在比的是智能驾驶的普及。到现在为止,像长安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这些牌子,都已经拿出了关于“智能驾驶普及”的计划。
现在,智能驾驶推广的最大绊脚石就是价格太贵,很多消费者根本体验不到。要是那些价格亲民的车型也能智能化,那车企的竞争力肯定能提升,市场销量也能再往上冲一冲。很明显,以后,“智能驾驶”这块招牌,比起单纯的“降价促销”,在消费者眼里会更有吸引力。
在一个东西太多、技术飞快变化、竞争超激烈的市场上,不打价格大战那是行不通的。但问题是,要是企业光会打价格大战,那以后的路肯定不好走。像长城、福特这些车厂,它们就没跟着大家一起降价,给这行带来了点新思路。当然了,不跟着打“价格大战”的车厂,也得在保持好货质量的市场地位和稳稳赚钱之间找个合适的点,这样才能在这场看谁笑到最后的比赛里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