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蜜蜂蜇后,应该怎么治疗?

聂聂的笔记 2024-11-15 13:46:42

本篇不止是讨论蜜蜂,还有马蜂、黄胡蜂、大黄蜂及入侵火蚁等蜇人的治疗。

蜜蜂蜇人

1,如果能立即弹走皮肤上的虫体或拔除毒刺,有助于减少注入体内的毒液量;

2,局部反应面积不大(1cm-5cm),冷敷即可。脓疱样皮损不要割破皮肤。

3,约10%伤者的螫伤部位发红和肿胀会加重,在1-2日内逐渐扩大;通常这个反应约在48小时达到最大,并在5-10日逐渐消退。肿胀区域的直径通常约为10cm。这个反应也叫“大面积局部反应(large local reaction, LLR)”

对于这类损伤应如下治疗:

①冷敷。若螫伤位于四肢,应抬高患肢。

②口服泼尼松可有助于减轻明显的肿胀,剂量40-60mg,仅给予单剂或经2-5日快速减量至停药。

③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疼痛(比如,布洛芬)。

④治疗瘙痒可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一次10mg、一日1次),以及高效价的外用皮质类固醇(如0.05%醋酸氟轻松或0.05%氯倍他索软膏,每4小时涂抹1次),直至瘙痒减轻。

除非有土壤污染,否则不需要进行破伤风加强免疫;

如果在螫伤后3-5日,发红、肿胀和疼痛急剧恶化,则应怀疑感染,因为此时典型的LLR已经开始消退。发热也提示存在感染。

如医生不能确定是否有感染,可以先用抗生素治疗3到5天。

4,螫伤后可诱发全身反应,例如:

①全身性荨麻疹、潮红和血管性水肿。

②包括咽部和会厌水肿导致的声音嘶哑或上气道梗阻,以及支气管收缩导致的呼吸急促和哮鸣。

③心血管症状是螫伤导致重度全身性过敏反应的特征,从头晕目眩到低血压、休克和循环衰竭。

曾经有过LLR者,再次碰到蜇伤则可能诱发全身反应,但概率不高;他们更可能再次发生LLR。对于他们,螫伤后2小时内给予单剂20-60mg的泼尼松即可减轻后续的LLR,也可以减少全身反应的可能性。

5,螫伤后全身反应的治疗如下:

①16岁以下的儿童更常出现单纯的全身性荨麻疹;所以通常不立即予肾上腺素治疗。

但如果有非荨麻疹反应(呼吸、心血管、全身皮肤潮红、皮肤血管性水肿),则应立即予以肾上腺素治疗。

成年人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时,就应给肾上腺素治疗。除非既往明确只有荨麻疹反应而无其他反应,则可以先观察,而待出现其他迹象再立即予以肾上腺素治疗。

肾上腺素治疗的常规方式是:

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不建议皮下注射、静脉注射)0.01mg/kg(最大剂量为0.5mg)。

如果无效或效果不佳,可每5-15分钟重复肌内注射一次肾上腺素,有临床需要时可提高注射频次。

大多数病人只需要一剂肾上腺素,约12%-36%需要第二剂;3剂或更多则很少。

全身反应治疗时,没有证据显示激素能改善非皮肤全身反应的预后。因此,真正致命的全身反应需要的是肾上腺素,而不是激素。

如果使用自动注射器的肾上腺素,对于体重<25kg的儿童应给予0.15mg的剂量;对于体重≥25kg的儿童应给予0.3mg的剂量;对于≥50kg者,给与0.5mg。

肾上腺素治疗其实是全身性过敏反应的标准治疗,糖皮质激素并不是。

②在上述急诊处理后,应该给病人做如下预防性治疗: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转至变态反应专科,以确定是否接受毒液免疫治疗(VIT)。

VIT可以大幅度减少再次蜇伤后的致命性全身反应的发生概率,是预防性治疗的关键性措施。因为再次蜇伤后,肾上腺素治疗未必能挽救生命。VIT是毒液变态反应的根治性治疗。

0 阅读:43
聂聂的笔记

聂聂的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