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这种暑湿的天气。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有时候裤子都还没来得及脱,米田共就迫不及待要从肛门冲出来。反复拉稀,肛门还会有灼热感。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出现在饮食不节之后,进食的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身体里变成积食化热,逐渐演变成大肠湿热。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大便臭秽,肛门灼热,感觉很想拉,但是又拉不出来,或者拉了一点出来又拉不尽,刚穿上裤子,又想蹲下。
如果这种内热不能及时得到释放,堵在中焦就会胸胁烦闷,窜到上焦就会口苦咽干,攻到体表就会热迫汗出。
有个中成药能解决这种窜稀的尴尬,它就是葛根芩连片,专治大肠湿热。
这个中成药的原形是葛根芩连汤,源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组成: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煎汤服用。
原文记载:“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我们试图用通俗的语言去解读一下原文,大概意思就是本来要用桂枝汤治疗的问题,医生却用了泻下的方法,伤了脾胃,导致窜稀,摸了一下脉搏,发现跳的很快,判断有热在里,所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像这种暑热天,很多人都贪吃寒凉冰棍雪糕,伤了脾胃,结果就消化不了食物,积食化热,其实原理是一样的。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相传东晋时期有个道士叫葛洪,在炼丹时发现的一种根,抑制了当地爆发的一场瘟疫,老百姓为了纪念葛洪,于是把此根命名为“葛根”。野葛入药最好,甘葛主要用作食物。而葛根芩连汤中用的就是野葛。葛根在这个方里可是领袖级别的,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肌发表散热,又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止泻利。腹泻从中医的的角度来说,就是清气下陷,所以《内经》中说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黄芩、黄连皆味苦性寒,都能清热燥湿,但靶点不一样。
黄芩作用在上焦,不是说大肠湿热吗?明明问题在下面,怎么会跑到上面去解决问题呢?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湿热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清肺热的同时也是在清大肠热,且肺主一身之气,能促进胃肠湿热排出。《神农本草经》认为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
有个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想而知,黄连的苦是出了名的,作用在中焦脾胃,《名医别录》中记载其“调胃,厚肠”。怎么理解厚肠呢?拉肚子的时候,肠子中的水分都没了,干瘪了。而黄连苦能坚阴止泻,把水分锁住,肠子有了水分以后又充盈起来。
甘草除了能调和诸药,缓和黄芩、黄连的苦性,还能调胃气。
葛根芩连片的使用指征,抓住关键词“湿热”。除了前面提到的肛门灼热感、大便秽臭。最简单的就是看看舌头,舌苔黄腻的,口气重的就是典型的湿热。应酬喝酒后的拉稀,八九不离十能用葛根芩连丸,胡吃海喝最容易生湿热,而且葛根花是能解酒的。
大肠湿热组成: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煎汤服用。
[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