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凡领衔“实力派”反制特斯拉!马斯克“割韭菜”更难了!【愉观车市】

愉观车市-沈欣然 2023-12-02 10:50:16

特斯拉简单粗暴的降价行为引发车主不满进行集体维权,而特斯拉这种割韭菜式的营销模式,也再次引发了消费者对于这车到底值不值的重新思考。

应该说从对特斯拉的盲从到如今的集体维权,是智能电动车消费市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实力派的造车正规军们,也不失时机抓住机会来争取消费者。

就在特斯拉车主维权的同时,飞凡汽车不失时机推出“与其WHY不如飞凡R7”限时购车礼遇,直接邀请用户到店进行对比试驾,大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比高下的气势。

这家以产品实力为特色,打着“智能卷王”为旗号的来自“正规军团”的车企,代表的是大多数打“实力牌”的车企内心的不甘和抢占市场的雄心。

虽然前期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顶了其全球半边天,但是,可以说,前期特斯拉销量主要来自于其品牌的光环,而在产品实力上,因为之前没有参照,前期吸引了一批求新求异或者是对产品本身并不是很懂车的跟风消费者。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实力派”产品进入到智能电车领域,以及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可以预见,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可以看到的是,除了智能概念,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实力越来越认可。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国内自主品牌后起之秀,凭借实力正在抢占市场。

飞凡R7交付量稳步攀升,在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累计交付3024台,成功跻身中大型纯电SUV市场主流阵营。

以实力派为代表的极氪汽车,同样销量喜人,极氪001继续超额完成目标, 2022年累计交付超过7万辆;另外还有同样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智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日前也喜讯传来,智己LS7订单已经超过7000个。

高利润才能大降价

特斯拉是个传说,在销量上,可以说,前期也创造了智能电车销量的传奇。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消费者不够成熟,以及市场竞品不多或者市场竞品实力不够强大的前提下创造的。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频繁降价,其前提也是因其之前的定价,有高额的利润空间。据海外调研公司公开的一组数据:特斯拉的单车利润为 8570 美元,约合人民币 6.9 万元。

当然,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因为特斯拉成本控制的好,但是,即便是与车企成本控制最好的丰田相比,特斯拉的利润也是远高于行业常规利润的。

以丰田为例,丰田的丰田的单车利润为 1200 美元,约合 0.87 万元,也就是说特斯拉的单车利润约合丰田的 6 倍。这也意味着,一辆售价20多万的特斯拉,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交给企业的利润。

特斯拉突然的大幅降价,甚至出现了特斯拉国产车型二手车比新车更贵的价格“倒挂”现象。而前期买车的车主,也俨然成为“冤大头”。

有车主抱怨,“新车才开了50多公里,到手还没捂热乎呢,就看到了降价好几万元的消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而不少特斯拉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聚集在成都、长沙等地的特斯拉体验店内,要求特斯拉对近期购车的车主进行补偿,相关视频和图片在网上引发普遍关注。

特斯拉被光环掩盖的颓势

而在此之前的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销量分别为32.07万辆和31.34万辆,几乎持平。

虽然2022年特斯拉继续主导着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其2022年销量占整体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5%,但低于2021年的72%。

为什么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增幅不及中国市场,甚至作为一个美国品牌,2022年在美国本土市场的销量仅为中国市场二分之一?

很简单,美国市场是成熟市场,简言之就是美国消费者“不容易忽悠”,中国市场相对来说消费者不成熟,且比较喜欢跟风消费,加上之前产品的可选择性也不多,所以,即便特斯拉不断出现刹车失灵、自燃等事故,依然没有泯灭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还有一个可以佐证的是欧洲市场,特斯拉2014年起进入欧洲,至今已经进入的第八个年头,不过,在欧洲市场,特斯拉虽然凭借先发优势领先,但是后来者正以咄咄逼人之势拓展市场。比如2020年刚上市的大众ID3和 ID4总和,已经接近特斯拉两个车型总销售的二分之一。

“实力派”的春天到来了

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共性也是相通的。特斯拉全球的销量都出现的共性是:长期笼罩在品牌光环下的特斯拉,正在接近它的真相,而长期坚持产品力,以实力“打天下”的车企,正是特斯拉最强劲的对手。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特斯拉作为智能电车的新品类的开创者,可以说凭借“噱头”和“概念”,收获了一批消费者,不管是出于“买个玩具”的心态,还是猎奇或者仅仅是跟风消费,Anyway前期打造了自己的销售王国,也带动了一批拥趸,并成功引领一批资本入局,复制出无数个特斯拉,带动了智能电车时代的到来。

不过,这些用资本快速复制出来的产品和品牌,同时也缺乏共同的东西——根基。这是作为一辆车骨子里的造车精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虽然这些年在特斯拉的带动下,涌现出无数品牌和产品,但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并不多,包括特斯拉自己。

在所谓的传统的车企,其实也是之前的造车企业的“正规军”开始反击,而恰好消费者又被教育的差不多的时候,消费者读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有实力的智能电车产品。

上文写到上市仅不到两年的大众ID系列,销量已经直逼欧洲市场销售了8年的特斯拉的一半;同样,在美国市场,特斯拉被侵蚀的市场份额也是因为这些“正规军”的加入。

美国2022年电动车市场,福特汽车排名第二,占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7.6%。韩国现代汽车及起亚汽车以合计7.1%的份额位居第三。

而中国市场,也正在出现这些一群“正规军”,推陈出新更有实力的产品,去抢占特斯拉的地位,可以说,特斯拉之所以愿意降价走下神坛,也是迫于在产品力上“头碰头、脚碰脚”的竞争,也是一种被倒逼的不得已的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做出的决策。

这些“正规军”从一开始就是打着“实力派”的定义来挑战的。如飞凡R7推出对比试驾,凸显出来的是自主品牌实力派是飞凡R7“有实力不怕比”的底气。

同时,飞凡汽车还宣布2月28日之前购车还可以享受价值2.1万元的限时购车礼遇,配合车电分离畅享价21.85万元起的亲民价格。

而消费者通过对比试驾,也充分了解到,飞凡R7不仅更大的车身尺寸和智舱屏幕、以“智舱界屏霸”著称的更强的智能交互、更豪华的配置,RISING MAX 3+1霸舱式巨幕带来的“主副驾双区独立影院”;AR- HUD平视系统选装用户超过41%;RISING PILI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LCC智驾辅助等智驾设备外,还在安全和驾驶的操控性能上远远超越特斯拉。

后来者产品力更强,本来就是应该的,毕竟这些年技术和产品都在进步,加上近年来参与到智能电车领域的大部分是“正规车企”的转型,本身就有积淀。相反,Model 3已经5年没有改款了,除了OTA之外并没有升级产品力,Model Y在自主品牌的冲击下产品力也略显乏力。

可以看到的数据是:以上汽、广汽、东风、吉利、奇瑞和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当突出。

而根据乘联会发布发布的数据称:12月特斯拉中国销量5.58万辆,环比11月下降44.37%。

相同的情形,在全世界市场都会发生,展望2023年,随着车企仍将电动汽车业务视为主要增长机会。美国2023年将有53款电动汽车上市出售或计划上市。相信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份额的缩减,也仅仅是开始。

0 阅读:0

愉观车市-沈欣然

简介:入行10年的汽车财经记者与您分享汽车财经与旅行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