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脾胃病对药经验(二十一)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5-01-06 17:06:40
【丹参-山楂】
丹参既能入血行血,又可行血中之气。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丹参活血行瘀利于脾胃升降复,痞满除。山楂消积食,化瘀血。二者合用活血助消化。
【张学文经验】用其开胃又消脂。丹参与山楂药物分类不同,在具体功能方面,两种药物之间又有相同的功能,即活血化瘀作用。 张学文教授在临床处方用药之际,比较重视对它们之间这种功能的合理发挥。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积化滞、活血祛瘀之功,特别在脂肪类食物的消解和高脂血症的改善方面作用显著,常用于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丹参除了能够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之外,对于病程较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及脂肪肝等疾病,也有比较可靠的治疗效果。 {郭教礼,杨世忠。张学文运用丹参对药经验介要[J]。山东中医杂志,2010,(10),712-713}。
【丹参-刺猬皮】
《丹溪心法》有“死血留胃脘作痛”的说法,《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说:“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医林改错》说:“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瘀血”。顽固性胃痛治当活血。 丹参活血止痛,刺猬皮化瘀止痛,合用活血化瘀止痛
【程恋乡经验】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肿之功。刺猬皮能化瘀止痛,治胃病日久,气痛入络,气血瘀滞者。《普济方》有记载用刺猬皮治反胃吐食。两药合用增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程老师常用此对药治疗顽固性胃痛。{贾冰亚,施颖初。程恋乡治疗胃病常用对药探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6(06),509-510}。
【丹参-砂仁】
丹参补血活血,砂仁开胃理气,增进食欲。丹参、砂仁合用活血化瘀 ,作用于脾胃,治气滞血瘀,胃脘疼痛。
【邵祖燕经验】丹参清血中郁热而除心烦,泻血中郁热而又活血通经,为血热而有瘀滞的常用药,调理血分之首药。砂仁辛温行气宽中,芳香醒脾开胃,为脾胃虚寒气滞之脘腹胀满、食积不消、呕吐、泻痢的常用药。邵老认为二药合用有调气畅中、化瘀止痛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疼痛。常用剂量为丹参10~15g,砂仁10g。{黄明,杨岩,李慧臻。邵祖燕治疗脾胃病常用对药浅析[J]。湖北中医杂志 2017,39(02),39-41}。
【丹参-豆豉】
丹参,活血治胃之药也;豆豉,轻腐宣发之药,宣发肺胃郁热,可治壅胀满闷,停结不化,食饮不运等,《普济方》淡豆豉丸用治小儿面色萎黄,不欲饮食,腹胀如鼓,日渐羸瘦之疳积证者。丹参、豆豉合用行气血,助消化也
【李玉奇经验】认为胃病种种见症迥异。但是,腐化水谷饮食之力减退,为胃腑疾病共有之。豆豉为大豆发酵之品,配行气活血之丹参,则腐化水谷饮食之作用胜于麦芽数倍。丹参借助豆豉消食化积之作用,则化瘀止痛之力远胜于乳香元胡数倍。两药配伍相得益彰。{张亚庆。首届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临床用药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0),19-20}
【丹参-檀香】
丹参专入血分,活血行血;檀香辛散温通,调隔上诸气,又能散胃中寒气,《本草备要》曰:“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合用调脾胃气血,治血瘀气滞、气结血凝或有寒者。
【刘万里经验】 丹参功用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檀香功擅行气温中,开胃止痛。二药相伍,奏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效,且祛瘀不伤血,理气不伤阴。此外,刘师认为瘀性凝滞,亦为阴邪,当佐辛温药化之。辛温之品,能散能通,阴滞得以融贯。檀香味辛性温,亦有散寒调中之功,可制丹参苦寒之性,又可以温经以助血融,运用于治疗脾胃病瘀血偏寒凝、久瘀难化时疗效颇好。{苏坤涵,刘万里。刘万里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21(03),158-160}。
【丹参-降香-砂仁】
【马伟明经验】治疗脾胃病用其连势合力,调中祛邪。丹参、降香、砂仁,一活血,一降气,一化湿,从性味上虽无明显矛盾态势,各占一隅,互成犄角,形如弈理“布势”之“连势”[5],三力合而能调中祛邪。三药组合源于丹参饮,易檀香为降香,一方面考虑经济因素,另一方面重降香能入血分;合丹参加强活血行气之效,丹参善活血去滞,通畅经脉,降香善行血止血,降气止痛;砂仁辛散温通,芳香化湿。三药虽各占一隅,但均存理气之效,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治气复升降,以治本;三药配伍,既能入血行血,活血化瘀,又可芳香化湿,理气祛痰,祛邪复正气,以治标。标本共治则痞满痛症除。马伟明主任善用此三药主治气滞血瘀或痰瘀阻滞之胸胁痛、胃痛、腹痛等。若并呃逆、嗳气等气逆之症,降香可易沉香以降气平逆;若并脘腹坠胀、胸膈胀闷等肺脾气滞之症,降香可易檀香以升脾胃之气,利胸膈。常用剂量:丹参30 g,降香(后下)6~10 g,砂仁(后下)5~6 g。{劳士权,谷红苹,康年松,马伟明.马伟明治疗脾胃病常用角药介绍[J].新中医,2021,53(05):216-217}
【丹参-丹皮-玫瑰花】
脾胃病,久必入血,血瘀气滞,气结血凝,治当活血化瘀,活血祛瘀与行散气滞并用, 气为血帅,行气血活也。丹参、丹皮治热毒血瘀,玫瑰花行气使人心情美丽,合用治脾胃,气滞血瘀窝火者甚妙。
【葛文津经验】 脾胃病之瘀血多由气机郁滞进而波及血分所致,即《临证指南医案》所谓“初病在气,久必入血”。《血证论》谓:“气结则血凝”。另外热邪内积肠胃,热邪灼伤阴血,血受熏灼则易于瘀塞,从而形成瘀血证。脾胃功能受损亦能形成瘀血症。如脾胃气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必因之而发生瘀阻;脾虚不摄,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离经之血不得消散,畜而为瘀等等。葛教授平素十分注重活血化瘀,认为久病多瘀,慢性病患者多虚瘀夹杂,不可一味进补,故常在扶正基础上配合应用活血逐瘀之品。丹参活血行气,而去瘀生新;丹皮凉血活血而行瘀;玫瑰花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也走血分,行气活血,柔肝醒胃。三者合用,均入肝经,共奏行气活血化瘀之功,临床葛老师常伍用之,多用于治疗脾胃病诸证夹瘀热的患者。常用量:丹参15~30 g,丹皮15~30 g,玫瑰花15~30 g。葛教授指出,女性患者一般用玫瑰花,男性患者多用白梅花代替。{李媛媛。葛文津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九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4),293-294}。
【丹参-姜黄-当归】
《类证治裁·胃脘痛》载:“初痛邪在经,久痛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也。初痛宜温散行气,久痛则血络亦痹。” 治胃病瘀血,还需养血,病久正气虚可有血虚,丹参配当归活血养血;还要行气,姜黄破血行气,且其性温,对脾胃虚弱者,用之温通。
【张柏林经验】治疗慢性胃病。久痛入络、胃络瘀阻在慢性胃病病机中的重要作用。丹参、姜黄、当归合用为张师活血化瘀、畅达胃络的常用配伍。丹参功擅散瘀行血,姜黄长于行气化瘀,当归甘温润养,最能和血补血,张师临证常重用丹参、姜黄各30g,以畅达气血、破除顽瘀,稍佐当归15g,使行中有补、破中有养,以达行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效用。{苏文弟,闫威,张柏林。张柏林治疗慢性胃病常用对药介绍[J]。2011,(10),12-15}。
【三七-白及】
三七既止血,又能活血,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之效,为止血良药,内服外用均可;白及收敛止血,生肌护膜,配成对药加强止血之功,治疗消化道出血者宜研粉生用,冷开水调服效更佳,促进胃肠黏膜上皮生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该对药有止血活血,促进胃肠黏膜上皮生长的作用。
【吕景山经验】用治脾胃病。该对药有止血活血, 促进胃肠黏膜上皮生长的作用。{文雅,吕景山。吕景山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举要[J]。山西中医,2011,(12),8-9+11}。
【周春祥经验】三七有活血止血, 化瘀止痛之功, 《玉揪药解》言其“和营止血, 通脉行瘀, 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 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 一切新血皆止”。三七同时具有补益的作用所以又称作参三七。白及具有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之功, 《日华子本草》言其“血邪, 症结, 肠风, 生肌止痛”, 而《本经》云其“主痈肿恶疮败疽, 伤阴死肌, 胃中邪气”。此药质极黏腻, 性极收涩。三七能散, 白及能收, 二者相伍, 一散一收, 相互制约, 共奏活血化瘀, 收敛生肌的作用, 同时二者合用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更强, 临床每次遇到消化道黏膜萎缩, 糜烂, 溃疡, 出血吾师都会在处方当中加上这两味药。{石银龙,包雨晴,周春祥.周春祥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浅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06):1138-1140。}
0
阅读:11